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核心的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实践
2019-12-16张琬晴
张琬晴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是众多高校的必要课程,但是学生对此课程的认知停留在只针对心理不健康、心理有疾病的人群,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疾病与基本适应问题,但对学生生涯发展所需的勤奋、负责、自主、独立等积极心理品质关注较少[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始终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作为目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建设,将优良的心理品质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完善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课 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
各高职学校长久以来坚信学生心理健康课的重要辅助作用,但是在开展过程中相关教师以及相关心理科目研究人员都将大量精力投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学生生活常遇到的情感问题,但是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没有注意到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认真负责、阳光乐观的健康心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的巨大影响。众多高职学生只是将心理健康课与心理问题挂钩,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极有可能导致出现消极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高职是一个培养学生才能和高素质技能的场所,在从事专业性强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压力更大。此时健康积极的心理就是至关重要的,高职应该在丰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健全学生心理力量的培养,有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高职的心理健康课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学生的积极心理也逐渐有了改善。
一、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与教学目标关联
孟万金教授将积极心理学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积极预防、增进幸福,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则为其中的中心工作内容[2]。积极心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预防和解决学生在校相关心理问题,同时有助于培养德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心理健康课程的定位应该是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科目,不应该设定较强的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放松状态,将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大胆直接地说出内心的想法,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自信大方、责任感强的心理,并将其作为本科目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特殊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将各自独有的优秀品质和自身优势不断进行锻炼,使其成为自己的长处,对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心理品质也应该着手培养。与此同时,学生心理上的消极方面也会有所压制。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人优势并极大强化,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放松下来防止学生过度焦虑。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心理健康的课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是否最大化,教师可根据课堂气氛的调节和教学内容的调整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热情。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应强调心理学术知识等复杂词汇,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推出结论,强调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应对处理,将心理健康课堂上学到的心理知识积极运动到日常生活的体验中,争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例如,在进行全班学生性格测试的时候,教师的主要目标不是统计班级学生属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与抑郁质的人数后再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整体教学目标的制定,而应该将性格测试作为有效途径让学生了解个人自身性格特征。教师再解释每种性格的人群普遍行为,将所学事例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个人心理,使此测试作为学生接近心理课堂的步骤之一,教师再对某几个学生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
二、教学内容围绕积极心理的培养
课程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中学、大学幸福课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分为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与积极应对四个单元[3]。学生心理辅导教学应遵循相应的阶段,在自我认识阶段加强自我认知,发掘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行为风格;在情绪处理阶段根据个人所经历、所了解的积极情绪体验养成自己特有的积极情绪养成方式;在人际关系阶段找寻适合自己的舒适的交友方式,在挫折应对阶段总结所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经验,对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热情,更好地享受生活。同时,这些阶段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十分生动有趣,且与学生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为毕业后的发展打下了性格基础。
高职学生在学生团体中实际上有较大的特殊性,他们一般是高考落榜的同学,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经历巨大的失落,在学校也是为了完成家长给的任务,对学习、生活甚至未来没有过多向往,内心极大可能充满消极面。因此,高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肩负着更重的责任,学生内心的低落情绪阻碍他们的学习进步甚至生活,学生一般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人生也被固定了结局,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强烈,对自己极易产生盲目的否定。教师需要循序善诱教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找寻自身的闪光点,加强自我内心建设,从而散发出不可阻挡的自信。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为核心,引导学生重新全面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由接纳自己开始进而接纳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人性与爱的能力[4]。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接纳自己、热爱自己,从而才能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学习进步。积极阳光的心理就是这一过程的推动力量,不断努力养成责任感强、自信强的健康心理。例如,在带领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模块的时候,教师通过小组成员互评让学生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改变对自己全盘否定的态度,逐步挖掘自己的优势。学生自由组成心理学习小组,匿名写下对小组内成员的性格、外貌、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由教师集中查看后分发給相应的同学。最后可由学生自愿分享收到的评价,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就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又难于说出内心的想法,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打破学生的心理屏障,对自己有正确深入的认知。教师可让学生自评,描述理想中的自己,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向理想的我靠近,实现现实到理想的飞跃。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做一个初步的概括,包括自己最满意的五官、最喜欢的性格、最值得夸赞的一件事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积极认知。
三、围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5]。高职学生处于个人思想成型阶段,教师应该起辅导作用,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情景剧表演、辩论赛、分组讨论、随堂心理小测试等活动形式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活动进行时学生积极投入,将自己的精神状态大方展露出来,教师则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神态,便于活动后的总结以及掌握部分学生的情况。例如,以是否具有积极心理的两种职业生涯结果的对比为主题编排情景剧,可让学生搜集网络上的相关事例进行剧本的编写,将学生个人生活代入进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带给学生欢乐的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逐渐对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思考。这种方式将教学课堂形式大大转变,让学生不仅拘束于知识的吸收,同时将知识与自我心理建设结合起来。课堂案例和课堂活动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师需要深入学生,通过心理咨询、作业调查等和学生进行交流,收集来自于听课学生的信息[6]。在心理健康教学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心理感受为前提,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情绪变化。每堂课后可组织学生,对于想要了解的心理知识进行统计,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每节课抽出少量时间解决他们的心理疑惑。
四、结语
高职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一次人生失败,他们的心理较其他高校学生来说相对消极。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培养积极的心理[7]。课程核心是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自我认识,养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面临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挫折时也无所不惧。
参考文献:
[1]牛丽,麻超.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基于积极心理资本理论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02):21-23+48.
[2]徐娟.绘本“心理式”阅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新方法[J].中国德育,2019,(06):6.
[3]黄宇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學院学报,2019,(03):49-51.
[4]王亚南.智慧校园建设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465.
[5]朱喜文.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J].汉字文化,2018,(S1):132-133.
[6]潘洁,纪文静.中学青年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机制与培养对策[J].江苏教育,2018,(72):59-61.
[7]邓湘穗,李赢.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实践[J].职业,2017,(13).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