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高产栽培措施组合分析及评价

2019-12-16周泽弘梁琴马雪清莫坤韩文斌谢树果曹卫东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周泽弘 梁琴 马雪清 莫坤 韩文斌 谢树果 曹卫东

摘要:为探明适合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南选山黧豆为材料,采用3种播种方式、4种播期和3种播量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栽培措施组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浅旋耕浸种撒播(A1)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浅旋耕干种撒播(A2)及免耕干种撒播(A3)。早播(B1)时,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优于晚播(B3、B4)。播量在45 kg/hm2(C2)水平下山黧豆鲜草产量最高为30 986.4 kg/hm2,显著(P<0.05)高于30 kg/hm2(C1)和60 kg/hm2(C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措施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贡献率大小为播量>播期>播种方式。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并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得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农艺性状好、鲜草产量高,浅旋耕浸种撒播或浅旋耕干种撒播下,播量控制在45 kg/hm2或60 kg/hm2都可以得到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南选山黧豆宜采用浅旋耕浸种撒播,播期在9月20日,播量控制在 45 kg/hm2 为最佳。

关键词:山黧豆;栽培措施;鲜草产量;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51+.904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9-0316-05

收稿日期:2018-07-09

基金项目: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CARS-22);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6JY0193、2017JY0036);四川省南充市研发资金(编号:17YFZJ0037)。

作者简介:周泽弘(1991—),男,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绿肥利用研究。E-mail:pyfzzh@163.com。

通信作者:韩文斌,研究员,主要从事绿肥利用研究。E-mail:ncnkshwb@163.com。

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隶属豆科山黧豆属山黧豆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西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地均有种植。山黧豆抗逆性强,养分含量丰富,不仅可用作优质饲草[1],还可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四川丘陵区柑橘分布广,橘园多以清耕为主,利用空行间作山黧豆,不仅能抑制杂草,还能改良土壤,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2-3]。随着绿肥研究的深入及果菜茶有机肥替代等项目的实施,山黧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高产栽培技术对指导山黧豆生产及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产量和品质受生长时期、群体数量、环境因素等影响存在较大差异[4-5],因地制宜改良播种施肥方式,调整播期播量,对高产、优质和高效栽培意义重大[6]。有研究表明,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7]。尽管山黧豆作为南方常见的豆科绿肥之一,但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选育及养分特征等方面[8-10],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山黧豆优良品种南选山黧豆[11],研究不同播种方式、播期及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栽培组合进行评价,旨在找出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下山黧豆种植的最佳栽培技术,为山黧豆在丘陵区橘园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义兴镇(105° 51′ E、31°9′ N)有机柑橘园进行,海拔286 m,试验点地处四川盆地浅丘宽谷地貌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9月至次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为22.3~6.1 ℃。

1.2 供试材料

本试验选用的山黧豆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从南京中山植物园引进的扁荚山黧豆原始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经连续 5 代系统选择育成,2012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豆2012008),是一个绿肥、饲料兼用型品种。

1.3 试验设计

设播种方式(A)、播期(B)、播量(C)3个试验因素。其中,播种方式设3个水平:浅旋耕浸种撒播方式(A1),橘园空行机械旋耕10~20 cm,浸种8~10 h后直接撒播;浅旋耕干种撒播(A2),橘园空行机械旋耕10~20 cm,种子直接撒播;免耕干种撒播(A3),橘园空行未旋耕,种子直接撒播。播期设4个水平:9月20日(B1)、9月30日(B2)、10月10日(B3)和10月20日(B4)。播量设3个水平:C1为 30.0 kg/hm2,C2为45.0 kg/hm2,C3为60.0 kg/hm2。上述试验因素和水平组合共计3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在柑橘空行间进行,柑橘行距为 4 m,在距离两侧柑橘树1 m的中间空行带状种植南选山黧豆,每小区净面积20 m2(4 m ×5 m)。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田间调查包括与山黧豆鲜草产量有密切关联的生育期、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单株根瘤数等4项农艺性状指标[11]。在盛花期测定鲜草产量,并在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山黧豆测定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单株根瘤数。在成熟期,记录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

1.5 數据处理

试验数据釆用Microsoft Excel 2013结合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进行主成分分析时,将初始质量性状按产量差异进行赋值[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