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探究

2019-12-16孙品燕

祖国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客空间公共图书馆创新

摘要: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以及国内创新、创业热潮的涌现,我国公共图书馆逐渐开始发展创客空间及相关创客项目、活动。创客空间的兴起,为图书馆升级服务模式指明了新方向,也为图书馆如何突破传统知识服务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中尚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因此我们应重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不断完善相应制度,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使得公共图书馆开拓新的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也推动社会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创客空间   创新

一、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历程

(一)创客空间的内涵

“创客”(maker)作为一个新兴的舶来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而是有着多元化的解释。其中,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为:“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意指的是勇于创新、努力将个人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他们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与分享①。

而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创新活动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技术为主导,以科研人员为核心,是在实验室、研究所中进行的,而在当今大众创业时代,这种模式正逐步在向以用户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征的新模式转变。

而“创客空间”(maker space)这一概念则起源于《创客杂志》(Make Magazine),指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具有开放交流功能的公共空间,它常嵌入到高等院校、社区中心等场所中,人们可以聚集在这里,一起学习新技能、分享创意、开展制造。其社会价值在于创造平等交流学习的环境,促进创新及探索,最终达至万众创新的目的。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之一。由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

(二)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兴起

作为为读者提供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的创客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美国妇女图书馆联盟发展为戈万达免费图书馆,为大众传授工艺制作的技能。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这样的创客活动逐步拓展出了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艺术创作等特色活动,提供工具借出、创作空间、3D打印服务等项目②。

而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生产及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图书館的空间规划、工作模式、服务方式及技术设备也在这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今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及社会价值也有了新的内涵。为适应公众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及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与流行,国内外图书馆纷纷提升空间再造、拓展服务模式,打造创客空间,开展了一系列创客项目,有集学习、探索及开拓思维于一体的创意交流与实践空间,有丰富的培训课程、研讨会,还有多样化的创意分享活动等等。可以说,创客运动已经走进了全社会,走进了公共图书馆,它不仅仅是指图书馆专门开辟空间给大众进行创业、创造相关的活动,其核心内容在于,通过种种创客项目及活动,将创造、创新、创业的新理念引入图书馆,传播给社会大众,从而提升社会大众对学习技能、创新思维、分享创意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模式。

(三)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的重要性

1.公共图书馆建立创客空间有天然优势

创客空间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有着门槛低、受众广、开放性强等特点,而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均等化知识服务,也有着诸如此类的特点。而创客运动的核心在于学习、创新、分享、交流,这也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有诸多重合之处。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有着天然的便利。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应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为创客运动提供一系列服务,并将这些服务转化为创客空间的价值。

2.创客空间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表现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众文化场所,是启蒙文化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除了传统的书籍、杂志、报纸等纸质资源之外,大众有越来越多的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及所需信息。而图书馆一直以满足读者知识需要为核心使命,因此在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创客运动的冲击之下,需要不断拓展其文化与知识服务的能力和途径,才能为广大群众的信息获取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如此一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挖掘与体现,图书馆空间得到更充分的使用,读者能在馆内获取丰富的创新协作经验,并由此产生更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从而,公共图书馆从传统的信息、知识提供者上升为创新、分享的孵化基地,图书馆真正成为大众终身学习与社会创新发展的空间。

3.创客活动可提升社会大众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当今社会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也是国家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阶段,不论是对国家、对群体还是对个人来说,唯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迎接社会挑战。而提高自身能力,就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突破自己、改旧创新的意识。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获取信息资源、提升自我的重要品台,为大众的创新、交流、分享提供有效场所,能够使得社会大众在这种学习、交流、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最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创客之风卷入国内至今,全国各地设立了越来越多的创客空间,上海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也逐渐开始创建创客空间、推行创客项目。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创客、创新的意识和理念还不够普及,因此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定位及规划

图书馆起初建立创客空间,是为了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断为读者提供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服务。但是由于国内创客运动起步较晚,缺乏对“创客”的了解以及对社会最新发展动态的敏锐捕捉,从而使得创客空间流于形式、定位不清。它们成了引起读者关注、激发读者对读书馆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的因子。而实际上,很多创客项目与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知识讲座、文化普及、读者交流等活动有很大程度的重合,显得有些“换汤不换药”,创新程度低。这使得许多读者参加过创客项目后,并不能长期保持,依然似以前看展览、听讲座般参与过就算了,更像是“一次性”活动,从而也无法在根本上利用图书馆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大众学习、创新、分享活动发挥作用,最终使得创客流于形式了。

(二)缺乏强有力的制度规范

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具有完善的制度规范做保障,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创客事业的长远发展。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图书馆的创客活动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实践,有的更是流于赶潮流、做样子而并未真正重视创客空间的价值,从而整体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亦或是相关规范由于与自身结合度不高,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很难落到实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

(三)缺乏长久稳定的经费支撑

公共图书馆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其运营经费主要来自当地财政支持,财政经费投入决定了馆内各项设施、资源和人才储备的投入,这就使得各图书馆发展很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创客空间建立、创客项目开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都需要一定资金支持,资金充足的图书馆能为自身发展及创客空间设立提供充足的空间、设备、技术、人才投入,许多经费有限的图书馆却常常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从而限制了公共图书馆对创客空间的建设及投入力度,影响了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有效措施

(一)明确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发展规划

近些年来,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于发展,国外公共图书馆也纷纷参与到创客运动中,通过不断实践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策略与措施,构建出了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如美国图书馆界总结出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内容,从定义空间性质、核算运营成本、评估未来收益三方面切入,各图书馆以此为指导方针,再结合自己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服务对象以及经费情况等,构建出符合本馆情况的创客空间③。

国内图书馆可以广泛借鉴国外的优秀创客空间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建设定位,从而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开展相应的创客项目。如美国图书馆的创客空间主要是服务于社区普通群众,目的是培养社区创业者、从业者的创新精神,因此图书馆会结合创客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空间、设备、技术及人员支持。但在我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普遍较为年轻化,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群体,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项目设置应结合青年群体的爱好兴趣及关注焦点,明确“创新”及“创业”两大立足点,为青年创业者、创客爱好者的创新、创造、交流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甚至还可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进行对接,打造出一条针对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链。

(二)开展广泛合作,动员社会力量

在当前的创客空间发展中,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公共文化建设基金等,但这并不足以支持创客空间的发展建设。因此,图书馆创客空间可以通过核算成本、预估收益等方式,通过与不同的机构、企业或群体进行合作,从而降低运作成本。比如和硬件制造商、软件供应商等进行合作,降低技术、设备等的成本;和社会企业合作,共同策划及实施创客项目,以后期创客项目的成果置换前期投资或赞助;还可设立会员制度,根据不同的会员级别设立不同的访问权限(如空间、时间、项目活动等的选择与限制);或者和社会创业、创客者进行合作,提供简单的场所、技术和设备以及创客空间的作品推广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服务于支持,从而降低经济成本投入。

(三)将图书馆的核心优势转化为创客空间价值

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不仅仅需要财力支撑,也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支撑,抑或说,人力、物力的深度投入,也是节省财力支出的重要措施。而公共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是有着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知识服务以及优秀的文化传播和知识,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创客活动、建设创客空间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创新创业成为社会热潮之时,在创客运动兴起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为馆内的创客空间发展提供相应的优质资源、技术和服务支撑。这种支撑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讲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换汤不换药地完全移植到创客空间建设中,而是根据本馆创客空间建设及不同创客活动的需要提供恰当、契合的优势服务,最终将其转化为创客空间的社会价值。

四、结语

创客空间的兴起,为突破传统知识服务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推进与发展是社会发展大趋势。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中仍然有许多有待提高及完善之处。应重视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不断完善相应制度,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健康发展,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也推动社会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注释:

①百度百科:创客.

②③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现代情报》,2014年,第2期,第52-57页。

参考文献:

[1]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02):52-57.

[2]龚萱.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J].中外企业家,2019,(12):112+18.

[3]刘梦媛.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探索及意义[J].才智,2019,(06):247.

[4]陶蕾.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72-76+113.

(作者简介:孙品燕,荆州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创客空间公共图书馆创新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