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菩萨蛮》的教学思考

2019-12-17韩婷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本班学案江南

韩婷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第一高级中学,贵州 安顺 561116)

《菩萨蛮》安排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主要学习“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学生在经过五册必修及选修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鉴赏方法的学习后,对于阅读古典诗歌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意象和情感认识也有了一定基础。本词简短,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词中选用的意象,也能够很快进入描绘“江南好”的意境,由这样的景象生发的哀怨之情却不太容易体会,我在ppt 的设计选图及背景上花了很大功夫,力争将作者在本词中想要表达的有家不能归的哀怨之情用冷色调在课件上呈现出来。当然,当我打开课件那一瞬间,同学们都发出了叫声,有同学评价到“这课件真美,好形象。”我想,学生评价的背后应该是她们明白了老师的课件与诗人情感的表达相符。在教学设计中我并未按常规将作者生平放在导入环节之后讲解,而是安排在描绘美景的目的后,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高二(6)班是一个德能文科班,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对于诗歌鉴赏不仅不感兴趣,而且还害怕。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读完诗词后并没有理解诗人要表达什么,或能读得懂大概也表达不出来,本班大部分同学在语言建构及运用[1]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弱的,所以,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导学案,当然,有了导学案上课,某些教学环节很顺利就完成了,用这样的方式在这个班激发了很多同学的兴趣,他们明白哪里要去查,哪里是重要的东西。在本节课中,我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表达中去审美鉴赏。如:请同学们在本词中找到原句体现江南美的句子及用相关词语概括其美在哪里。这一环节学生们很容易就找到江南美的句子,但是让学生们用词语概括江南美在哪里,很多学生是概括不出来的,所以在这一环节花的时间较长。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们总结出来后能够发挥想象,想象江南的美,尤其是江南人们躺在床上那悠闲惬意的生活画面,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慢慢走进江南那美景中。也许是有了导学案,同学们在本节课的表现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个人认为,对于中下等学生准备导学案上课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在诵读环节,我的设计与实践相差较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欲望强烈,这一环节超时了,配音朗诵环节放在以不同方式来读,我认为情感不到位,故上完全词后又以这样的配音让全班再读一遍。

2.学生在总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时提到了落叶归根,但因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聊下去。

3.课堂练笔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但没有足够时间展示。

总的来说,这节课本班同学的表现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与以往相比,同学们都愿意起来表达,也有同学提出质疑,更多的不足是我在设计上考虑得不够,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我会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高二(21)班是一个德智理科班,本班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较好,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较浓的兴趣。本班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动笔画她们眼中的江南,课上选了几位同学的作品展示,全班同学称赞不已,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及创作能力,同时也唤醒了同学们的审美与鉴赏意识[2],由此引出韦庄笔下的江南。诵读环节同学们都很积极,一位男同学诵读后另一同学进行点评并展示自己的诵读,另一女同学觉得情感还是不到位,自己又诵读一遍,最后是班上一位诵读不错的女同学配音朗诵结束诵读环节的。对于在原词找关于描绘江南美的原句并用一些词语概括出来这一环节,确实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由此上升到审美及鉴赏[3],一下子让学生们拉回了导入环节同学们展示的作品江南美景尽收眼底。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最后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解读——落叶归根,这一点做到了在语言的建构及运用基础上做到了文化的传承理解,突然间学生们都意识到了无论他乡多美也比不上自己的家乡,这一瞬间唤醒了同学们的爱“家”情怀[4]。在本班我也同样下发了导学案,所以同学们在我未上课前已经把我要讲的东西都弄清楚了,这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中上等水平的学生来说,以问题为主导的导学案束缚了他们的思想,整堂课孩子们都只是顺着老师的那一条线走下去,而忘了自己的思想。教学设计在本班教学出现的问题表现在:

1.学生想表达的太多,但是总觉得时间不够。

2.学生用词语概括完江南具体美在哪些方面后,可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即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己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解读上。

3.本首词是一组词中的其中一首,因时间不够,所以没有串讲其它四首词,学生们就觉得诗歌所要表达的“韵味”不足,不是她们期待的东西。所以,以后在层次好一些的班级上这首词时,我们还是要把更多表达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她们追求的不仅是语言的建构及运用,审美及鉴赏,更多的是对诗歌作品中文化的传承。

同学们的建议引起了我的思考,以后上课绝对不能让学生打开教学辅助资料,只能拿出教材。同时也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授课方式是不一样的,既然是选修,我个人认为就应该是选择性、自主性学习,在学习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来学习选修,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一些任务呢?把“教学”转换为“学教”,即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做点拨。既然是选修,可不可以每一首词只去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用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覆盖呢?

猜你喜欢

本班学案江南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比例尺(一)”导学案
绣江南
我班小组说
校园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