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
2019-12-17李蒙蒙
李蒙蒙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数学是初中阶段所需学习的重点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和未来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课堂融入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创新,重视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课堂,进而促使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综合提升。
一、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依旧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导,很多教师由于教龄较长,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且迫于应试压力影响,一直持有浓厚的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重视答题技巧和理论知识灌输,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忽略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机械的听讲,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这样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渐渐失去对数学深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出现厌恶和畏惧的心理,更加阻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提出,部分教师在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时,经常出现互动缺失的状况,对案例的导入不够合理,导致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理解偏差,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依据教师设置的导学提纲自主预习重点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堂知识内容。为了促使导学互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规律与教学重点内容相结合,精心研究并未学生设计适合的导学提纲,以帮助学生打成学习目标,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自信。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了解相关概念,并自主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点,归纳出自己认为的知识难点,并带着问题听讲,教师再结合为学生设定的预习目标进行课堂讲解,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三角形中位线位置。鉴于大多数学生普遍约束能力较差,课前预习时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导学互动有效应用,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加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乐于听讲,喜爱数学。
(二)增强课堂互动,丰富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应用导学互动时,教师要注重课堂互动交流的表现形式,借助科学合理的指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并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与统计知识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星座作为划分标准,统计班级中每个星座的人数,同时,教师也要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进行导学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重要的组成环节是导学归纳,主要是根据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和归纳,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和概念问题的深入理解。首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提前准备和总结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参照所学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问题设计回归于生活,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意义,通过总结归纳数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与此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并适时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对于存在的不足也要注意方式进行指出,指导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再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总结,对存在的不足和优势以板书的形式一一列出,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并能扬长避短,进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问题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中提高自身学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