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城浑身板课堂的基础舞蹈理论方法研究

2019-12-16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

艺术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桃木浑身舞动

□文 胜 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

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文化概念,一味地训练学生的身体技术技能,致使学生的大脑意识始终是空洞的。因此,在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学习相应领域的理论知识,以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舞蹈的含义。

一、翼城浑身板在生态学研究下的表演形式

翼城浑身板旧时是在打谷场上来进行表演的。谷场的四角分别站立着四个浑身板男演员,他们每个人各举一把大凉伞。当锣鼓敲起来后,男子手持浑身板,以洒脱的动作从谷场四边出场,走到场子的中间进行表演,像农民在田间播种劳作一般。四人以单打、对打、混合打的形式来表演,在舞动的过程中,将板子柄把上的丝穗甩起来。其画面优美,气势如虹。

20世纪90年代后,为了迎合人们的喜好和深受传统节日的影响,浑身板增加了踩街表演。即浑身板的表演团队组成了方阵走在大街上,伴随着锣鼓的节奏边走边打。再有就是经典的广场表演了,整个队伍在广场上形成一个大圆圈,击板者踩着节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打板者由广场边跑至广场中心进行表演,伴奏者在广场的边缘继续伴奏,整个表演形式类似于社火表演。

现在的浑身板表演综合了浑身板的打法与表演形式,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将浑身板的农耕元素提取出来进行加工,并将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牛文化”融入进来。牛摆尾组合本来就是“牛文化”的体现,在翼城劳动人民的生活中,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耕地还是运输都离不开它,因此牛是翼城劳动人民常见的民俗形象。

二、翼城浑身板在生态学研究下的风格特征

翼城浑身板起源于打谷场,浑身板的动作都与人民的农业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模仿当时打谷子的动作创编了舞蹈动作,使其成为典型的农耕文化动作舞蹈。浑身板通过板与身体的接触和配合,拍打身体各部位产生了不同的舞姿变化。浑身板的主要特征就是节奏分明、气势如虹,其动作与农耕文化相结合,体现了翼城劳动人民积极向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浑身板的单、双板变化多端,单、双板通过击打不同的部位形成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无论是祭祀、播种还是丰收,都可以表现翼城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翼城浑身板中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就是花板,花板通过快速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实现舞蹈。其舞姿变化多端,动作刚健有力,融合了浑身板所有的动作特征,通过明确的节奏来击打浑身各个部位,具有浓烈的山西民间舞特色。

三、翼城浑身板在生态学研究下的道具特色

浑身板的板子有49厘米长的,厚度是0.7厘米,也是取的“七”这个数字。因为“七”的发音和“祈”相同,人们就将它看作是“祈福”的意思。浑身板的制作原材料是桃木。因为桃木具有辟邪的功效,而以前浑身板的表演就是用来祭祀祈神。

最初的浑身板是由两块桃木板子组成的,靠手的部位用铁丝系紧,然后在上面绑上彩色布条,可以在舞动的时候增加美感。现在,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不断改变,浑身板道具也在不断地创新。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就大胆地采用了适合女孩的较短的浑身板和适合男孩的较长的浑身板来进行区分。浑身板靠近手部位的彩带也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增强了浑身板在舞动过程中的美感和演员的舒适感。男女所用的彩带分别是绿色和黄色,这也正是翼城县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和成熟以后的颜色。这样的道具采用是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进行的积极创新,这样的创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翼城浑身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更要对舞种的历史渊源、人文情感有所了解,加强其理论性知识。

猜你喜欢

桃木浑身舞动
报恩陶家村
沙溢:一个浑身都是笑点的严肃派
心生裂纹
指尖上舞动的“根”
魅力舞动火热一夏
卧佛
翩翩荷叶舞动街头
巧取桃木钥匙
桃木驱邪之谜
“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