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苍梧县板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9-12-17韦安伟梁标志覃洪锋

云南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硅化褶皱黄铁矿

韦安伟,梁标志,覃洪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板山金矿位于广西苍梧县狮寨镇板山一带,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湘桂被动陆缘(Pt3-Pz1)大瑶山陆缘沉降带(Pt3-Pz1),Ⅳ级成矿区带位于大瑶山Au-Ag-Cu-Pb-Zn成矿区。本文从板山金矿的地质特征入手,研究矿床成因,并对其找矿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板山金矿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思路。

1 区域地质概况

板山金矿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变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变质碳酸盐岩及变质含砾砂泥质岩,寒武系碎屑岩、复理石建造及泥盆系陆源碎屑、碳酸盐、硅质岩建造。

区域构造为大褶皱叠加深大断裂。褶皱构造分布于大瑶山隆起区,由震旦-寒武系地层构成一系列线状褶皱,属复式背斜褶皱,总体走向北西向,褶皱构造分为六堡-梨埠复式背斜、狮寨复式向斜和长发复式背斜;主断裂为凭祥-大黎、栗木-马江、博白-梧州深大断裂。在褶皱与断裂交错部位易形成滑脱空间,有利于岩体的侵入和矿体的形成。

区域岩体以加里东期-燕山期钙碱系列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局部出露后期岩脉(如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与区域上斑岩型矿床形成密切相关。

区域上形成的矿床类型主要有破碎带蚀变岩型Au-Ag-Pb-Zn矿床、斑岩型Au-Cu-Mo矿床和矽卡岩型W-Mo矿床。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属复理式建造。区域上可分为三个段,本矿区仅出露第二段及第三段。

黄洞口组第二段(∈h2):出露于矿区北西侧、北东侧与南东侧,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母泥岩夹含泥砾砂岩;

黄洞口组第三段(∈h3):为矿区主要出露地层,岩性为一套浅灰色-灰绿色中厚层-块状轻变质中细粒、不等粒杂砂岩与轻变质粉砂质泥岩、泥岩互层。

2.2 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狮寨复式向斜与长发地复式背斜之间,栗木-马江大断裂的东侧。受区域构造影响,矿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尤以断裂构造为主,为栗木-马江大断裂所伴生的次级断裂,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及近东西向三组。

北西向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断裂构造,与区域褶皱轴向一致,矿体赋存于该组断裂中(图1)。出露宽度0.8m~2.5m,实测、推测该断裂延伸约4km。破碎带与围岩接触面清晰,接触面可见发育的断层泥,产状242°∠46°,局部反倾。破碎带两侧围岩为中层状灰-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靠近破碎带处岩石硅化强烈;破碎带内主成分为构造角砾岩,受构造挤压强破碎、强硅化。该断裂性质具张扭性,从其切割北东向断裂表现为右行的特征。

图1 矿区矿产地质简图

1.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三段;2-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二段;3-实测断裂构造;4-推断断裂构造;5-地质界线;6-岩层产状;7-矿体及编号;8-Au-Ag-As-Hg-Pb-Zn综合异常

北东向断裂:矿区范围内出露宽1m~1.5m,延伸约1.5km,产状150°∠51°。破碎带与围岩接触面较清晰,接触面发育断层泥,破碎带两侧围岩受构造挤压破碎、硅化较强,岩石裂隙间见硅化、褐铁矿化物质充填,局部见不规则状充填的石英脉经后期挤压亦破碎。该断裂性质为逆断层。

东西向断裂:地表出露宽度约1m,延伸不远,产状0°∠40°,局部呈反倾;地表露头处多见岩石呈褐铁矿化、硅化;断裂带内成分以强硅化泥岩、破碎砂岩为主,不规则状石英脉充填物次之,该组断裂与金矿化关系不大。

2.3 围岩蚀变

主要发育于破碎带、石英脉两侧,特点是强硅化和黄铁矿化。矿体赋存于断裂带或石英脉中,近矿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内部充填着硅化角砾、石英脉及黄铁矿等硫化物,金矿化主要与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相关。

2.4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化探综合异常面积约12 km2,以Au、Ag、As、Hg、Pb、Zn为主,异常分布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且具有较好的分带性,具低-中温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呈北西向面状展布,异常中心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二段与第三段接触部位。元素异常以Au异常规模、强度大为特征,峰值为659.02×10-9,平均10.09×10-9。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该地化异常与矿区内断裂构造及发现的Au矿体吻合,为矿致异常。

2.5 矿体特征

板山金矿目前揭露的金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发育的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位于化探异常峰值附近,矿体倾向北东,倾角60°~75°,Au品位1.03~1.37g/t,矿体厚度约2m。矿体围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h3)中层状灰-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靠近破碎带处岩石硅化强烈;含矿破碎带内主成分为构造角砾岩(原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受构造挤压强破碎、强硅化,早期充填于角砾岩裂隙间的石英脉经后期挤压亦破碎。矿化与强硅化过程中形成的团包状状黄铁矿、方铅矿、不规则充填的石英脉相关,围岩普遍发生硅化。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结构为主,变晶结构次之;矿石构造以侵染状构造为主,角砾状构造次之;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褐铁矿为主,方铅矿、毒砂次之。

3 矿床成因

根据板山金矿围岩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矿体特征等认为,金矿化均与黄铁矿化、强硅化破碎带或沿张裂隙侵入的石英脉相关,属中低温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因与深部(隐伏)侵入岩体岩浆期后成矿热液沿早期形成断裂构造运移、充填-交代有关。岩浆的侵入带入部分成矿元素,长期的构造活动,促使分散于地层中的金成矿元素在热液的参与下进一步的活化迁移、沉淀富集于断裂中的有利成矿部位形成矿床。矿体呈板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其分布、规模、形态、产状等与成矿构造基本一致。根据硅化、黄铁矿化的围岩蚀变特征认为矿体是在中-低温条件下形成。

4 找矿前景分析

(1)成矿物质来源多源性。寒武系碎屑岩复理式建造为板山金矿的主要地层,其含碳质、含钙质碎屑岩地层富含Au、Ag、Pb、Zn、Cu等元素,区域上又经历了多次伸展-挤压构造作用,发生了强烈蚀变改造作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成矿物质又有岩浆热液来源,既有浅源的,又有深源的。故成矿物质的多源性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

(2)区域构造与矿化分布一致性。区域构造在各期构造活动中起重要控岩和控矿作用。三条近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带与近东西向褶皱交汇部位控制了区域上主要成矿带的分布,凭祥-大黎断裂带控制了六岑-桃花-古袍成矿带矿化分布,马江-栗木大断裂带控制了社垌-沉香冲成矿带矿化分布和博白-岑溪大断裂带控制了思委-祝洞成矿带矿化分布,显示了区域构造格局与矿化分布的一致性特征。

板山金矿发育的构造主要是区域性大断裂(栗木-马江断裂)所伴生的次级张扭性断裂及北西向小背斜褶皱,断裂裂隙多具有张扭性特征,构造期次多,而褶皱构造与深大断裂相连,这些均为成矿热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良好的条件。

(3)成矿作用复杂。成矿作用是变质作用、构造分异作用、地下水作用和岩浆热液作用等多种成矿作用的结果。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导致了矿化类型的多样化和矿床类型的多种性,以及叠加型矿床的出现,为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创造了条件。

(4)化探异常明显。化探异常显示板山地区为 Au-Ag-As-Hg-Pb-Zn等元素异常区,主异常元素是Au、Ag,伴生Pb、Zn、Hg、As等异常,异常形态呈不规则条带状,轴向北西向,与长发地复式背斜构造展布及断裂构造分布相吻合。该异常规模较大,异常元素组合复杂,具外、中、内浓度带,浓集中心较集中。异常特征与北西向断裂带具有较大的关联,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5 结论

(1)板山金矿有利于成矿的因素是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二段、第三段及矿体赋存的北西向断裂构造等,认为板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重点区为寒武系地层中断裂构造发育部位,特别是褶皱过程中形成的滑脱带或层间破碎带;而矿区北东向断裂作为区域构造栗木-马江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亦是重点找矿部位。找矿标志主要是强硅化、强黄铁矿化、大量充填不规则石英脉细脉的蚀变围岩;大量出现金属硫化矿物(黄铁矿、毒砂等)及烟灰色石英的断裂蚀变带。

(2)矿区内Au、Ag、As、Hg等元素异常分带性好,尤其Au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显示了该矿区较好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根据以上对板山金矿找矿潜力分析,认为板山地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可作为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重要地区。

猜你喜欢

硅化褶皱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梦幻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