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回归社会和生活

2019-12-17付海山

魅力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课堂教学

付海山

(内蒙古赤峰市克旗万合永中心完全小学,内蒙古 赤峰 025359)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外还应当将学习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有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浅显做法。

一、开辟课外阅读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外阅读活动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我校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重视不够,因此,我们组织学生每天集体阅读20 分钟,并形成常规。为了保证大量阅读的开展,我们大刀阔斧改革课堂教学,每周从课外抽出两节,加上一节课外活动,作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三节连堂上,由学校统筹安排,列入课程表。这样每天下午有两个班的学生静静地坐在阅览室里,自由阅读自己喜爱的书。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勾勾、注注、说说、讲讲、抄抄、写写。然后“组织读书方法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评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强化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兴趣小组,如:“剪贴兴趣组”、“书画兴趣组”、“手抄报兴趣组”、“写作兴趣组”等等。

二、开设家庭课堂,在家庭生活中练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巧妙地设计语文实践:有的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使用说明书;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让学生介绍水果方面的知识。

三、开创生活课堂 ,使语文实践生活化

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是天然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离开了生活就变成了空壳。”笔者认为,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让生活这个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如:抓住训练机会,有选择地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看看记者、节目主持人手持麦克风向观众滔滔不绝地陈述,听听宋世雄、赵忠祥娓娓动听的解说,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好机会。

四、创建社会课堂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用语文

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好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到语文。”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实际,把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信息调查,参观访问,去市场购物 、去撰写宣传……这样培养了学生交际、社会实践能力。

五、延伸大自然课堂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学语文

当代教育家名人魏书生讲过:“每天晚上走在马路上,对着星星说几句话,不就是一首漂亮的小诗或散文吗?笔者认为,为了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还必须把视角放大一点,把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大自然的“宝藏”,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 。我校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为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不怕占用上课时间,不把学生拢在校园里,让孩子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如:组织“春游”开展“找春天”、“赞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制作春景图”等实践活动;有目的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些:“知识在田野”“知识在山河”等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外走一走。看一看、跑一跑、玩一无、登登山、爬爬树、追追鸟、采采花,外边那精彩的世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也触动了他们改造大自然的情怀。这对展示学生特长,发挥其主动性,提高学生素质的确有好处的。

因此,教师要沟通学生与自然的联系,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吸纳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语文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让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拓展语文天地。因此,让语文课回归社会和生活,确实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