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探讨

2019-12-17晏飞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诗歌小学生情境

晏飞

(贵州省普定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 安顺 562100)

诗歌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用简单的语言,具体的形象表现是人的情感,并且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歌在小学语文中所占的篇幅不小,不仅是为了让小学生的语言环境更丰富化,也是对小学生的中华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要做的就是培养小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创建学习诗歌的内在动机,形成诗歌鉴赏的审美观,最好的效果是学生自己有兴趣创作诗歌。如何把握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如何重新定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成为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探讨的方向。

一、小学生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古人们留下的诗歌非常之多,小学阶段虽然只是初步的学习诗歌,但是这一阶段的诗歌基础决定着学生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诗歌掌握程度,小学作为诗歌学习的打基础阶段,对于学习诗歌的整个过程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学习诗歌能够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诗歌当中,每字每句都极具有丰富的内涵,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小学生们学习诗歌相当于在学习如何写好的句子,如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放在句子当中等等。诗歌的意义并非字句展现出来的样子,其意义深厚。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本来就是很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虽然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他们的教学当中却还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教授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比较创新性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有的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即先让全体学生进行朗诵,接下来让学生们自己朗读,再随机抽检同学们起来朗诵。如果朗诵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能会进行相应的点评或者是物质方面的奖励。他们企求通过这种片面的物质奖励,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这一种方法还是有待改进的。

也有一些教师对诗歌的讲解方式缺乏新意,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也就难以学好诗歌。最后,多媒体的过度使用也是现今许多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活动课堂氛围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的使用也应有度,不然容易喧宾夺主,使诗歌内容成为一种衬托。

三、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

(一)创建诗歌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将语文知识具体化,以适当的形式具体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改变学生固化的诗歌学习途径,使得他们在多样的场景中完成诗歌探究任务,丰富学生语文内涵。诗歌教学情境的创建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是不小的考验,既要对诗歌知识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也要灵活使用情境设计方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诗歌学习环境。

例如,在《清平乐·村居》古诗教学中,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清平乐·村居》这首诗中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诗人生活的环境,教师搜集能对应古诗描述环境的图片,作为情境创建基础,使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图片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完成多媒体情境的创建。通过情境创建的方式改变了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借助图片直观地看到诗歌描绘场景,有效降低了诗歌理解难度。适当增加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指导,保证他们在情境中能高效完成诗歌探究任务。在情境教学法的帮助下,诗歌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加强小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对诗歌的阅读以及理解,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打下良好基础,老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落实,充分的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以及平台,鼓励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之中,对诗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知。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寒假和暑假的时间段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之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同时老师还需要注重后期考核方式的有效应用,对于一些表现较为良好的学生提出公开的表扬,以此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积累以及学习。

(三)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具象化诗歌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的认知范围就是他的生活范围,所以教师不能强求小学生理解诗歌当中的意象和具体的事物。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工具,比如事物卡片或者照片打印;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给学生们展示诗歌当中出现过的事物和意象,完成诗歌的具象化。这不仅是对基本框架的一个建构,还为学生们的联想指明了方向和联系,让学生的想象不是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而是有根有据的。从抽象到具体,从课堂到课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空前高涨。比如《咏柳》,我们可以直观展示柳树的照片,引导学生想象二月春风唤醒柳树,长出新芽的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这一图像的实际生活联系,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索学习。

(四)启发思考,发现美感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之一是具有跳跃性。诗歌的跳跃性决定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留白”,给读者充分的感受和想象空间。学生通过仔细思索阅读,激发想象力,才能感受到诗歌的语言魅力,体会到独特的古典文学意境之美,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需要适度:既不能不解释关键字词,让学生学得迷迷糊糊,尤其小学生词汇量较少,若字词不疏通他们很难理解一首诗的意思;同时解释也不应该太详尽,让学生不用思考与消化就直接接触一首诗的深意。诗歌有一种含蓄美、蕴藉美,教师应一边鼓励学生思考,一边启迪学生思维。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诗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综合考虑,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水平。对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可以促进诗歌教学的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诗歌小学生情境
诗歌不除外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是小学生
诗歌过年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