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蓟州:打好山水牌走稳高质发展路

2019-12-16于立军

民生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蓟州绿色旅游

于立军(中)在乡村考察调研。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蓟州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提出的“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发展命脉”“争当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先锋猛将”要求,聚焦创建美好蓟州奋斗目标,打好山水牌,念好农字经,算好文化账,办好民心事,走好高质高端路,抓好全面从严治党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理念先行,营造绿色发展氛围

蓟州区立足京津冀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要求纳入区委组织开展的“忠诚教育计划”,分层次对区级、处级、村级干部进行封闭式培训,让绿色发展理念入干部脑入干部心。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与绿色GDP绩效评估问题联系起来。

从区委做起,要求全区各单位深入开展“沉基层、强作风、促发展”鼓励敢闯敢突活动,认真学习对标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福建木兰溪治理工程和浙江安吉践行“两山”理念的成功经验,并探索践行“两山”理念具体举措。

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领域作为开展不作为不担当专项治理行动的重点,发现问题,坚决查处,决不姑息。

结合天津市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普及生态文明知识,鼓励绿色出行和消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態文明的主人翁意识。

保护至上,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蓟州区以落实中央和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抓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和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战,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8年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中,位列全国818个县域首位,也是唯一一个环境质量“明显变好”的县域。

守住青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区内小石矿、采砂场等污染企业有400多家,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天空都是灰蒙蒙的,可以说,整个蓟州都是“灰头土脸”的,给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扭转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2004年开始,蓟州区永久性陆续关停了所有污染企业。同时,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生态储备林建设、矿山创面治理等重点工程,狠抓生态修复,全区林木绿化率高达53.5%,在天津北部、京津之间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

护住绿水。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水源地,蓟州把保护天津“大水缸”水源水质安全作为重要任务。重点实施了于桥水库水源保护工程,主要是搬迁库区农民,建设蓟州新城,调整库区周边农业种植结构,建设文明生态村,改造畜禽养殖技术,实施水库封网管理,水库水质显著改善。

保住蓝天。近年来,蓟州区强力整治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严格落实控尘治污措施,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关停“散乱污”企业780家。深入实施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全区百姓全部使用上了无烟型煤取暖,气代煤、电代煤主体工程有序推进,成效明显,PM2.5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和优良天数一直稳居天津市前列。

留住美丽村容。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实施全域清洁化工程,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7.3%,美丽村庄420个。

今日蓟州。图/苏荣芝

产业支撑,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为最大限度地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蓟州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以“旅游+”为引领,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点绿成金,着力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以来,全区共落地和正式签约绿色适宜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900亿元。

近年来,蓟州坚持以“旅游+”为引领,抢抓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这两个机遇,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基本形成了以高品质景区为核心区,以广大乡村为拓展区,以古城、新城、园区为集聚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蓟州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0家。农家院发展到2583户,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带动农民就业6万人,受益人口18万人。在2017年京津冀198个区县旅游魅力指数排名中,蓟州区位列第三。2018年,全区接待中外游客26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8.4亿元,综合收入142亿元。蓟州被评为“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蓟州区重点推动与周边地区的规划衔接,加快环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品质城市建设成果落地。目前,万达文化旅游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华为智慧城市项目、伊甸园旅游水镇等多家知名企业落户蓟州。

蓟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安全放心的“蔬果园”、绿色美丽的“后花园”、乡土风情的“游乐园”。

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根据全区农业产业资源分布,规划了“东南西北”四大片区。东部在于桥水库周边,打造了环湖生态经济发展带,马伸桥镇的蓝莓产业发展到5000亩,出头岭镇的食用菌产业建成大棚2900个、种植面积5800亩。南部平原洼区打造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区,建成了1500亩的上仓农业示范园,主要种植金玉兰菜等高端品种。西部打造了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8.9万亩、450多个品种。北部山区是果品生态旅游休闲区,重点发展纸皮核桃、甜柿子、脆枣、红香酥梨等优质果品。

近年来,蓟州区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两低”农业提升行动,“两低”是指“南部平原低效农业、北部山区低效林果”,目前,完成低效农业提升面积8.6万亩,累计改造低质低效果树65万株,涌现出了侯家营镇荷塘经济、东施古镇秋葵、下仓镇杞柳、罗庄子镇红香酥梨、穿芳峪镇阳丰甜柿等高效农业新亮点。

做强特色农业品牌。全区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到17.3万亩,全区绿色、有机认证农产品达15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在京津两大都市叫响了蓟州“好山好水好农品”品牌。

加快推进农旅融合。杨津庄镇京津国色天香牡丹园、穿芳峪镇芳草园草莓采摘基地等5个村(点)入选天津市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示范村(点),出头岭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名单,上仓镇、下营镇成功创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

制度保障,巩固绿色发展成效

蓟州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公安、林业、交通、环保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出重拳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仅2018年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00多起,其中蓟州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非法采矿案涉及26名被告人,其被告人人数之多,在近年来打击环境资源犯罪中属首例。二是探索实施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并落实河长制、坑长制,健全三级责任体系和责任链条,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三是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主动推进与北京市平谷区以及河北省三河市、兴隆县等周边地区合作,实现了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大气、泃河联防联治工作。2018年,与平谷区、三河市联手对金海湖非法娱乐设施和泃河非法采砂进行了治理,生态共建走上快车道。

猜你喜欢

蓟州绿色旅游
绿色低碳
2016—2019年天津市蓟州区非职业性ACOP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野外视频监控系统在蓟州区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蓟州区观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