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县休瓦促钨钼矿成矿地质条件
2019-12-17吴艳
吴 艳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 郑州 450016 )
云南香格里拉是我国著名的铜-钼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以往该区成矿作用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主要集中于印支期以普朗、雪鸡坪等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为代表;而格咱岛弧北段印支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则少有报道和研究,并且燕山期矿化研究也相对较弱。近年来找矿勘查及研究工作中发现义敦岛弧带南段格咱地区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燕山晚期酸性岩浆岩并伴随强烈的铜-钼-钨多金属成矿作用(图1),岩带北部剥蚀强烈,出露大量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向南呈隐伏状,主要为隐伏花岗闪长斑岩。近几年在格咱地区南段发现并评价了铜厂沟大型铜-钼多金属矿,实现找矿新突破,其成矿与燕山晚期隐伏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为斑岩-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北段休瓦促一带钼、钨资源量逐年增加,全区燕山晚期斑岩-矽卡岩型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储量远景巨大。
1 矿区地质矿床特征
休瓦促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义敦岛弧的中部,西侧为乡城-格咱深大断裂,东侧为甘孜-理塘结合带。其南部为近些年发现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和一系列大、中型矿床。区内钼矿体均赋存于休瓦促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内部构造裂隙或破碎带石英脉中,矿体产出严格受岩体的侵入和断裂裂隙制约。
矿区主要出露上三叠统喇嘛垭组(T3lm)(矿区西南部前人划为拉纳山组,区域对比统一划为喇嘛垭组),分布于矿区西北部,总体向北西倾,倾角27°~53°。
休瓦促岩体侵位于喇嘛亚组一段(T3lm1)砂板岩中,常具几十米至上百米的角岩化带,砂板岩总体倾向南西,倾角20°~40°。区内的第四系分布于矿区中部,其类型多为冰碛,洪、冲积和崩积物,其中以冰碛物为主,由砾、沙砾、砂、泥混杂堆积。
区内构造活动较弱,发育北西、南东断裂一条,地表被冰碛物掩盖未出露,地貌上表现呈串珠状高原湖泊(普丁才马场)及分水岭(休瓦促丫口)、深沟等特征,矿区平硐中见断层泥化带,断层产状55°∠65°。斜长石伟晶岩脉地表走向121°,出露长约100m、宽约5m~7m,具强绿泥石、绿帘石化、高岭石化蚀变,镜面擦痕清晰,产状57°∠67°,据擦痕判断该断裂具左行平移走滑,次级裂隙较发育。
喇嘛亚组(T3lm)岩层与岩体接触形成角岩化蚀变带,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围岩均具绿泥石化蚀变,绿泥石多呈不规则细脉状产出。岩体普遍弱黄铁矿化,黄铁矿多呈细粒状产出,北西角角岩中见孔雀石矿化,孔雀石呈细脉状产于岩石节理面上,休瓦促丫口角岩中见辉钼矿化,辉钼矿呈细脉状片状产于岩石节理面及石英脉中,区内西南角及东南角矿化较强,以辉钼矿化为主,次为黄铁、黄铜矿化,辉钼矿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后期石英脉中,呈六方片状产出,少量呈片状,细鳞片状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含矿石英脉宽5cm~50cm,多条含矿石英脉组成辉钼矿体,宽30cm~200cm,长50m~400m展布,岩体中细晶岩脉、伟晶岩脉及石英脉发育地带是寻找休瓦促式钼矿的指示标志(图1)。
图1 休瓦促矿区地质矿产略图
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矿体产于休瓦促(卜同)花岗岩岩体西部-内外接触带的构造破碎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及角岩化带的石英脉中。辉钼矿Re-Os定年为86.7~85.8Ma,休瓦促钼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于燕山晚期(K2)。与区域上热林钼矿、红山铜钼多金属矿和铜厂沟大型钼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均为燕山晚期成矿。
2 矿床成矿要素分析
在综合上述地质、构造、岩浆岩、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突出表示晚燕山期花岗岩的分布及成矿特点,总结了休瓦促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1)。
表1 休瓦促矿区钼矿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
3 矿床成矿模式
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休瓦促钼矿为在印支期义敦岛弧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于晚燕山期发生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再次发生强烈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并形成休瓦促、热林等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花岗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与岩体具有同源性,来源于下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