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凤形股份为例

2019-12-17

新营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幅度变动盈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2013年末IPO宣布重启,2014-2016年是申请IPO的企业数量激增的两年。IPO上市管理办法对IPO企业财务方面应符合的要求十分明确。在实际审核中,由于申请IPO的公司数量较多,公司的财务指标方面的标准自然被推高。满足乃至尽可能超过以上这些规定条件成为了企业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同时,财务业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票的发行价格,决定企业募集到的资金。很多公司为了成功通过IPO并且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更多募集资金,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用尽一切方法最优化企业的财报数据。因此,各种IPO盈余管理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发现该公司通过放宽信用条件增加收入;控制研发费用以增加利润;控制管理费用以增加利润;所得税优惠和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转让子公司股权五种手段进行IPO盈余管理。这种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带来的积极后果很明显:凤形公司顺利地达到了IPO的审核条件,成功上市。但负面的经济后果则是凤形公司未来的发展“危机四伏”,例如IPO后凤形公司的业绩陡然“变脸”。此外,这种类似凤形公司的IPO盈余管理行为也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早于国内学者。盈余管理的概念是,企业或组织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调节自身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Schipper,1989)。国内的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定义是:盈余管理就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的漏洞掩盖企业真实业绩水平的行为(陆建桥,1999)。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Gunny,2010)。

1.应计盈余管理

国外较早的研究案例是Teoh等人(1998)发现IPO公司通过利用固定资产折旧和坏账准备计提会计政策的灵活性,降低资产减值准备来粉饰利润。杨攀,刘宇宁(2014)提出企业可以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通过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调节利润。

2.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是种背离企业正常经营的管理活动,可能是通过虚构真实的交易事项实现,也可以是调节相关活动的发生时点(杨伊斐,2019)。曹国华、林川(2011)的研究显示,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控的可能性逐渐减少,所以目前更多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表数据。

(二)IPO与盈余管理相关研究

1.IPO盈余管理的研究路径

国外学者Roychowdhury在2006年提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都会被用于公司盈余管理控制中。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壮大的阶段,盈余管理通常被用作资劳双方讨价还价的工具,衍生了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盈余管理路径研究(魏明海,2002)。随着我国IPO的兴起,关于IPO盈余管理路径研究增加。祁怀锦和黄有为(2014)的研究发现,在IPO当年选择应计盈余管理策略的公司更多,在IPO后一年则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

2.IPO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关于IPO盈余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的研究也很丰富。国外学者发现,许多IPO公司在IPO后一段时间会出现经营财务业绩的下降(Friedlan,1994)。蔡春、李明等人(2013)的研究结论表明盈余管理方式影响IPO发行定价,盈余管理带来的好的经济后果就是能够提高股票发行价格。但是,IPO时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IPO后的财务业绩也越差(蔡宁,2015)。

三、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单一案例研究法,在背景回顾、文献梳理后,选择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公司,结合Wind资讯金融终端、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信息和公告、凤形股份招股说明书、凤形股份IPO后(2015-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以及与本案例的有关的媒体报道,分析了凤形股份IPO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研究对象

本文采取单一案例研究,选择的案例公司全称为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选择凤形股份作为案例公司的主要原因有:首先,凤形股份是耐磨铸造行业中的佼佼者,其2012年的产量位居第一;其次,笔者在寻找案例公司时发现凤形股份存在明显的“业绩变脸”的现象,这是IPO盈余管理的后果证据。

(二)研究思路

在识别风行股份的IPO盈余管理手段中,首先介绍凤形公司的概况,包括公司自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目前的主营业务、基本产品和上市过程,这是这一案例研究的重要背景资料。其次,根据风行股份IPO前后净利润、营业收入、扣非前净利润的分析,初步得出凤形股份存在IPO盈余管理的意图。再推测凤形公司IPO这一过程进行IPO盈余的两大动因:一是为了成功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二是提高股票发行价格。最后,是对凤形股份进行IPO盈余管理的手段推测:通过分析具体财务数据,不仅着眼于IPO前后的对比,也将其和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比,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识别其IPO盈余管理的路径。

四、案例分析

(一)公司概况

凤形股份原身是成立于1965年的安徽省宁国市耐磨材料总厂,正式成立日期在1997年12月29日,最初的注册资本为6,600万元。凤形股份的主营业务集中在金属铸件领域,企业基本运营模式为研发-生产-销售。产品主要有“凤形”牌高铬球段、特高铬球段、衬板等,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建材水泥、火力发电等行业的物料研磨生产环节,是国内领先的耐磨材料专业供应商。

2015年06月11日,凤形股份首次公开发行了普通股股票2,200万股,募集资金18,282万元,全部投向5万吨耐磨产品产能扩大项目和公司研发中心建设中去。

(二)后果证据:高额且平稳的利润

从凤形股份IPO前的净利润来看,2012-2014年的净利润依次为3,832.42万元、3,956.92万元、3,715.88万元,这一指标基本比较稳定。同一时期,同行业内已上市企业红宇新材的净利润由4,907万元下降到1,178万元。从凤形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凤形股份IPO前的净利润数额不仅较为稳定,净利润变动幅度围绕着5%上下波动,在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利润下降的对比下财务数据显得十分优越。但在风行股份在2015年上市后,利润陡然开始下降,2017年净利润甚至降为负值,净利润的变动幅度也呈现负值增长的趋势,2017年的净利润暴跌808.36%。计算凤形股份营业收入变动幅度时同样发现,IPO后营业收入降低速度明显加快。

表1 凤形股份2012-2017年净利润及净利润变动幅度值

表2 凤形股份2012-2017年营业收入及营业收入变动幅度数额

再观察凤形股份2012-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值,同样在IPO之前扣非净利润即使有下降的趋势,其变动幅度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而在上市当年,扣非净利润直接由3,182.80万元降至1,692.06万元,跌了将近50%。这些财务数据在IPO前后的趋势变化有理由让我们怀疑:凤形股份存在在IPO前(2012-2014年)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以增加利润、粉饰财务数据,从而顺利上市的嫌疑。

表3 凤形股份2012-2017年扣非净利润及净其变动幅度数额

(三)动机推断:IPO压力促使盈余管理

1.为了成功进行首次公开发行

众所周知,首次公开发行是需要中国证监会进行核准的,其中就包括对财务指标的要求。中国证监会在2013年最后一月宣布IPO重启,2014年-2015年正处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2015年IPO申报企业高达379家,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漂亮的财务报表数据能够让企业更快地脱颖而出。

2.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招股说明书是面向市场和市场上所有投资者的。根据市场定价原理,招股说明书中财务数据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价,从而决定凤形股份最终可以募集到的资金。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越好,反馈给投资者的企业业绩质量就越好,一旦投资者的青睐程度升高,股票的发行价格就会升高。股票发行价格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募集到的资金就会越多。因此,提高股票发行价格是凤形股份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四)凤形股份进行IPO盈余管理的手段推测

1.放宽信用条件增加收入

放宽信用条件即延长赊销的付款期限,这一企业政策无疑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尤其是暂时资金困难的客户。放宽信用条件带来的好处有:增加企业当期的营业收入,促进利润的增长。然而,放宽信用条件的弊端也很明显: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明显增长,但很多应收账款实际可能无法收回,未来年度在确认坏账时企业利润也会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企业的资金链。

凤形股份的营业收入在IPO前的2012-2014年持续下降,根据其财务报告,这是由于2012年以来受到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然而在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6.6亿下降到2014年的5.2亿,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在同一时段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2012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5,572万元,2014年增长到7,763万元。对此,凤形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中也有回应,解释称由于经济景气导致企业部分贷款回收受到影响,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增加。

表4 凤形股份2012-2015年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变化表

然而,比较凤形股份应收账款变动幅度与行业平均变动幅度,我们会发现: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几年中,耐磨材料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值增加,但行业平均变动幅度都没有超过15%,而凤形股份的数据波动却十分剧烈,2014年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变动幅度达到31.9%,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2015年宏观形势转好,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变动幅度已经变成负值,但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变动幅度仍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高达75%。最后在2016年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变动幅度才趋于正常状态。

表5 凤形股份应收账款与行业平均的比较

根据凤形股份的应收账款变动幅度和行业平均的比较,我们可以猜测:2014和2015年凤形股份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是由于其对客户放宽了信用限制,减缓因经济不景气给企业营业收入带来的冲击。原本应该近期收到的应收账款只能在未来1-2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收回。而放宽信用条款进行盈余操纵的手段也很明显:通过赊销策略吸引更多客户,从而增加收入,最终增加利润值。

2.控制研发费用以增加利润

凤形股份2012-2014年的研发费用依次递减,变动幅度为负值,且负值也在递增,2013年相对于2012年降低11.2%,2014年相对于2013年降低14.1%。同行业的红宇新材2012年、2013年的研发费用都在飞速地增长,2013年变动幅度高达271.7%。对比凤形股份和鸿宇新材研发费用的数额及变动幅度,可以看出:凤形股份的研发费用低于行业其他公司,且变动幅度也与同行业公司不同。

表6 凤形股份与红宇新材2012-2014年研发费用支出

此外,观察凤形公司2012-2017年研发费用金额会发现,IPO前其研发费用持续降低,到2017年研发费用才开始增加。计算凤形股份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时发现,该指标一直围绕在3%左右波动。

凤形股份的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在2014年10月及2017年7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凤形股份在2017年之前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围绕在3%这个数值。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凤形公司在IPO过程中对研发费用的操纵:控制了研发费用的投入程度,使研发费用稳定在销售收入的3%左右。无论是因此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获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还是减少的研发费用,都增加了凤形公司招股说明书上的利润值,增加了公司通过IPO的可能性。

表7 凤形公司2012-2017年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3.控制管理费用以增加利润

通过控制管理费用进行盈余管理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路径。凤形股份2012年管理费用为4,707.43万元,2013年管理费用减少,2014年更是减少至3,731.27万元,两年的减少率为10%。整理红宇新材的管理费用变动幅度发现,2013-2015年红宇新材的管理费用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2013年较2012年增长52.57%,2014年增长8.17%,2015年同样增长20%。与之相比,凤形股份IPO前管理费用直线降低,IPO当年又升高的现象很有可能是在IPO考察期内控制管理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

4.所得税优惠和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

凤形股份在2011年10月和2014年10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2012-2014年度均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即为所得税优惠数额。政府补助则是凤形股份依据政府各项政策向政府申请到的各项补贴款。如表9所示,凤形股份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合计分别为44.1%、29.3%和29.6%。这些占利润近30%的数额会对公司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凤形股份存在通过获得所得税优惠和政府补助而进行利润操纵的嫌疑。

表9 凤形股份所得税优惠和政府补助数额

5.转让子公司股权

凤形股份2012年控制的子公司共有3家,其中一家为通化凤形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通化凤形于2011年1月由凤形股份和辽源金刚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通过三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9,000万元,其中凤形股份占股51%。2013年8月,凤形股份将所持的2%股权作转让给金刚水泥,通化凤形由发行人的控股子公司变更为参股公司。凤形股份对通化凤形的实际合并期间为2012年、2013年1-8月。

查看凤形股份的招股说明书,通化凤形从2012年就已经经营不善。通过表10的对比数据可知,选择在2013年转让股权,原本亏损的子公司对利润的影响降低,并且凤形股份2013年转让子公司股权后,利润增加了187.55万元,2014年对净利润的贡献更是高达772.66万元。由此可见,转让子公司股权也是凤形股份盈余管理的路径之一。

表10 凤形股份转让股权给收入和利润带来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凤形股份存在进行IPO正向盈余管理使财务数据好看的行为。通过分析凤形股份的财务数据,不仅着眼于IPO前后的对比,也将其和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比,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识别其存在的IPO盈余管理路径:放宽信用条件增加收入;控制研发费用以增加利润;控制管理费用以增加利润;所得税优惠和政府补助进行利润操纵;转让子公司股权。

笔者观察凤形股份IPO后的动向,发现其不仅在财务业绩上出现“变脸”,其招股说明书中说明IPO募集的资金大部分将用于5万吨耐磨产品产能扩大项目,该项目在IPO后几年也宣告失败。除此之外,凤形股份2016年想要收购无锡雄伟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试图进军汽车零件行业弥补企业亏损,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这些后果证据都表明凤形公司的财务业绩很大程度上只是外强中干,表面上的风光很难支持一个企业走远。

除了识别IPO盈余管理手段,本文的写作目的还有:希望此类IPO盈余管理手段能够引起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的注意,维护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幅度变动盈余
单次止损幅度对组合盈亏的影响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变动的是心
基于ANSYS的四连杆臂架系统全幅度应力分析
2014年中期预增(降)幅度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