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博物馆》:让文物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

2019-12-17文/贺

传媒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物形式博物馆

文/贺 华

近两年,《赢在博物馆》等节目形式创新,借助电视平台和全媒体渠道使博物馆文物以及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得以展现在更多的大众面前,让文物重新焕发魅力,在观众当中“活起来”,这既是博物馆的使命,也是电视媒体的使命。作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18年推出的全国首档大型益智类博物馆文物知识节目,《赢在博物馆》的主旨是“少年强,通古今”,通过让少年儿童了解家乡历史,解读家乡博物馆,不断树立文化自信,达到在欣赏精美绝伦的文物时,读懂历史,领略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目的。节目将儿童教育、电视媒体与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创新、电视节目内容创新以及文化传播形式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典范,成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节目表现形式新颖

呈现内容丰富多彩。一是呈现方式丰富。节目采用博物馆外拍和演播室录制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录制了视频,还大胆采用了全息影像技术,丰富了内容表达方式,为现场观众呈现了文物影像。二是节目形式创新。一方面,作为一种比赛类节目,其出题方式也更加多元。在总决赛下半场,节目通过现场舞蹈表演还原汉代诗歌、舞蹈和音乐细节,并请舞蹈演员为选手出题:如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呈现陶俑的姿态,要求选手写出陶俑文物的名字;或者邀请评书表演艺术家讲述历史人物和文物相关故事,要求选手听评书内容,根据历史知识积累作答等。另一方面,节目的答题方式也有所创新。选手可以将答案写在竹简上或者沙箱上,竹简和沙箱都是古人用来书写的媒介,尤其沙箱并不为受众所了解,但节目通过选手答题这一环节使其得以呈现出来。正是通过创新出题方式和答题方式让节目活起来,也让文物“活起来”。

精彩赛制,主客场交换比赛。节目选取了洛阳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六家博物馆作为参赛单位,而所有的选手均由这六大博物馆选拔和培训而来,且都是对文物和历史感兴趣的15岁以下的当地青少年。每一组博物馆通过主客场两场比赛进行积分排名,前三名进入决赛。随后,这三组队伍进入国家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学习,最后以国家博物馆为主体展开两两对决,分数最高的队伍获得冠军。值得注意的是,主客场交换比赛制度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设计,每场初赛分别以一方参赛博物馆的文物内容为考题,也就是说小选手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的博物馆,也要了解竞争对手家乡的博物馆文化。这样既增加了竞赛的紧张感,也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

博物馆专家坐镇,保证节目专业性。节目邀请了著名国际策展人白十源、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学家潘守永、文博专家王超以及节目主持人方琼等作为嘉宾参与录制。方琼作为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的主持人,代表观众在节目中提出一些关于文物知识的问题,然后由现场专家进行解答、科普。这样的模式既可以保证节目的专业性,也可以提升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便于青少年观看和理解,增强传播力度。出题专家组由文博专家、专业人士、文博教育者、文博网红等构成,结合各博物馆实际情况确定题目范围和考查重点,真正做到了专业、公正。相对于博物馆的势单力薄,与专业少儿媒体的跨界合作也可以成为博物馆面向低龄观众开展传播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节目立意深远

创新教育形式。电视媒体具有对大众的教育功能。《赢在博物馆》是一档有形的教育节目,它以教育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片人司晓峰说,节目中出现的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观点,这项工作需要编导们前期进行全面学习,后期在考题设计上与其进行密切衔接。由于所面向的受众群年龄较低,因而必须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他认为,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因为要做好传播者,首先必须做好学习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节目已经实现了对媒体人的教育功能。而在录制和播出时,节目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手段给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

丰富文化节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为了影响党和国家的号召,创新创造除了一批诸如《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而有内涵,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这些节目都是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内核。而《赢在博物馆》在这些优秀节目的影响下,将目标受众瞄准青少年,与央视少儿频道合作,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细化的继承与创新。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尤其是在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提供精神武器,为中国梦的全面实现提供精神支撑。节目当中,每一位参赛选手在作答时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满满与跃跃欲试,不仅是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带来的精神风貌,也是面对泱泱中华几千年文化历史不自觉生出的一种民族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的培养和熏染应该从青少年一代抓起,只有少年一代热爱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民族文化,才能保证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长盛不衰,代代相传。

全媒体平台联合传播

直播形式。节目还采用了直播形式,打造了台网融合全方位传播,实现了融媒体文博知识传播。节目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由带队主持人走进博物馆,从每个博物馆精选三到五件展品,由主持人讲述“国宝故事”,然后在网络平台上推广。在初赛结束后,进入决赛的三支队伍可以获得到国家博物院学习的机会,网友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观看决赛选手培训花絮,同时与选手及主持人进行在线互动,学习自己不了解的文物知识。此外,节目组还设计了线下挑战环节,观众可以通过答题积累分数,分数高者则可与比赛选手进行面对面PK。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全方位的网络媒体覆盖,线上线下的同步互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使节目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主,通过全网络平台渠道覆盖传播,既保证节目的权威性、严谨性、专业性,又能够充分容纳新时代媒体形式,补充传统媒体互动性差、反馈周期长、传播渠道受限等问题。新媒体传播形式更能够满足当代网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便捷性、互动性的传播喜好,两者相结合能够实现节目传播效果最大化。

联动、互动传播。节目大胆创新,实现用电视表达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选择央视少儿频道为主要推广平台,正是看中其作为主流媒体平台在青少年受众中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度强的权威专业性与先天优势。节目在电视平台播出的同时,还同步在央视网平台、央视少儿客户端播放,央视少儿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为节目的传播助力。粉丝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节目官方互动,并且转发、分享和节目相关的信息。央视少儿官方微信公众号还设立了“赢在博物馆”专区,点击进去可以了解更多节目的精彩花絮和更多文博知识。此外,央视少儿微信平台还联合凤凰网、弘博网等媒体平台为节目的宣传造势。

结语

知识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武器,而学习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不断追求真理,不能单纯地满足于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的“低营养信息”。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鲜活力量,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坚分子。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使少年成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文化交流、推动国家文化高效输出的主流。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聚集地,是展示历史文化的殿堂,创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文物形式博物馆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