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点唱机音乐剧”赋予原创校园音乐剧的实践意义*

2019-12-17卜颖华

黄河之声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原创音乐剧校园

卜颖华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西方欧美国家风靡了一个多世纪的“音乐剧”,在如今的中国艺术舞台上,作为一种较新的舞台表演艺术样式,正如火如荼地上演中。就拿2018年大麦网售票的剧目来说,有不下几十甚至上百部,其中不乏有《猫》《罗密欧与朱丽叶》《芝加哥》等一些经典的西方音乐剧;同时也有如上海民营院团的《白蛇惊变》等这样的中国原创音乐剧;此外,还有一些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原创音乐剧目,在全国各大剧院巡演,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海上音》、广西歌舞剧院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湖南省歌舞剧院的《袁隆平》等等。

“音乐剧”正越来越被中国的观众们接受和喜爱,而高校作为培育中国高端人才的前沿阵地,也应当跟随时代大潮,用音乐剧作为高校德育、美育的教学手段。而其“贴近生活的、在大众化中追求个性化的美学风格”①,必然能被当代大学生们所认可和喜欢。

一、校园音乐剧的特殊性

校园音乐剧是校园舞台戏剧活动中的一种,它是音乐剧,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剧艺术。它在校园这个特殊场景中孕育而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具有综合性

校园音乐剧依然反映了音乐剧这门艺术学科的主要特点——综合性,“它是以戏剧(尤其是剧本)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②

(二)缺乏商业性

校园音乐剧的演员和主要观众是师生,演出场地多为学校的音乐厅或者会场,即使租借校外的专业剧院,也不以盈利为目的。有些甚至只是针对内部展演、根本不对外公开售票。

(三)有德育和美育的教育功能

校园音乐剧除了复排经典剧目选段之外,其剧本多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学生的精神风貌,较少涉猎揭露社会重大问题等严肃题材,也鲜少涉及抽象的当代艺术范畴。校园音乐剧因为师生观众的特定群体,往往寓教于乐,兼有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四)小成本小制作

大部分校园音乐剧因为经费问题,都属于小成本小制作,不仅在舞台美术(布景、道具、灯光、音响等)这块投入有限,而且在台本的创作上(编剧和作曲等)也往往由师生们自己进行创编,降低了创作成本。不过,由于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非作曲专业的师生们要原创一部音乐剧的音乐,是何其难也。这时候,借鉴点唱机音乐剧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就可以降低校园音乐剧的原创难度。

二、点唱机音乐剧(Jukebox Musical)的特点

点唱机(Jukebox)是一种储存了大量音乐作品的、需要依靠投币驱动的音乐播放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极为盛行。而点唱机音乐剧(Jukebox Musical)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时候,是指那些由大量热门歌曲构成的歌舞片(荧屏艺术)。这些影片中的歌曲并非根据剧本原创,而是改编甚至直接使用了现成的流行音乐作品。这一特点,体现在后来真正的点唱机音乐剧(舞台艺术)中,简言之就是将热门歌曲串烧而成的剧目。

纵观西方成功的点唱机音乐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创作模式:

(一)以《泽西男孩》(Jersey Boys)为代表的人物传记型

首演于2004年的《泽西男孩》,是一部有人物传记特色的著名百老汇音乐剧,是第一部获得美国舞台剧的最高荣誉托尼奖的“点唱机音乐剧”(2006年)。它根据20世纪中期来自美国新泽西的著名摇滚乐团“四季乐队”(The Four Seasons)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这支乐队的成立、成功最后解散的故事。这一类纪录片式的点唱机音乐剧,往往采用剧中人物的原曲,是典型的歌曲串烧型音乐剧。

(二)以《妈妈咪呀》(Mamma Mia)为代表的创作剧情型

首演于1999年英国伦敦的《妈妈咪呀》,自2001年进军美国百老汇后,演出了近2000场,曾在全球240个城市以14种语言上演(中文是第14种),观看人数超过4200万。它在2002年被提名托尼奖的最佳音乐剧和最佳音乐剧本奖。剧中虽然贯穿了《妈妈咪呀(Mamma Mia)》、《舞蹈皇后(Dancing Queen)》、《胜者为王(The Winner Takes It All)》、《钱、钱、钱(Money, Money, Money)》以及《给我一个机会(Take A Chance On Me)》等22首超级乐团ABBA乐队脍炙人口的经典金曲,但它不是ABBA乐队的传记纪录。这部点唱机音乐的故事,是原创的。

点唱机音乐剧的这一“串烧”特点,应用在校园音乐剧的创作中,无疑可以解决作曲这一难题。但是,完全照搬照抄点唱机音乐剧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校园音乐剧。

三、借鉴与创新点唱机音乐剧,对原创校园音乐剧的实践意义

校园音乐剧的剧本创作,有的是改编现有的话剧、电影、文学作品等,有的则是选定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原创。不管剧情故事是否新颖,整个剧目的艺术呈现样式是全新的,在本文中不做区分界定,只要不是复排现成的音乐剧,笔者一律称其为原创校园音乐剧。

原创校园音乐剧,难的不是台本,而是音乐的创作。然而,借鉴点唱机音乐剧的“歌曲串烧”这一特点,不仅可以创作出大量的校园音乐剧作品,还能在创作过程中提升师生们的专业水平、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但不管是《泽西男孩》的人物传记型,还是《妈妈咪呀》的创作剧情型,因为音乐剧本身蕴含的商业属性,使得点唱机音乐剧在选曲上往往侧重于如何能最大化引起观众的共鸣上,即怎么吸引观众买票进入剧场,最终获得票房盈利。而校园音乐剧可谓是反其道而行之,几乎忽略了音乐剧的商业性,更侧重于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所以完全模仿点唱机音乐剧的创作模式,是走不通的,原创校园音乐剧须得有选择性的借鉴和有创新性的实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采用现成的热门歌曲串烧,引起观众情感共鸣。

借鉴点唱机音乐剧的“热门歌曲串烧”特点,选取当下大学生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或者是经典老歌,引起观众们的情感共鸣,并产生情感代入。剧本也可以模仿点唱机音乐剧的人物传记型或者原创故事型进行创作。

(二)不考虑热门与否,仅从符合剧情、人物情感的角度的出发,选取古今中外的现成的音乐作品。

(三)可以改编歌曲的旋律、歌词、和声、配器,以适应剧情发展和塑造人物的需要。

(四)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符合剧情的中国传统经典音乐作品,实现校园音乐剧的美育和德育的功能需求。

校园音乐剧,别说与百老汇的成熟的音乐剧目相比,就是与当前正处在摸索实验期的中国原创音乐剧相比也显得尤为稚嫩和简单。但它终究包含于音乐剧这一艺术门类中,是特定场景下的音乐剧作品。音乐剧中的音乐,并不是简单的歌曲堆砌,而是作为戏剧中的音乐,对剧情要起到铺垫推动作用,对人物要起到塑造刻画作用。换句话说,原创校园音乐剧在借鉴点唱机音乐剧这一模式上,要充分学习后者的成功之处,挑选经典热门有代表性有特点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要本着音乐剧中音乐的叙事性这一准则,选择、改编能推动戏剧展开的音乐作品。

注释:

① 周映辰.探究音乐剧的学科属性[J].人民音乐,2015,03:65.

② 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5.

猜你喜欢

原创音乐剧校园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