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与中国神话题材动漫改编
2019-12-16钟菡
钟菡
“改编”还是“重写”“贴皮”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带有主旨意味的经典台词,除了“燃”和正能量外,它也给人一种改编经典题材,并赋予当下意义的观感,但事实并非如此。哪吒的主要故事情节来自于《封神演义》,此外《西游记》也插入了哪吒闹海的故事,并赋予其“反抗父权”的意义。“哪吒闹海”是通常哪吒故事的核心,“剔骨还父”是哪吒故事的高潮,而这两点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都被剔除掉了,除了人名和主要人物设定外,这部电影的故事几乎和原著是毫无关联的。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核心价值观是以顺应“天命”为基础,处处强调天命不可违逆,而该电影却在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提出主旨完全相反的改编,这种改编毋宁说是一种“重写”。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西游记》,甚至一些相关改编作品中,都以“父子关系紧张”为重要剧情矛盾点,在这里也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李靖成了慈父,甚至以父子亲情为全片泪点,在整部电影中,给熟悉哪吒故事的观众一种完全相反的阅读期待。的确,故事可以不断重新去解读,当下是否还有宣扬“反抗父权”精神的需求,是否还有渲染家庭关系紧张的必要都是可商榷的,但问题是故事已经不是原来的故事。尽管披着哪吒的皮,内里却是原创的核。
对于近年来涌现的很多中国神话题材动漫来说,是“改编”还是“重写”,抑或只是“贴皮”,也许是个问题。这种问题在《大圣归来》中已经凸显,有评论认为,“孙悟空,其实不过就是借了他的一层皮,电影跟《西游记》几乎无关”。《白蛇·缘起》亦然,其故事主线讲述白素贞在五百年前与许仙的前身阿宣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尽管号称是在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的创新,但抛开传说本身去讲前世,除了沿用原来的人物名字和设定,以及结尾彩蛋呼应了两人五百年后断桥重逢外,几乎是彻头彻尾的原创。
讲故事能力的欠缺几乎是整个中国电影的通病。本届白玉兰动画片单元评委主席、美国动画制片人霍文东曾表示,中国不缺好故事,但要把它们变成影视动漫作品,缺的是讲故事的环节和架构故事的能力。相比此前的“大字头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显然在讲故事上更进了一步,但“魔王”降世、逆天改命的类似情节其实在近年来的玄幻剧中已数见不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空前成功,和《流浪地球》的情况非常类似,它更多是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这是一个符合正常电影工业模式下的故事达标之作,但还远不是“神作”。
原创故事为何要贴神话IP
从另一方面讲,《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丰富的神话题材宝库中,选取了一个合适的点,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故事与题材的关联性已经微乎其微,既然可以完全原创故事,为何还要硬贴一个神话IP?
如果抛开哪吒神话的设定,这个故事还能吸引多少人走进影院,恐怕是个未知数。青年剧作家夏天珩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模一样的故事,如果不是套个大家都熟悉的哪吒的壳,很难有人愿意掏钱买票,更别提口口相传了。现在做项目,哪怕原创也都得找个大IP蹭一下才保险,这是市场逼迫下的无奈之举,不然几年前的《魁拔》也不会死得那么惨。”
由青春树动画推出的《魁拔》系列从2011年到2014年期间上映了三部动画电影,但票房接连失利,使得续作难以为继。无论从画面还是故事、思想性而言,《魁拔》都是相当不错的作品,然而,2011年首部《魁拔》投资数千万,只收获几百万的票房,之后《魁拔2》《魁拔3》依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和几部成功作品相比,《魁拔》完全原创了一个宏大的神话世界背景,其中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十一国、十二妖等过于庞杂的世界观设定,以及“元泱界”“脉门”等生僻词汇的使用,使得观众必须经过大量学习才能进入剧情和欣赏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利用现有神话元素,“乾坤圈”“火尖枪”等法宝无需介绍,观众即可心领神会,不需要耗费时间在科普世界观上,也保证了电影讲故事的快速流畅,这使得《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复联”系列一样,成为全程无“尿点”的成功商业大片。
反观“大”字头的另外两部作品《大鱼海棠》《大护法》都为原创IP,口碑、票房都逊于贴神话IP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中也有中国神话元素,但已经进行了相当大的杂糅和改编,其中的仙人世界已经远非我们想象中的天宫或者海外仙山,需要观众重新理解和自我架构。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曾表示,对于动画IP来说,故事要尽量简单,不要什么都想去讲,也要尽量好看。很明显,《大鱼海棠》正是犯了“什么都想讲”的毛病,既有神话,又有爱情,又有成长,却一个都没讲好。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的《大鱼海棠》在情怀消费的支撑下最终收获5.65亿票房,可以说是成功,但却输了口碑。而主打成人动画的《大护法》票房只有8760万,也可见原创动画的艰难及扩大动画观众群的不易。
动画《侠岚》《画江湖之不良人》的導演刘阔曾表示,流媒体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中国动画。在2013年左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改变了中国动画“日更”的方式,有助于形成长期的影响力,90后、95后逐步成为主流收视群体,也让中国动画吃上了人口红利。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在表现神话题材上有着强大的优势,但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对于网络动画而言,是在和电视剧抢观众,市场接受度高的作品大都以有粉丝基础的改编IP为主,做原创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重写式改编值得鼓励吗
既然原创不易,那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重写、贴皮式的改编值得鼓励吗?
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而言,哪吒和敖丙做朋友,相比剧版《新封神演义》中妲己和杨戬谈恋爱,并没有更加尊重原著。观众赞扬前者而批判后者,显然是因为前者有一个更好的故事。但另一方面,看《哪吒闹海》的一代人和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一代人所理解和接受的,必然是两个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越火,对《封神演义》的接受和传播上是否越起到反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后,优酷立刻将动画电影《我是哪吒》推上首页,尽管蹭了前者的东风使得该片的点击率不俗,但这部电影画面粗糙、故事幼稚,在豆瓣上,44%的观众给出了一星评价。《我是哪吒》讲了一个哪吒帮助龙女对抗夜叉,并保卫陈塘关的故事。同样是神话贴皮故事,它也许是一个《大圣归来》火爆后的跟风作品,显然,它和饺子导演一样押了哪吒的宝,却没有能力将其送上神坛。《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后,“封神宇宙”“神话宇宙”呼声叠起,有多少贴着神话皮的跟风作品在路上,恐怕仍未可知。
相比真人电影,动画有更多的未知数。《大圣归来》成为爆款后,光线传媒2015年成立动漫集团彩条屋影业,并一口气公布了22部动漫片单,其中包括《大鱼海棠》和《哪吒降世》《姜子牙》《凤凰》。2017年,彩条屋又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和《凤凰》作为国产动画“神话三部曲”再度宣传,当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在2017、2018年,彩条屋接连票房失利,《烟花》《昨日青空》等几部现实题材动画作品激不起一点水花,让人感受到《大圣归来》所带来的短暂热潮后,动画市场的迅速降温。《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曾在媒体询问中国动画是否崛起时回答,“别急着脱秋裤”。刘阔也在今年的白玉兰动画论坛上对“中国动画春天”的提法产生质疑,“如果真的有春天,不会一下子就进入冬天。他们眼中的春天,也许是吃毒蘑菇产生了幻觉。”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前,也许谁都不敢预言它能在票房上赢过《复联4》甚至《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否真正意味着中国动画崛起,或是中国动画春天的到来,仍难以下定论。
前不久《上海堡垒》票房口碑崩盘,有人戏称《流浪地球》打开的中国科幻大门又被《上海堡垒》关上。但也有人认为,通过争议引发思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而言,《上海堡垒》仍然有试错的意义。不管“大圣”“哪吒”开创的这条特色动漫改编之路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势必会看到一大批竞相上马的同题之作,与其担心蹭热度、跟风作品毁了中国神话的IP,不如担心它们烂得太一致,扑得太彻底。最怕的是一部爆款之后,再无回响。我们需要《哪吒之魔童降世》,也需要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大鱼海棠》。对于市场而言,也许目前中国动画电影的量还是太少,有大量符合工业化标准、认真制作的动画去接受市场检验,勇于试错,才能摸索出中国动画发展的真正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