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下新时代 统战方针的分析

2019-12-16王智平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政治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们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中国共产党要必须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因势利导的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情的统战方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箭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实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关键词: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   政治   文化   统战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必然会受到社会基本矛盾的制约,要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必须要解决社会矛盾,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而我们正处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要因势利导,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统战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全民族在统战工作中的活力和创造力,继承过去优秀的统战经验,立足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统战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强国目标、满足人民的需求提供保证。

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统战方针

十九大报告表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战方针,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因势利导的调整方针,实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统战的方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经济上,为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激发一切可以创造财富的源泉,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物质保障。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让人民更好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上,弘扬主旋律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用中华优秀文化凝聚人心,将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

二、从经济、政治、文化分析国家统战方针

(一)从经济政策分析国家统战方针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前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同心同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国家继续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的优化升级。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完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深化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实行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动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经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通过调整各类生产关系,培育和壮大发展的新动能,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考验,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实体经济更是困难重重,一方面实体经济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现有的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双重矛盾,供需脱节。因此,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传统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其次,国家继续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策略,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放开体制机制的束缚,推进市场主体和产品的改革和优化,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消费需求。此外,国家为了振兴乡村,推进土地流转,有利于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打破城乡的壁垒,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促进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再次,国家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政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物质保障。

(二)从政治制度的改革探析国家统战方针

首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党政机关、政协组织和其他黨派及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通过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式,共同协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广泛地代表人民、为了人民。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不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提高党员的廉洁自律能力,树立好党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强党的凝聚力。其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尊重历史和民族分布的客观形势下,有利于推新型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各民族人民团结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再次,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充分的反映民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更好地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激励他们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健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人民群众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和服务,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和本领,充分的体现人民的主人翁精神。通过政治制度的完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从文化的发展方向分析国家的统战方针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我们必须要走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建设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融,将文化繁荣与人们需求相连,为文化发展引领方向。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发展先进文化,增强全民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增强文化自信,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的团结在周围,用民族精神引领民族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3]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人民的长期实践和交往中形成的,凝聚着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是连接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继承仁爱礼智信等优良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形成共有的价值认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此来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实现“以文化为、以文育人”。同时,积极宣扬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族精神,为实现国家独立无数的革命英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实现国家富强涌现出了大批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劳动模范,这些事迹中体现的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等等,对于今天来说仍然不过时,仍然保有它的精神力量。对那些网络恶搞英雄人物,抹黑英雄的事迹我们坚决打击,为英雄正名,坚定地亮出我们的立场,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激励时代新人克服困难险阻,投身现代化建设。

在新时代,我们更是继续加强精神引领,弘扬主旋律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立足于社会实践,将传统文化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新时代,弘扬主旋律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4]通过思想道德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全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形成合力,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让全体人民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此来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全体中国人民提供行动指南。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的论断,不是我们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在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识下,中国共产党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打造出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的社会,以此来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方针自始至终都始终坚持着人民群众的立场,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民智,发挥人群众创造主体的作用,创造出人民群众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促进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聚民心,通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4.

(作者简介:王智平,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