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建设中的学生自治管理研究
2019-12-17徐宝见刘媛媛
徐宝见 刘媛媛
【摘 要】进入新时代,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高校学生社区作为除“第一课堂”外的重要育人阵地,也是学生学会独立生活、自我管理、朋辈帮扶的重要场所。因此本研究基于“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内涵,在固化德育、融化智育、深化劳育、强化体育、活化美育的要求中,从学生自治管理角度切入,探索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社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的路径,依此来提升学生对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育人功能的认可度、育人目标的实效性。
【关键词】“五育”并举;学生自治管理;高校学生社区;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15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69
0 引言
学生自治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地位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反映[1],而高校学生社区是实现学生自治管理的重要场所。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目前,在高校“三全育人”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社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作息、学习交流、朋辈帮扶的重要场所,发展为除“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场所,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任务。因此,在原有高校学生社区格局空间、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管理精神和主体活力,不断固化德育、融化智育、深化劳育、强化体育、活化美育,有针对性地规划“五育”空间布局,完善“五育”基础设施,深化“五育”教育功能,形成“五育”并举工作体系,提升“五育”并举育人成效。
1 高学生校社区学生自治管理的基本要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自治管理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学生”意为全体学生;其二,“自治”意为自己管理自己;其三,“学生自治”意为一种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1]。学生自治管理既是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的過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领悟的过程,而高校学生社区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自治管理的尝试、学习、教育的实践平台。
1.1 学校立于主导地位
“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高校学生社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第二课堂,承载着“三全育人”重任的重要阵地。由于高校育人的本质要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实际上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有机相结合的综合过程[2]。由此可见,学校承担着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的主体功作用,而学生在高校学生社区内的“自治管理”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治”,这些自治的主张、权利、行为与模式,都必须围绕着国家育人总战略、学校育人总要求、社区育人总部署,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自治的有机统一。
1.2 学生成为自治主体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3]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视角来看,学生自治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把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4]由此可见,学生自治包含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等方面[5]。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人格、自治愿望,具有较好的自主性、能动性,具有较高实践需求、成功期望,在以高校为主导的育人机制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活力和主观能动性来参与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劳动的过程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领悟。
1.3 组织充当自治主力
“聚是一团火”。各级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社区学生自治管理的主要需求者、践行者和见证者,因为,高校学生社区为各级学生组织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活动阵地。因此,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区中吸引了自管会、楼管会、楼长、层长、学生会、党支部、团支部等各类学生自治组织的常驻,成为高校学生社区学生自治管理的主要力量。学生组织应当主动担当起学生自治管理的决策、矛盾协调、文明寝室建设等事务性工作,主动加强与后勤、公管处、保卫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话交流、反馈问题、提交建议,主动在实际自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习培训、开展交流讨论,不断明确学生自治工作的职责内容、提升学生自治管理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自治组织的总体形象。
1.4 依照规章制度治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各高校在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因此,高校学生社区的学生自治管理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民主,要求独立、自主,却对自由、民主的基本内涵、实现条件了解不深,对自我管理的能力、经验掌握不足,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就容易出现高投入、低回报,高期望、低实效的尴尬局面。尤其是学生在学生社区中出现学校管理模式与学生诉求之间的矛盾、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必须要有合法合理的矛盾调节机制[2]。当学生的正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需要依照正当的程序、合法的途径进行反映,一旦学生以自我意愿为中心而置规章制度于不顾,就容易与学生自治管理的初衷相悖。
2 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的基本内涵
2.1 “五育”并举的发展脉络
1912年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五育并举”概念,即军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的五项主张,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要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而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蔡元培先生的“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步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四育并举”,即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五育”并举,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育纳入育人体系中。之后,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教育部党组与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开展联合学习上强调“着力构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6],从而逐步形成了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本内涵和养成方式。
2.2 “五育”并举的核心内涵
第一,德育強调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与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保持一致。
第二,德育强调的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开展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体育强调的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的教育。
第四,美育强调的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第五,劳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教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和审美属性。
“五育”并举是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其中突破口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要求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和教育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充分激发学生自治主体活力,建设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的学生自治管理工作体系。
3 高校学生社区“五育”并举建设中学生自治管理的实现路径
高校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主要受众,是高校学生社区学生自治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原有学生代表大会、学生自治委员会、学生会生活权益部、楼长、层长等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好的自治管理模式、改变弱的自治管理模式、创建新的自治管理模式,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自治主体动力,提高学生自治管理效率,保障学生各项合法权益,提升学生社区育人实效。
3.1 德育是“养”成的
高校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中,让当代大学生同党和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同使命。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区内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应当继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三联系”、“四个一”工作制度,由资深党员走进寝室、走入学生,为学生破除思想困惑,做好思想引领。更为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在每幢公寓内开辟学生党建、团建活动中心,设置党团组织工作站,由学生党员骨干担任负责人,组织开展朋辈思想政治引领教育,打造成学生社区青年思想教育基地;每个楼层可以设置党员先锋责任岗,邀请年轻教师、学生党员担任联系人,加强朋辈之间思想指导;条件成熟的高校,还可以在学生社区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激发争创新时代新青年的激情。
3.2 智育是“学”成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校人才的培养,除了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延伸。因此,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学习的联动,形成全方位专业教育的大格局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可以在学生社区内开辟学生学习交流空间,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与学业困难生的多对一学业帮扶机制,开展朋辈学业帮扶机制,以便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打造学生众创平台,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创新创业讨论的活动氛围,营造跨年级组队、一级带一级的组队竞赛机制;强化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考研引领指导室、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室、心理辅导名师工作室等,由学生组织根据实际需求邀请相应的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解决发展困惑,提升实践能力,力求知行合一。
3.3 体育是“炼”成的
基于高校学生社区与教学区、运动区分离的现状,再加上学生群体间普遍存在重视智育、轻视体育的情况,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只有拥有一个健康、强大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投入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在基础保障上,通过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要求高校在学生社区配备和完善基础运动设施,有条件的可以在每幢公寓内开辟运动休闲天地,提供跑步机、仰卧起坐器、引体向上器等设备,方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体育锻炼,强化体魄。在组织管理上,充分利用学生会体育部、各类运动型学生组织开展社区定向运动、趣味运动会、“彩虹跑”等活动,充分利用党团、班团组织开展特色集体运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而自发组建运动兴趣小组,逐步在学生社区内营造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氛围,号召学生走下网络,健康迈步。
3.4 美育是“化”成的
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要引导学生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会在身边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
首先,学生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文明习惯、美育行为和修身意识,力争杜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可以通过学“习”寝室、学霸寝室、考研寝室、公益寝室等特色文明寝室创建,建设美丽的寝室文化。再者,利用学生社区公共空间设置特色学校、学院、公寓文化展示区,开辟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宣传空间,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身边故事,弘扬青春正能量。最后,根据学生才艺特长,打造国学茶话会、黏土工作室、艺术画廊等体验场馆,一起创造美丽作品。
3.5 劳育是“干”成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造成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劳动教育永远不会过时。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在高校学生社区内开展适当的劳动教育,让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型性劳动[8],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可以从文明寝室创建入手,强化学生自我劳动、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创建“美丽寝室”;可以成立卫生督查中心、设置学生楼长、层长,完善学生自治管理组织架构,加强文明寝室创建的督导;可以在学生社区公共区域设置志愿服务岗或责任包干区域,以班集体、学生组织为单位,参与绿化维护、卫生清理、垃圾分类等工作,营造“美丽社区”。此外,学生还可以改造升级劳动教育空间开展通用技术、实验课程、劳技课程的教育,促使他们强化劳动教育、树牢劳动意识,增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 结语
高校学生社区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积极性,将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既有利于加强党团建设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公寓管理所要实现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和安全稳定功能[9]。当代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参与其中,让自己的主观性得到体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区内开展学生自治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探索。若能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活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自治管理能力,从而让高校学生社区的“五育”并举育人成效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金平.陶行知的学生自治观及其现实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2017(10):30-32.
[2]李雷.社区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区自治管理窥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8(02):48-51.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30.
[4]陳善卿.陶行知提倡“学生自治”的当代价值[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14-17.
[5]熊熊,刘宇佳.对加强高校学生“自治”管理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92-94.
[6]陈宝生.着力构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教育部党组与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开展联合学习上的讲话[EB/OL].http://wemedia.ifeng.com/93810420/wemedia.shtml.
[7]姜镕泽.大学中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经济师,2019(3):189-190.
[8]管培俊,王欢,邵志豪.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N].光明日报,2019-03-18.
[9]李晓云.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探析[J].农业参谋,2017(2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