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选修教育中竹笛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12-16陈奇彦
摘要:竹笛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广大中国人喜爱和追捧。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含义,人们将其视为气节高远、文雅舒俊的代表,这也使竹笛成为文人墨客偏爱的乐器,我们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典籍中觅得它的身影,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另外,竹笛的原材料为竹子,其在中国境内广泛种植和生长,取材容易、携带简单等特点都为竹笛的发展与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竹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能够独立演奏,同时又能够与其他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配合演奏,进一步提升了竹笛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民族文化与民族乐器占据了重要地位,高校开设竹笛选修课既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及传统民族乐器的了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情怀。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竹笛研究中的收获,对音乐选修教育中竹笛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分析。
关键词:音乐选修课 高校 竹笛 教学模式
高校音乐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在不断调整和改变,民族乐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关注,竹笛选修课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竹笛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其构型、特点、音色、演奏方法等,这有助于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持续提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乐器与传统音乐。
一、高校竹笛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学生选择随意性强,教师忽视学生兴趣培养
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自由选择音乐选修课,竹笛选修课是学生选择较多的一门课程,但究其根本,很多学生认为竹笛简单易学、购买成本和学习成本较低,片面的认知导致他们对竹笛缺乏深入了解,选择随意性很强,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事实上,竹笛的学习并不简单,学生同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方法、坚韧的毅力,这些缺一不可。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选修课堂上围绕技能与技巧内容展开深度教学,这很容易导致刚刚接触竹笛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无法感受到竹笛带来的愉悦享受。另外,学生对竹笛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最终导致学习挫败感加剧,学习成果无法得到保障。
(二)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统一
近年来,高校选择竹笛选修课的学生占比较为稳定,但这些学生的竹笛学习基础却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或选修竹笛课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化的学习或初步训练,他们已经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竹笛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但大部分学生此前从未学习过竹笛,零基础的他们必须从头学起,这需要教师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与选择。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部分学生刚刚掌握基本演奏技巧就开始尝试一些高难度歌曲,进而导致其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另外,竹笛学习对学生的身体条件具有一定要求,嘴唇和牙齿的闭合程度都会影响到竹笛的学习与演奏。基础条件和身体条件的差异要求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如何采取有效方式保证教学统一是教师面临的重大难题。
(三)选修课程设计不合理,学习活动面临困境
竹笛学习需要学生投入精力和时间,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课程课时相较于主修课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专业音乐院校设置的竹笛主修课,以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目标,课程的专业性与课程的全面性较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掌握竹笛演奏技能。竹笛选修课则重点关注学生的竹笛了解情况,其开设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相较于专业教学存在明显差异,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根據学生需求展开针对性教学,教学难度过高时,学生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教学难度偏低则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不足。而学校及学生对竹笛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学生的学习活动面临很多困难。大学阶段学生相较于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与自我约束力都在不断下降,他们更关注哪些课程对自己毕业和就业有帮助,竹笛选修课的教学同样面临着困难与挑战。
二、音乐选修教育中竹笛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音乐选修教育中竹笛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竹笛选修课存在着很多问题与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竹笛教学发展方向及教学需求展开深入研究,构建满足课程标准及学生需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竹笛的传承发展。
(一)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竹笛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大学竹笛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竹笛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多地采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播放竹笛乐曲,更可以自己给学生进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竹笛的魅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和表达的空间,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避免过于追求难度与进度。
(二)基于学生情况与基础合理设置课程
竹笛选修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有效掌握竹笛知识,提升学生技术水平与演奏能力,而学生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与探索,需要足够的教学时间和持续不断的练习才能够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竹笛知识。因此,教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有效融入“一对一”和“一对多”等教学方式,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教学资源,使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够更快地跟上教学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和拔高自己。学生之间也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助互学机制,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全面进步,这也能够更好地发挥部分学生的艺术天赋,进一步优化针对性教学模式,实现竹笛选修课程的全面优化。
(三)积极革新竹笛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基础薄弱,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有着差距。所以,即使拥有同样的名师指点、同样的课程设置、同样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让所有学生达到和专业音乐院校相当的水平。但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数不断地增加,专业教师数量相对增长慢。这样一来,原本一对一的课程,一下子变成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多等小课或小组课形式,教师教学压力大任务重,如果不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改变,很难使学生学好民族器乐竹笛专业。所以,用什么方法让教学成果“提速”,是民族器乐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应在继承传统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示范、讲解、讨论、欣赏、问答等教学方法与之相结合,实现学生思路开阔、速度提升、演奏能力和音乐素养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杰.高职院校竹笛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2]唐俊乔.试论郭文景的竹笛与乐队协奏曲《愁空山》对竹笛演奏技术的拓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3]王召森.竹笛艺术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的发展[J].西部皮革,2019(12).
[4]郑群.把竹笛引入课堂——音乐教学的新尝试[J].文学教育(中),2010(05).
[5]黄卫伟.高雅与通俗并行——初中竹笛乐曲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4(11).
(作者简介:陈奇彦,男,硕士研究生,湖南信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竹笛)(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