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17戚伯平
戚伯平
(广州市从化区雅居乐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分层教育是指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热点、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教学,从而充分实现教育的差异性,尊重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和专长,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融入体育课堂,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我国的小学生受成长环境、身体发育、饮食习惯等方式的影响,在身体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承受能力不尽相同。但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大多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导致很多身体素质较差或身体条件一般的学生无法跟上体育课程的进度,或无法完成体育项目的要求,长此以往给学生带来了比较不利的心理压力,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自卑、退缩、抗拒的心理,给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导地位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着主导的位置,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行为。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小学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导地位,无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在实际的课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缺失,体育课程的开展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给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教学评价形式较为简单
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评价形式较为简单的情况,体育教师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标准,往往只是通过体育考试成绩,体育课程的开展也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无法采用客观合理的方法进行体育课程效果的评估。导致教学评价标准较为简单,评价结果无法真正体现体育课程开展的真实情况,难以真正从学生的体育发展与运动潜能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导致了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存在差异,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
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不同学生小学体育课程中表现出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应给与充分的重视,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差异化的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应以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情况、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分层教学的设计,才能确保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现。
例如,在“投掷垒球”一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体型、臂力、身高、体重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一次为评估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将身体情况较差不大的学生分为一组,按照该组学生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投掷垒球的运动目标,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确保学生在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缩小体能差距为目标进行分层训练
体能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确保学生的运动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在进行小学体育课的设计时,教师应当把学生之间的体能差异考虑进教学规划当中,充分兼顾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尽量通过体能的有效训练,让体能一般的同学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缩小学生间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兴趣,激励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充分发挥体育精神,从而锻炼身心素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如在进行一百米跑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爆发力、耐力等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将体能较好且爆发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设定较高的目标进行强度较高的训练;将身体素质一般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常规性的训练,在训练结果的评估当中适当进行区分,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帮助那些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跟上体育课的节奏,逐渐提高身体素质,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三)差异性的教学评估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育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目标。因此,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估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将学生的差异化特点考虑进教学评价的指标当中,根据分层教学的设计设置不同的教学评价机制,避免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估,以差异性的教学评估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困难,以加强的意志促进个人能力的长足发展。
结束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身体差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标准,从而确保学生在不同身体素质下能够得到平等的体能训练机会,激发学生对体育运行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