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太太在创业

2019-12-16耶雅亿

妇女生活 2019年12期

耶雅亿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和妻子方梅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我考取了教师编制,工作较为稳定,能够兼顾家庭。她到一家培训企业做管理,经过几年打拼,成了培训行业的资深管理者。

五年前,方梅有了辞职创业的念头。

方梅一直有个梦想,换一套能三代同堂一起住的大房子,将双方父母都接到身边,将来还要送孩子出国读大学。她认为靠死工资实现不了她的梦想,只有创业可以。这个富有魔力的梦想,深深激励着她。我也愿意支持她尝试,但还是理性地告诉她,创业有风险。比如硅谷顶级创业者、投资人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一书里说:“在我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几乎全是举步维艰。”我提醒方梅:“顶级创业者都如此艰难,普通创业者岂不更艰难?人家调查过,创业3年的公司93%都会死掉,活下来的只有7%,而且这还仅仅是活下来。”对家庭财务进行一番详细计算后,我们达成共识:家里的现金储蓄最多维持一年的生活。如果创业一年后仍亏损,她就重新找工作。

方梅的培训机构开张后,生意一直不错。她善于经营又有责任感,称得上是一位好老板。刚开始创业的三个月,方梅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尽管如此,我发现她整个人像是年轻了10岁,那种神采奕奕的状态跟她刚参加工作时特别像,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方梅多次拥着我深情地说:“老公,谢谢你让我真实地成为我自己!我太爱你啦,你就等着做成功女人背后的成功男人吧!”

创业是富有魔力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热情,就像一个黑洞一般源源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与资源。这或许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创业会逐渐变成夫妻创业、全家创业。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签了一个君子协定,有一项内容是:在她创业的时候,我要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并照顾家庭。

方梅多次劝我:“你假期来给我打工吧,我付你薪水。”我委婉拒绝:“孩子学琴谁监督?咱家事情多,我给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你才能好好干下去啊!”

做她暗夜里的一支手电筒

半年后,方梅的培训机构步入良性发展。她希望可以扩大规模,贷款再开分支机构,将之前赚到的钱都投进去。我坚决反对,理由是盲目扩张可能导致失败,希望她稳扎稳打。

这时候的方梅跟创业之初判若两人。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创过业的人和没创过业的人,仿佛属于两个世界。经过岁月洗礼,有了短暂的成功,“野心勃勃”这个词已刻在了她的脸上,也刻在了她的灵魂深处。

她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卑之间不断切换。有时候她半夜才回家,沮丧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马上就要破产了,可第二天早上起来,她又像充满了电,自诩可以改变世界。像我这种没有经历过职场大风大浪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她这种反复无常的状态转换。

在一个清晨,我正准备跟学生一起去春游,她走过来对我说:“老公,我今天特别不想去上班,但不知道向谁请假,只好去办公室。我真羡慕你啊。”我给了她一个拥抱,亲了亲她的脸庞——这时的语言安慰已经变得苍白无力,我只能以实际行动(比如给她煲汤、为她按摩)或肢体语言来鼓励、关爱她。

在春游的路上,另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聊起创业的事。他也有创业的梦想,询问我意见的时候,我推心置腹地说:“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直勇敢前行。”

年轻老师说:“你家太太不是很成功吗?你们夫妻同心,什么困难都可以面对,不是吗?”

我苦笑了一下说:“如果时光倒流,我可能会反对她创业。因为创业是一个人走夜路。我这个家属充其量就是一只手电筒,发出一点点光,根本不能代替她去面对路途中的黑暗!”

在方梅创业一年后,她手下一名骨干员工带着好几个年轻人跳槽了,对方梅打击很大。接着,方梅租赁的门面因市政规划要拆除,与门面所有人的合同也因“不可抗力”而不得不终止。这就意味着我们投入的大笔装修资金要打水漂,在附近发展的很多生源也可能流失。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的岳母突然病倒,住进医院准备做心脏搭桥手术。我们的现金储备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显得捉襟见肘。方梅整夜失眠,早晨我收拾床铺时总能看到她大量的掉发。

我一直给她打气,告诉她:“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解決问题。无论是有人跳槽、房子退租还是家人生病,都是不确定因素,你不要苛责自己。”

方梅在我怀里呜呜地哭:“老公,你不知道啊,做老板不仅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同时还要想办法给身边的人提供确定性。如果我不装得很镇定,手下人就会跑光!”

方梅学会了抽烟。以前她是个一闻到烟味都想吐的人。重压之下,她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平静。当我反对她抽烟时,她说:“每天到公司,我看见的全是依赖我的人。我能依赖的,可能在公司只有半个,在家里只有老公你一个。我经常在车里哭完,然后笑着走进办公室。我也不想抽烟,等熬过这阵子我就戒掉。”

我理解她的无奈,很担心她的身体。方梅将我们居住的房子抵押贷款,重新租房装修。岳母的身体也在我的精心照顾下渐渐好起来。每天早晨,我都会在方梅的午餐盒里放一张眼贴膜,嘱咐她要吃点维生素、贴上眼贴小睡个午觉。她在午饭时间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她吃了什么、下午想吃些什么,让我回家路上采买。

看起来是一些琐事,却是维系我们夫妻关系的纽带。我给她精心地准备眼贴、午餐、按摩椅,她都会记在心上。

有一次我看《奇葩说》节目。节目中柏邦妮感叹:“心里全是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满啊!”主持人马东却说:“你错了,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在方梅身上我感受到马东这句话是真实的。以前,方梅像个小公主,总嫌我对她关爱不够。如今,我每次为她做一点什么,她都会感谢我。她说自己心中的苦和累也许没办法给我说清楚,但我给她的体贴与温暖,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化作营养流淌到她全身的血液里。

爱是夫妻携手前行最大动力

熬过创业后最艰难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方梅的事业开始稳定发展。我们夫妻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家里的老人身体健康,孩子也考上了大学。我跟方梅提了好几次戒烟,她都找各种理由推脱。我拉着老人孩子一起来做她的思想工作,她终于同意了。

不过,她提出一个条件——要跟我玩一个“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各自问对方两个问题,而且必须如实回答。

方梅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妻子做女强人吗?”我的答案是否定。方梅说:“跟我猜的一样。没有男人喜欢妻子创业太成功吧?男人都喜欢女人比自己弱一点。不过你放心,我只在外面强势,回家尽量温柔。”

第二个问题很难实话实说。她问:“最苦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跟我离婚?”

我回想一下自己最苦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那是方梅的新场地装修与我岳母住院同时进行的3个月里。我带着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每天像赶场子一般奔波于医院—家—我工作的学校—孩子的学校之间,忙得晕头转向。3个月我瘦了10斤,还要面对房屋抵押贷款可能还不上的压力。

我说:“想过离婚。但我一定会陪你走过最难的路。这点江湖义气我还是有的。”

方梅告诉我她也想过离婚,想把所有的资产都给我,不拖累我。她说创业就像推开一扇门,外面是漆黑一片,前面的路是不清晰的,要时刻一边摸索一边认知一边修正。她最恐惧的时候,是没有方向感的时候,摆在面前的是众多的不确定性,但又必须奋不顾身地往前走。

我们在玩了这个“真心话大冒险”之后,紧紧拥抱了彼此!

在妻子创业的低谷与高潮,我都保持了一颗平静的心。我觉得她犯错或破产都不可怕,但是犯错或是盲进时没有缓冲才可怕。我这个老公,其实就是她的缓冲器。就像骑单车走下坡路时,如果没有刹车来缓冲,她会摔得很惨。我这个刹车缓冲器,就是让她速度慢一点、动作稳一点,即使磕了碰了也不至于摔倒。这,应该就是爱吧!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