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手机致癌的说法靠谱吗?

2019-12-16井昊森

妇女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游离世界卫生组织电磁

井昊森

编辑同志:

有人说,和4G、3G等蜂窝技术一样,5G技术也是靠电磁频谱中的无线电波把信号从发射塔台送到手机上,而5G的频率会更高,网速也更快,高频电波传送的距离则更短,所以更容易导致使用者出现疲劳、头痛、焦虑、记忆障碍,甚至增加患癌症风险以及引发心脏病。请问,这种说法靠谱吗?

读者 马楠楠

马楠楠读者: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电磁频谱中的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的差别。

我们的手机、家庭Wi-Fi发出的射频信号,都属于电磁频谱上的非游离辐射,而非游离辐射的能量不足以分解DNA,造成癌变等破坏。电磁频谱上高端区的游离辐射,能把电子从基本分子中分离出来,进一步侵害DNA,导致肿瘤和癌症,所以这类辐射被称为有害辐射。如可以导致皮肤癌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医院做检查用的X光和伽马射线等都属于游离辐射,所以需要做防护措施。

其次,我们要正确理解权威机构关于“可能致癌”的表述。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机构曾把射频辐射列入“可能致癌”的范围。和射频辐射一起被列入“可能致癌”(2B类)的物质种类很多,如泡菜、口香糖(含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等。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危险”排行榜上,汽车尾气、饮酒、吃加工肉制品等,风险都远高于射频辐射。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明确称:没有证据显示使用手机会对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再次,全面看待专项研究结果。

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果它确实存在未知的健康风险因素,就会影响到数亿人,因此美国启动了两项历时10年、耗资2500万美元的针对手机辐射影响的研究。2018年2月份发布的研究结果,被认为是最全面的关于手機辐射的研究。

这两项分别在大鼠和小鼠身上进行的手机辐射研究结果认为,雄性大鼠的心脏肿瘤和高剂量的手机辐射有关,但雌性大鼠和所有小鼠均未出现这个问题。科学家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雄性大鼠会患上心脏肿瘤,雌性大鼠和小鼠却没有。

美国科学家约翰·布赫表示,研究中使用的这些啮齿动物连续两年每天接受九小时的辐射,超过大量使用手机的人,因此相关结果不直接适用于人类。研究结果并没有促使他改变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或劝说家人这么做。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对此发表了一份声明,称通过对其他很多有关手机安全的研究进行检查,并没有发现充分证据能表明,暴露在当前的射频暴露极限或以下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份声明中还写道:即使绝大部分成年人每天频繁使用手机,也没看到脑瘤等病例的增加。

综上所述,5G手机致癌的说法属于危言耸听,不足为虑。但是,建议您养成以下三个好习惯:

1.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2.使用耳机或扬声器模式,这样手机就不会贴着头部。

3.避免在信号微弱时打电话,因为当信号不好时,手机不得不更加努力地连接,导致释放的辐射增加。

猜你喜欢

游离世界卫生组织电磁
军用电磁屏蔽方舱的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研究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电磁频谱战在悄然无息中激烈展开
疫情七瞬
陶珊珊作品
运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