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分析
2019-12-17杜以国
杜以国
(四川省成都市太平中学,四川 成都 610216)
一、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现状
经过教师的教学实践观察,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导致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没有做到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最初的启蒙教育都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而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一辈子的人思想比较迂腐,比较落后,再加上他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对于孩子,他们只负责让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没有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作息习惯的理念。祖辈们认为学习没有什么多大的用处,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然而,教育孩子不止是需要老师的教育,还要有家人的支持和配合,在这方面,老师应加强和家长的沟通,遇到问题和家长一起解决。
二、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营造鼓励关爱氛围,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其实最需要的便是来自家人的关爱,家人不在身边,这就需要老师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孩子要有足够的关爱,让他们在有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还有就是来自同学的友情和集体的温暖。爱是能化解一切烦恼与忧愁的源泉。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他们就会慢慢的放下戒备,打开心扉和别人推心置腹的交流做朋友。不止是有爱,还要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留守儿童除了缺乏爱,他们最短缺的还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他们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和外界接触,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孤僻怪异的性格,和集体疏远。老师要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心,慢慢地养成好习惯。
(二)强化基础习惯,培养留守儿童预习复习习惯
留守儿童不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连基础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都没有,上课时不好好听讲,课前也不知道预习上课所学的内容,课后也不知道加强巩固练习,温习学习过的内容,上课时小动作不断,没有专注力。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十分注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建立学习档案,对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方面有清晰的了解。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有意的提问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专注力,促进他们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留守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是对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检验,留守儿童回家以后由于没有父母在旁边督促,爷爷奶奶也没有精力和知识对他们进行课后作业辅导,所以他们干脆直接就不写了。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是希望学生们能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再加强一下记忆,学生做完作业,老师才能看出来学生哪里学会了,哪里还有不足,能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适合他们水平的课后作业。这样做能培养他们养成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良好习惯。
小结: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上属于弱势人群,他们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关爱和呵护,在他们内心深处,自卑是最主要的缺点,从小就没有来自父母和家人的照顾,在他们认为,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别的孩子回家有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有父母为他们解决一切问题,而他们回家以后,虽然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生活,但是没有人在乎过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解决,去做。所以,留守儿童相比同龄的儿童,他们成熟的很早,早早地便能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的,比较偏远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更多。所以,他们就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关爱和帮助,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定期为他们送去温暖,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下乡为他们带去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