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技术分析
2019-12-16张慧
张慧
摘 要:主要论述深松的作用、深松时机及质量要求。
关键词:深松;犁底层;蓄水;排涝;提温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11.089
1 土壤深松的主要作用
通過深松作业,能疏松土壤,不但能够起到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防止出现耕地越种越硬的现象,而且还可以改善耕层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的“三相比”,提高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能力,同时更可有效增强土壤透气、透水和提升地温,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更加良好的土壤环境。
1.1 打破犁底层
犁底层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导致,一个人为因素,这是形成底层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因传统的机械耕整地作业方式,机具进地次数多,耕作深度浅,年复一年导致了耕层土壤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且逐年上移,严重制约了农作物根系的深扎、汲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与团粒结构的形成,抑制了土壤水库的建立与修复。据对吉林省中西部玉米主产区多点测查表明,中西部多数地区连年传统耕作方式的耕地犁底层一般厚度约达5~7 cm,甚至超过10 cm,距离地表12~18 cm,且呈现出逐年上移的趋势。犁底层结构大多为片状、层状结构,质地坚硬,容重大,透水性、透气性很差,严重阻碍甚至阻断了作物根系的下扎和延长、扩展。
长期以来,吉林省的玉米种植普遍采用以“灭茬、旋耕、起垄”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常规)种植方式和小型机械作业,工序繁杂、机器进地次数多导致人为形成的犁底层长期普遍存在。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后,多数地区也普遍存在地表秸秆覆盖量不足,免耕作业年限较短的现实问题,因此,土壤耕层结构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像已经实行保护性耕作几十年的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那样,主要依靠蚯蚓、微生物等来疏松土壤。因此,对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玉米的地块,第一年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深松作业。具体深松方式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全方位深松或是局部深松方法,以彻底打破犁底层为深松作业目标,尤其应进行高标准、全方位的秋季深松作业,以后可采用每年苗期深松一次或三年进行一次全方位秋季深松的不同方案,也可以采用苗期间隔深松的方法,连续实行两年即完成一次对整个土壤耕作层的全面松土作业。
二是自然因素。一般来讲,天然降水或土壤冻融均会导致土壤密度、质量增加,土壤黏粒便会随着降水入渗逐年沉积,特别是土壤质地越是黏重,沉积速度也会加快,沉积层越厚。沙壤土透水率较高,形成沉积层速度较慢,也较薄。因此,天然降水和土壤冻融是构成耕地犁底层形成的因素之一,但形成速度较为缓慢。
1.2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一般来讲,深松地块比不深松地块土壤渗水速率提高5~10倍,可在1 h内接纳300~600 mm的天然降水而不形成径流(强降雨情况),同时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散失和径流损失。假如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一年的降水量在1 h内降下来,也不会在垄沟积水而全部渗入地下,并保存在0~150 cm土层中,形成巨大土壤水库。据试验测试表明,深松后地块每公顷可多蓄存天然降水165~330 m3,比传统耕作条件至少增加3%~10%,可较好地实现冬雪春用,有效缓解或保证春播土壤墒情,实现一次播种拿全苗;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实现伏雨旱用、天旱地不旱的目的,为农作物生长全生育期提供充沛、及时的水资源供给。
1.3 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据科研人员测量,玉米根系入土深度可达2 m以上,但8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距离表土约30 cm以内的耕层土壤中,而这一范围内的作物根系吸收了全生育期的95%以上矿质离子和80%以上的水分。因此,对于正常质地的土壤,深松作业深度以40 cm左右为宜,以保证根系集中区的耕层土壤有良好的发育环境。另外,深松作业还具有排涝、排除盐碱的功能,尤其对于吉林省低洼易涝、墒情过大或盐渍地区的除碱排盐,可起到较明显的排除过多水分和盐碱含量的作用,进而起到改造中低产田的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增产。
1.4 利于地温的回升
由于保护性耕作春季不进行耕整土地作业,免耕播种后地温相对传统耕作方式略低1~2 ℃,可能会导致玉米苗期生长略慢,晚出苗1~2天。通苗期深松施肥作业,可增大土壤孔隙度,增加耕层土壤与外界大气的热量交换速率,从而可加快地温的提升。据测定,一般耕层5 cm深度地温可提高0.5~1 ℃。对于苗期地温偏低,墒情良好的地块,不易造成旱情加剧的地块可推荐采用。
2 作业时机
秋季深松作业,选择在收获后到地块封冻前进行,同时要充分注意作业时的土壤含水率是否适宜。湿度过大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玉米苗期深松追肥作业,选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期间进行。我省中西部玉米主产区一般掌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6月20日前后)开始作业,追肥深松作业一定要注意土壤墒情和气象与旱情发生情况,严重持续干旱,保水为第一要务时不提倡进行苗期深松追肥作业。
3 深松质量要求
深松作业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深度一般在30 cm以上,打破犁底层,深松后的裂沟要合墒弥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上实下暄,抗旱保墒。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种植模式确定适宜的耕深,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打破犁底层。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