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川归大海

2019-12-17山丹丹花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荷西心安百草园

山丹丹花

用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主题,是指通过对两件及两件以上的事的叙述,反映某种社会现象、时代特点、精神风貌或阐明某种哲理的写作方法。所写的几件事犹如百川,而主题犹如大海,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叙述,就好比一条条山川在流动,最终都汇入“大海”。文学上的“百川归大海”,就是说所有的事例都要为主题服务。

【名家引路】

你在,我就心安

丁立梅

祖母86岁的时候,耳不背,眼也不花,还可以在屋内眯缝着眼睛做针线活儿。而大她两岁的祖父却不行,一步也挪不了两寸。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院门口晒太阳,一坐就是大半天。

两个人,不过隔着一屋的距离,祖母却每隔十来分钟,大着声唤一声:“老头子!”祖母这样唤,有时祖父听见了,会应一声“唉”,祖母笑,就低了头,继续做她的针线活。有时祖父不理,祖母就会迈着细碎的步子,走出门去看。看到祖父好好的,正在太阳下打着盹,祖母就孩子般地笑嗔:“这个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我笑她:“你也不怕烦,老这么喊来喊去的做什么?”祖母抬头看我一眼,宽容地笑着说:“你不懂,知道他好好的在那儿,才心安。”

我的心,在那一刻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原来,幸福不过是这样的,你在,就心安。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只要你在,幸福就在。(第一个小故事记叙的是祖母、祖父相依相伴的故事。祖母的一声“老头子”,祖父的一声“唉”,把一对老人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你在,就心安”,是祖父和祖母最大的幸福。)

我想起三毛和荷西来,那对爱情神话中的人儿,曾有过让人羡慕的家居生活。那时,她在灯下写字,他在一边看书,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偶尔她一抬头,叫一声:“荷西,亲爱的。”那个人会缓缓回过头来,看她一眼,也没有多话,他们只温暖地交换一下眼神。然后,她继续快乐地写字,他继续迷醉地看书。但是,有一种厚实的东西,渐渐填满了他们的心。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最温馨的相伴。后来荷西走了,三毛在灯下,再也唤不回他回眸的温暖了。尘世间再美的风景也与她无关,她的心是空的,十年后的某天,她终于追他去了。(第二个小故事记叙的是三毛和荷西的故事,三毛叫一声“荷西,亲爱的”,荷西缓缓回头看一眼,这相爱相依就是这么简单。“你在,就心安”,同样是三毛和荷西最大的幸福。)

我曾听一个女人讲过这样一件事:她的爱人在夜里睡觉时喜欢打呼噜。她习惯他的呼噜声,每夜都是在他的呼噜声中入睡,安稳而踏实。偶尔她爱人夜里睡觉不打呼噜,她必三番五次醒来,用手去摸爱人的鼻子,感受爱人均匀的呼吸,她才会放下心来继续睡。(第三个小故事叙述了一个女子夜里睡觉听爱人的呼噜声才能安睡的故事。“打呼噜,就心安”,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初听时,我以为是笑话。其实,人世间的爱情,莫不过如此。就是亲爱的人,你必得在我眼睛看到的地方,在我耳朵听到的地方,在我手能抚到的地方,好好活着。你在,就心安。是的,只要你在,整个世界,就在。(作者用简短的议论,揭示了夫妻相爱的真谛,让读者心生感动。)

(选自《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技法总结】

一、围绕中心,选好材料

所选材料能多角度地表现中心,使文章厚实丰满,避免单一、片面。如《你在,我就心安》一文,作者分别记叙祖母和祖父的一唤一答、三毛和荷西的眼神交流、女子听爱人的呼噜声才能安睡这三件事,集中地表现了“你在,就心安”这一主题。从平凡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三对夫妻之间相依相伴、相亲相爱的幸福。

二、围绕中心,安排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串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需要一条清晰的线索。可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也可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以巴金的散文《星》为例,文章记叙了三件事:比利时短篇小说中车站雇员的哀诉,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的赞叹,“我”在房间里的思想活动。表面上看,这三件事之间毫无联系,但巴金以“星”这一象征物作为彩线,把三件毫不相干的事有机地串联在一个主题下。

三、注意过渡和照应

在写几件事的记叙文中,经过提炼、加工的几件事之间很容易出现间隔或跳跃,这就需要运用适当的过渡使之衔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过渡是文章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在上下文中间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前后相关的两层意思或两个段落上下连贯。过渡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有标志的过渡,二是无标志的过渡。

有标志的过渡是通过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进行过渡,这里的段、句、词便是过渡的标志。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前八个自然段描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第十自然段开始写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作者在第九自然段用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作为过渡段,巧妙地从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无标志的过渡又称自然过渡,它不需要表示过渡的段、句、词。以《藤野先生》为例,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鲁迅先生先叙述他离开仙台后的情况,接着自然过渡到一段议论,这段议论给予了藤野先生高度评价:“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照应又叫呼应,意思是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要有交代,做到前后照应,互相呼应。照应有三種形式:一是文题照应,二是前后照应,三是首尾照应。

【学以致用】

瞧,我们这群女孩

河北平山镇中学 付晶

我们这群女孩,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就像身上的短袖衫、牛仔裤一样随便,又像脑后的马尾辫一样洒脱,虽然有时我们也会有忧愁、烦恼,但这些忧愁、烦恼最终都溶解到无拘无束的嬉闹之中了。(首句点题,不蔓不枝。三个形象的比喻,勾画出“这群女孩”的“灵魂”。)

猜你喜欢

荷西心安百草园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在,就心安
学校里的“百草园”
月光下的粉黛乱子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结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