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牟定县潘猫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2019-12-17丁兴波解佳明

云南地质 2019年4期
关键词:石英砂白垩铜矿

丁兴波,解佳明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O六队,云南 昆明 650217)

云南牟定县蟠猫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川滇台背斜-滇中中台陷-楚雄凹陷区的东侧,矿区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铜矿体(化)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中下部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现已圈定矿体三个(KTⅠ、KTⅡ、KTⅢ),其中以KTⅠ规模较大,为区内之主要矿体。

1 矿区地质

1.1 矿区地层

矿区内主要出露了白垩系上统及上侏罗统上统(图1),各地层单元从新至老叙述如下

(1)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K2j):江底河组区域上可分为两个段,本区仅出露第一段,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层

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第一段第三层(K2j1-lc):紫红、浅灰红色块状厚层状夹同色薄至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厚度80m~211m。

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第一段第二层(K2j1-lb):浅紫、灰色中至厚层状中至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夹浅紫红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该层厚18m~41m。

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第一段第一层(K2j1-la):为紫红、浅紫、灰黄色块状泥岩,夹同色薄至中层粉砂质泥岩和灰、灰黄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透镜体,厚18m~81m。

(2)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为区内主要的含矿层,岩性为灰白、灰黄色厚层块状中细粒至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长石石英岩为主,夹复成分细砾岩,石英质砾岩。底部为浅紫色、灰色,浅灰色厚层至块状复成分砾岩或含粗粒砂岩,顶部为石英质细砾岩为其划分标志。该组夹有的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中含有较多基底成分砾石,其来源应为矿区东部古老变质岩,说明矿区的成矿物质源区为东部基底剥蚀区。整个马头山组厚60m~140m,与下伏妥甸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侏罗系上统妥甸组(J3t):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二段

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二段(J3t2):为浅紫、紫红色块状泥岩夹浅灰、灰黄色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厚79m~218m。

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一段(J3t1):为浅紫、紫红色薄至中层状泥岩夹灰黄、浅黄色泥岩,局部相变为钙质泥岩和泥灰岩。厚96m~267m。

图1 潘猫铜矿区地质简图

1.2 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主要地质构造表现为嘎利簸,以及阿橄榄、老毕楼两个次级向斜褶皱,褶皱轴向为北北西向,背斜核部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妥甸组,两翼依次出现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白垩系上统江底河组。

矿区内仅在嘎利簸背斜核部倾伏端揭露到有一定规模的F6性质断层,其走向与背斜轴枢纽方位大致平行,断层倾向北东,倾角52°~83°,破碎带宽0.5m~2.5m。断层构造对成矿有一定作用。

2 矿体特征

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为矿区的含矿地层,矿区内含矿层分布稳定,矿体产于马头山组中下部,含矿岩性为灰白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至中粒岩屑石英砂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成透镜状、似层状展布。

处于这样的大变革时期,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技术,管理,协同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对BIM的应用与实践应该由粗放型逐步转为精益性,以工程数据和项目信息为根本,加强对BIM项目应用效果的精确测量与分析,通过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与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来提高整个行业的BIM成熟度,从而推进BIM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矿区内现有呈似层状产出的3个矿体(KTⅠ、KTⅡ、KTⅢ),均赋存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中下部,含矿岩石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少量长石石英砂岩;顶、底板亦为岩屑石英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图2)。

图2 矿区地质剖面图

1.江底河组下亚段三层;2.江底河组下亚段二层;3.江底河组下亚段一层;4.马头山组;5.质泥粉砂岩;6.砂岩;7.长石石英砂岩;8.岩屑石英砂岩;9.粉砂质泥岩;10.含砾石英砂岩;11.粉砂岩;12.石英砂岩;13.含岩屑石英砂岩;14.含砂岩屑石英砂岩;15.泥岩;16.产状;17.矿体及编号

(1)KTⅠ矿体:出露于背斜北东翼及向斜扬起端,矿体沿走向长980m。控制最大倾斜长140m。出露高程1802m~1925m。矿体倾向70°~208°,倾角32°~66°,单工程矿体厚度1.01m~10.66m,平均厚度3.80m,厚度变化系数86.0%,属厚度变化很大的矿体。单样含铜品位0.50ω%~3.44ω%,单工程平均品位0.51ω%~2.29ω%,矿体平均铜品位1.36ω%,品位变化系数26.7%。

(2)KTⅡ矿体:出露于背斜倾没端南西翼,矿体倾向210°~238°,倾角50°~71°,平均倾角63°。单工程厚度1.23m~8.16m,矿体走向长50m~130m,平均真厚3.86m,厚度变化系数74.4%,属厚度变化中等的矿体。矿石铜品位0.58ω%~3.6ω%,单工程品位0.58ω%~2.00ω%,矿体平均品位1.52ω%,品位变化系数45.4%。出露标高1820~1870m,相对高差50m。

(3)KTⅢ矿体:出露于背斜倾没端西翼,出露标高1820m~1910m,相对高差90m,矿体呈透镜体,走向长280m,倾斜长130m,单工程真厚1.49m~3.31m,平均厚2.28m,厚度变化系数63.9%。矿体倾向221°~238°,倾角50°~57°,单工程Cu品位0.51ω%~2.29ω%,矿体平均品位1.13ω%,品位变化系数37.0%。

3 矿石矿物组成

(1)矿石中的金属原生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铜矿次之,有时也可见斑铜矿、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石矿物的产出特征除少量的孔雀石、蓝铜矿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节理、裂隙面外,其余矿物多呈它形粒状散点分布于砂粒间,少量粒度很细者以浸染状分布于砂岩胶结物中。黄铜矿呈极不规则微粒状和残留状,斑铜矿为不规则微粒状交代辉铜矿明显,铜蓝交代斑铜矿。铜矿物生产顺序应为辉铜矿→斑铜矿→铜蓝。其它金属矿物多呈半自形至它形微粒状分布于砾岩间,少量分布于胶结物中。石英与长石均呈细至中粒砂屑状,岩屑以矿化蚀变的中基性岩火山岩岩屑为主。

(2)矿石结构构造:主要金属矿物呈它形不规则粒状结构,不等粒砂状结构,矿石具块状构造。

4 矿床成因

4.1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滇中红盆砂岩型主要铜矿床(点)均分布在元谋古陆西缘“牟定斜坡”之上,而构成元谋古陆的老地层主要为昆阳群和大红山群地层,两套地层中分布有很多铜矿床(点),其中很多铜矿床(点)分布在距滇中红盆不远的地方;另外,这些老地层本身有很高丰度的铜元素,如元谋地区为0.02%~0.03%(秦德先等,1993),该区古生界和前震旦系地层平均丰度为30×10-6。这种高铜含量的地层长期处于构造隆起地点,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富铜、银的土壤,到中生代时,楚雄地区发生沉陷形成滇中红盆,这些风化剥蚀产物被带入盆地中,直接或间接地为中生代砂岩型铜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

从滇中中生代砂岩型铜矿床伴生元素组合看,它继承了早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中的某些元素,如康滇地轴早元古代层控铜矿床的伴生元素有Fe、Cu、Au、Mo、Pb、Pd、Ti、La、Lu、Be、Ni、Se,昆阳群Fe、Cu、Co 、Au、Ag、Ge、Mo、Zn、V,中生代铜矿元素有Cu、 Ag、 Mo、 Co、 Be、 Se、 Pb、 Zn等均表明前震旦纪地层为中生代砂岩铜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4.2 构造控矿

如果从本矿区矿体的分布特征来看,似乎铜矿体多集中分布于褶曲轴发生倾伏的部位,在平直的翼部矿化比较微弱,蟠猫铜矿区则主要集中于阿橄榄-老毕楼向斜轴部的扬起部位,铜厂箐的大小尖山倾伏背斜轴部亦发现有铜矿化体存在,而在这些地区之间的地带,则未发现有铜矿体的存在,从上述现象看,断裂构造起到导矿、容矿的作用。

4.3 矿床成因

该区铜矿体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矿床属与平原河流相马头山组(K2m)关系密切的沉积型砂岩铜矿。其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铜砂岩通常是在一次构造运动发生之后堆积的,运动愈激烈,愈有利于铜的沉积。

(2)矿体均沿层分布,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无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及构造控制作用。

(3)矿石普遍具有星点状、不等粒状、斑点状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简单,显示了同生沉积成因的矿石结构构造。

(4)铜矿体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K2m)灰-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中。

通过对上述特征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成矿物质堆积沉积成矿,故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猜你喜欢

石英砂白垩铜矿
鸣律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石英砂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含Pb2+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氧化铜矿硫酸搅拌浸出工艺研究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治白垩病良方
诏安县田厝—下河矿区石英砂矿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