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后,教师戒尺怎么用?

2019-12-17罗燕

民生周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惩戒规则家长

罗燕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事实上,关于教育惩戒,一直以来存在争议,《规则》的公布也引发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规则》是要将戒尺还给老师,让老师敢管学生。也有人担心《规则》如果使用不当,会引发新的家校矛盾。有的学校甚至发起投票,就《规则》展开校园讨论。

学生犯错,教师到底应该如何惩戒?在惩戒中,学生和教师的权利如何维护?如何在惩戒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规则》征求意见将于12月22日结束,《民生周刊》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惩戒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是教师忌惮各种规定及“校闹”,不敢管学生;另一方面是不时有学生被曝光遭遇教师体罚或者人格侮辱,身心受害。罚还是不罚?对于学校来说,惩戒一直是教育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在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副校长赵志勤看来,《规则》出台可以为不敢管学生的教师提供支持,也可以规范教师在教育中惩戒学生。比如,《规则》规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的惩戒方式,包括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三个层级。同时,《规则》也提出了一些禁止情形,包括一些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辱骂等侵犯学生尊严的行为。

在多年分管学校德育及法制工作的过程中,赵志勤发现,如果方式不当,惩戒可能伤害学生,也可能伤害老师。因此关键在于教师实施惩戒的方式,以及对于惩戒的“度”的把握。“教师不要记住惩戒,不要认为作为老师就有权力惩戒学生,要记住惩戒的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惩戒是为了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启发。”

教育惩戒有法可依了,但出手更需谨慎。赵志勤认为,行使惩戒权力的是老师,但大多数老师没有积累足够的法律方面知识,很多事情真假难辨,鉴定困难。

“惩戒本身是把双刃剑,有可能实现教育目的,也可能妨碍教育,造成师生感情疏离、对立、抵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他认为,即便要实施惩戒,也要在规则范围内实施,公平公正,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并减少负面效应。

部分惩戒措施引争议

学生违规违纪了,怎么管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难题。《规则》分三个层级列出了一些惩戒措施,但有些措施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比如,一般惩戒中有“适当增加运动要求”,赵志勤谈道,过去很多学校有过让犯错的学生跑步、做俯卧撑等,但现在不敢了。因为有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好,很容易跑出问题来。

“对犯错的孩子来说,跑步有可能让怨气跑散,但一定不能超过正常的运动量,要在人能承受的条件下,不能一刀切。”赵志勤说,他认为这一条很难把握,因为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到底怎么样才是“适当”很难界定。

这条惩戒措施也受到一些专家的反对,把运动当成惩罚,会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厌恶,不利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同样受到诟病的还有“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赵志勤表示对这一条不能理解,现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城市的学校,校园、楼道的公共卫生都有保洁公司承担,公共服务可能只有在教室擦黑板、扫地等,但这样可能让惩罚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惩罚的艺术是什么?是要尽量避免公开化,要让孩子能融入集体。”

储朝晖认为,公共劳动本身是一件光荣的事,用公共服务、校内服务来对学生进行惩戒是过去的“劳动教养”思路,与“劳动光荣”是相违背的。事实上,在“五育并举”的理念下,将运动和劳动当成惩戒措施,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受到家长和学校普遍反对的是“要求家长到校陪读”。“往往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是有问题家长,刺激问题家长的后果就是这个家庭会越来越失控。”北京一位小学生家长表示,她试想了一下家长陪读的后果:在家里,暴躁、焦虑的情绪会充斥家庭氛围,对孩子和家庭的破坏力不可估量。将孩子和家长的最后一张脸皮在众人面前扯下来,没有了尊严的家庭,对一切都将无所谓。从孩子在班级及学校的社交层面上讲,这样会把孩子推向深渊,让他没有朋友,没有温暖。

赵志勤也认为家长陪读弊大于利,这其实是让家长受到惩戒,让家长和孩子在面子上都过不去,对孩子伤害特别大,还可能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即便通过陪读能在短时间内管制住犯错的学生,但长期来看,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激化家校矛盾。

《规则》操作性待加强

在赵志勤看来,《规则》中惩戒措施分层次设定很重要,但是整体操作性还是不够强。比如,“适当”一词在整个《规则》中出现11次,但究竟怎样做才是适当的,教师很难把握,这在实际操作中会非常棘手。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澜波也认为《规则》中对于什么情况下采取惩戒措施,衡量标准不够清晰。有时是违规违纪,有时是违反校规校纪,或者行为失范、屡教不改。“这些都不好判断,太模糊了,不好执行。”

她提出,有的措施如果不加以明确,有可能被滥用,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在学校设置的专门教育场所隔离反省或者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行为规则教育。“这个隔离场所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有没有专人看管?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改过,不是为将他关‘小黑屋,让他产生恐惧情绪。”

赵志勤强调,要让惩戒成为一种“严爱”。毕竟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当他们违规违纪时,一定要尽量打开他们的心结,实施惩戒时,要讓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如同“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不犯错误长不大。” 赵澜波说。她希望家长、教师多了解孩子,多跟他们沟通,尽量少使用惩戒,以正面管教为主,更好地育人。

猜你喜欢

惩戒规则家长
忘却歌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也谈“教育惩戒权”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