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的几点思考
2019-12-17李君霞
李君霞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结对共建”作为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模式和举措,具有鲜明的探索性和实践性。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这两大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引导高校教师党员走进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与社区的结对共建活动,是实现高校发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途径延伸,也是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的重要意义
(一)“结对共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1.“结对共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用自身党建资源充实、党员教师多、党建业务精、党员教师知识和阅历丰富等特点,以党员教师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结对共建的主力军,坚持推行教师党员全覆盖参与到社区结对共建工作中的做法,是高校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新实践新探索。
2.“结对共建”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多为社区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和好事。“结对共建”为高校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搭建了平台和桥梁,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结对共建”对社区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1.“结对共建”是社区党组织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 20 世纪 30 年代自英文意译而来,指由一定数量、具有共同意愿、相同习俗和规范的社会群体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随着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地位的确立,社区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构成细胞,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事务日益广泛,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通过“结对共建”更好地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以适应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2.“结对共建”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社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结对共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助推社会全面和谐。
二、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初步实践探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深入分析学校党员及基层党支部的特点基础,细化了结对共建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在全校各党支部中全面展开结对共建工作。
(一)组织共建,工作有热度
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有力推动下,各党支部树旗帜、强作为、立标杆,积极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活动,为党员们搭建了发挥正能量、为民服务的好平台。全校党员服务热情十分高涨,在完成自身行政、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自觉克服多方矛盾,争先参加活动。2018-2019年,累计给予结对共建社区党建经费6万元。
(二)资源共享,服务有情怀
充分利用高校党建资源,在活动阵地、党建资料、教育培训等方面,做到共享共用,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党支部发挥各自特长,积极参与到结对共建的社区活动中去。党员以此作为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展示形象的良好机遇,全心全意积极地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大家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针灸、按摩等,并主动为群众讲解医疗保健知识;为福利院老人、特殊学校聋哑儿童送温暖,一起包饺子、过生日,给他们修剪指甲,为他们表演节目;为脏乱差小区开展环境整治文明清扫活动;为交通主干道交叉路口进行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等,使自己在政治上更加有荣誉感,在组织上更加有归属感,在工作上更加有幸福感,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结对共建,作风有改善
以扶志、扶智、扶贫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指导社区党组织逐步完善组织结构,规范党组织生活及“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系列制度。立足我校中医药特色,不定期开展养生保健系列讲座,并分批次组织广大精通医术的教师党员们进行爱心义诊和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春节前夕走访慰问结对共建社区的困难党员和群众,发放慰问金,及时送去党组织的关怀,缓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四)文明共创,能力有发挥。高校党员们发挥专业特长,走进社区,走近群众,共建文明社区、绿色社区。200余名在职党员分散在全市6个专业组中,为广大居民提供政策宣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应急救援、敬老爱心、交通维护等多元服务,受到社会的点赞和好评,进一步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党的光辉形象深入民心。截至目前,在职党员全员参与到结对共建中,累计参与活动20余次。
不难看出,“结对共建”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建的活力,有效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和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思考、积累了经验。高校要继续发扬好的传统,想方设法、力所能及,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社区有需要、居民有需求、党员能做到的服务活动。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下,不久的未来,“结对共建”将为高校和社区带来更多的成就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