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19-12-16张丽杰于忠峰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张丽杰 于忠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功底,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多种多样的文化不断的涌现,每个国家之间的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学者重要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措施

一、初中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

(一)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今天,各种交流媒介争相涌现出来,给语言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语言文字运动的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2岁到15岁之间,也正是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领悟能力也不断增强的年龄。国外多元化文化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中国,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明确判断错与对的能力,无论文化的好坏只要是新颖的他们都会积极了解。但是一旦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学生都很茫然。主要原因是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当中,已经习惯了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伴,而国外涌进的则是他们没有接触到的,因此会充满兴趣,特别是一些不好的国外文化披着彩色的外衣混进中国,影响着中国少年的思想,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更加没有兴趣。

(二)文化素养不高

当前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千娇万宠于一身,从而也导致了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做事不顾及别人感受;有的学生甚至把家长职位、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消费层次当做个人价值观的评判标准,不愿意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精神层面上的问题,是学校教师与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是影响初中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学生功利性的成长,家长与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素质修养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资源,制定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有很多传统文化教材,要想更好的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依据教材设计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过程确定方向[1]。在这里本文用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对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做了探讨。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传授传统文化内容,提升赏析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修养。比如在课堂上进行字词的教学时,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与美感等,设计有效的目标可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更好的提升学生精神层面。而语文教材中有古文与现代文,两种形式的设计目标存在不同,在设计与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目标时,要注意古文中知人论世的特点,了解作者理解内容。例如文言文《马说》的教学中,该课的重点是利用13个否定与不断加强自己的不平之气,而其实中的否定句式就涉及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汉语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该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去體会否定句式的特色,感受古汉语的韵律。而现代文的学习教师要从文章内容中寻找存在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例如《云南的歌会》教学中,通过对男女老幼身着民族服饰斗歌的场面描述,让人们了解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服饰内容,这也是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文本内的民族特色,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传统文化涵义,掌握鉴赏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阅读,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在这个目标设定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注意对过程注重,以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利用话剧表演等等方式,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和热爱。

古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教师加强学生体会与感受的注重,采用活动类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诗经两首》的教学中,诗经中的句子对仗都较为公正,每首都有特定的韵律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故事,可以采用吟唱的教学方式。吟唱时比较有新意的方式,能有效的技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在吟唱的同时也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里面,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感情。

而现代化问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课文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欣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欣赏或者讨论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以事前从网上搜集石拱桥与赵州桥有关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以纪录片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更直观的去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端午习俗,比如喝雄黄酒、贴无毒等等,每一种习俗都有一个寓意,是一个非常适合渗透传统文化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端午的由来以及各种习俗的形式,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感悟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三观

该目标的设定,主要是更好的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传统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爱国、求知、尊师、仁孝、顽强等等,而这些都是初中学生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精神[2]。

教师在这个目标的设计时,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需要传统文化优秀精神的渗透,要能准确的总结出文本的核心精神,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例如《望岳》的教学中,年轻的杜甫在第一次科举失败后表现出的乐观精神和自信。教师要把这个精神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勇敢面对考试失利的心情,增强学生面对挫折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破阵子》一文写出了辛弃疾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提升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而现代文《安塞腰鼓》描述了陕西人民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未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样的精神,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去欣赏安塞腰鼓,去感受陕西人们对生活的那种热情。

(四)促进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我国很多学校已经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学习,除了在课堂中的传授,更是组织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文化节等,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安排任务,让学生收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典故在课堂上讲述,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其熏陶与影响。可以在校园内创办国学名言专栏、传统文化专栏墙等,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在快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结合如端午、中秋、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家乡特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内涵与渊源,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家乡的文献典籍,了解家乡历史名人、饮食文化等等。或者邀请传统文化讲师给学生讲解礼仪方面的知识,给学生普及传统文化。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而其中优秀的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髓,蕴含了浓厚的教学意义。初中语文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承担着传承的重任,同时也要求了语文教师应具备更好的传统文化修养与知识储备,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力、责任感以及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民族博览,2018,(08):84-85.

[2]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3):90.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