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期待中的自己
2019-12-17余萍
余萍
我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不管何时,父母都一直忙于工作。对我来说,父亲像个陌生人。而母亲在我心中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她一半强势,脾气暴躁,让我不敢靠近;一半则像个孩子,粗心大意,常常依赖她的原生家庭。
虽然我们一直住在一起,但我们很少交流,通常都是查看家里的留言条才知道对方的情况。我曾求助父母,告诉他们我需要陪伴和关心,他们通常无回应或者让我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这让我感到无助。后来,我因病常年住在医院中,家庭经济的拮据使我的父母经常不满和抱怨,再加上学业跟不上,因此我总是怀疑和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
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无助、自卑、没有安全感、抑郁是我上大学前的标签。
上大学后,我越发察觉到自己背负了太多,明明应该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却浑身散发着负能量。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慢慢了解到“原生家庭”这个词语。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定型在儿童的三岁至七岁间,不同的父母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智力发育甚至心理健康。但是,人生真的能一眼看到老吗?
刚开始接触“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文章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当时的我觉得自己真的快要完蛋了,各种劣性难以拔除,未来一片灰暗,常常对父母抱有恨意。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无论我是什么样的人,生活都在保持着它的速度前行,我能做的只不过是做出选择——颓废或者振作。
我决定选择振作,使自己成为期待中的模样。每一对父母都是凡人,不会有一个人能够给到孩子完全无条件、积极的关注。许多人只是关注了“原生家庭”这个词的一面,也就是原生家庭对个体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却忽略了另一面,那就是个体其实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了解到这里,我的内心开始接受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告诉自己要积极克服,逃避推卸不是办法,自己通过努力建立的信心更牢靠。
我积极与父母沟通,哪怕刚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失败,但我还是不断地尝试,终于我与父母能交换想法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领悟到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父母或许不知道该如何爱孩子,又或者他們还年轻的时候,爱错了方式。但很幸运的是,当我发现了痛苦的源头时,选择了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们。更幸运的是,尽管彼此沟通不够顺畅,但父母还是听完了我的倾诉。虽然中间有诸多互不认同的观点,但凭着能够倾听这一点,我的内心也释然了几分。父母身上也有他们成长的大环境的烙印,性格也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偶尔看到他们采纳我的建议,甚至有时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心中便不会那么狭隘了。
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我已走在了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路上,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改善我与我的原生家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