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补足“人才短板”

2019-12-16路召飞王昊张丽涛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短板乡村振兴新时代

路召飞 王昊 张丽涛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致力于“三农”问题的创新性解决而做出的顶层设计与谋划。推动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但是,人才匮乏依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明显“短板”。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补足“人才短板”,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不仅价值重大,而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   短板   新时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不仅不容等闲视之,而且必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重农”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重农固本”始终是安民之基、为政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针对“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举措新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致力于“三农”问题的创新性解决而做出的顶层设计,是基于长期重“三农”、抓“三农”的深刻思考与科学实践而做出的全局谋划。推动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但是,人才匮乏依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明显“短板”。正是因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匮乏而导致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效度大打折扣。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补足“人才短板”,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从战略高度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并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之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所做出的战略谋划。进入新时代,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在于“全面”二字,灵魂也在“全面”二字。离开了“全面”统领之下的现代化必然是“跛脚”的现代化,也必然是缺乏现实效度的现代化。因历史欠账加上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始终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可以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始终是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总病根。这一总病根不仅制约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制约着农民“现实获得感”的提升,更制约着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是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中既无法回避也无法跨越的现实挑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致力于在“全面”二字上精准发力,着力补足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握和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不仅意味着新起点,更意味着我国发展进入到具有许多新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站在具有许多新特征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推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把握和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之间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分析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瓶颈制约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与历史性任务,是补短板、破瓶颈,创新性解决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但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匮乏的状况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现实效度的瓶颈制约。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灵魂在人才支撑,不仅需要现有的农村人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功效,更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城市虹吸效应所造成的乡村人才匮乏状况亟需改变。相较于乡村,城市因为机会多、待遇好、制度机制健全而更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乡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则因为位置偏远、发展滞后、条件艰苦、教育落后而鲜有人愿意去,更不用说留下来。这种因城市虹吸效应而造成的人才单向度流向城市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效度,这种严峻的人才单向度流动状况也严重困扰和制约着乡村的长远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高效实施亟需各种人才才智的贡献、价值的彰显和作用的发挥,离开了人才的支撑,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真正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应有效度的实现,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无以只能是一句空话。

现有的乡村人才综合素质亟需提高。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受制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留在乡村的人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这种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其并不能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其多半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主动地融入,更不用说用创新的视角进行宏观谋划。因此,多措并举提高现有人才的综合素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领头雁”队伍亟需充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需要“领头雁”作用的深度发挥。这一“领头雁”主要包括两种人,一种是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另一种便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到位”,工作实践中“占位”,攻坚克难征程中“不缺位”,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需要克服狭隘思想、畏难情绪,更需要将广大农民的致富事业当成自己的事情,砥砺奋进、踏浪前行。因此,不断充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领头雁”队伍异常重要。

三、多措并举补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

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进程,更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深刻认识人才作用和价值是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问题高效创新解决的人才队伍的基础。通过外在引进与内在培养“两条腿”行走的人才队伍构建路径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针对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

外在引进人才是激活农村活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全方位面貌改善、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提升的便捷之选。要引进人才就要破除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弊端,要先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这个“梧桐树”便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通道及保障。引进人才的政策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长效长行。吸引人才的措施需要既有现实的针对性,更要有长远的考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致力于补足“急缺”、“紧需”人才短板。引进人才的通道要顺畅,要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高度,畅通人才引进的各种通道。留住人才的保障必须健全,要切实建立起能引得来,还能留得住的各种保障机制,使引进来的人才能够专心、安心、放心。

内在培养人才是建立人才保障、打通人才制约屏障、促进“三农”问题高效解决的根本方式。要拥有发现本地人才、培养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人才、使用本地人才的慧眼与胸怀。在现实的实践中,在推动“三农”问题高效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分析、辨别、发现有才能、有情怀、有发展、有前途的本地人才,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多给予关注,多给予机会,多给予历练,多给予关怀,使的本地人才能够在培养锻造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同时,还要善于管理和使用本地人才,要使本地人才能够拥有更多上升的空间,更多展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卞文忠.别让“人才短板”制约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01).

[2]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J].人民论坛,2018,(30).

(本文为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RS-2019-31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路召飞,课题组成员:王昊,张丽涛,马力,许赛赛,韩琳,刘冬,陈芳。作者单位:石家庄邮電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简介:路召飞,硕士研究生,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校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短板乡村振兴新时代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