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9-12-17尹岩
尹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减贫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14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出台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减贫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确保大国粮仓根基牢固,时刻不放松粮食生产,展现了中国在粮食安全上的战略眼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智慧:粮食安全安邦之本
“仓廪实,天下安”。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出发,对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做出深刻阐释,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
在战略立足点上,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找饭吃过日子,不能把粮食安全的保障寄托在国际市场上。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要陷入被动。
在战略出发点上,始终坚持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在战略着力点上,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保护耕地、完善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持续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1.3万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数字的变化体现出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从8亿人吃不饱,到近14亿人吃不完,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纵观中国农业基本面,大国粮仓根基牢固。“粮食生产基本面持续向好,我们有能力、有底气牢牢端稳饭碗,保障重要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
中国方案: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
新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左右的人口,不但解决了近14亿人“吃饱饭”的“世纪难题”,而且如今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优良。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通过兴修水利、稳住耕地、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原始局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让中国人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离不开中国的种子。中国农业育种不断寻求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数千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实现多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70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2018年的58.3%,全國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步步攀高的数字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获机、智能结算系统被广泛使用,中国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猛。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为现代农业赋能。
在科技的支撑下,中国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更注重粮食生产的绿色安全。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农业的主旋律。“吃饱”之余追求“吃好”是中国粮食生产在不懈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新突破、新跨越。
中国担当:为全球粮农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2019年6月2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首轮选举中以高票当选粮农组织新任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此次当选体现了各方对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促进全球粮农事业发展的高度赞赏,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以及农村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
实际上,在成功让全球1/5以上人口吃得饱吃得好的同时,中国没有忘记世界。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从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上,各国代表及专家对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的深度忧虑,到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上,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从2014年、2015年先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少饥饿目标证书、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减少饥饿目标证书,到成为南南合作的最大贡献者,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宝贵的技术援助;从早年的粮食受援国到向许多南半球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其他粮食解决方案的主要援助国……中国以实际行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同时,中国的农作物种植、灌溉及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等技术,正助力粮食短缺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生产出更多粮食。
为促进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近i00个国家建立了农技示范中心、农技实验站和推广站,先后派遣农业专家数万人次,帮助这些国家培养了大批粮食技术人员。而中国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做法,更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一米一饭,关乎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中国的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应充足;中国的粮食产量连年增加、质量越来越好、结构更加合理。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增强了中国人民对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