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布局与空间营构

2019-12-16尹建华桂林旅游学院

艺术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完整性人物画作画

□尹建华 桂林旅游学院

我国古代不乏一些著名的画家,但是在过去,进行人物画创作时,画家会强调画中人物的神形态,对本文所谈到的布局和空间营构上关注较少。谢赫宰在《古画品录》中提到了“六法”,其中也提到了经营位置的说法,运用到现在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构图。顾恺之“迁想妙得”“置陈布势”的理论也强调了布势对于经营位置的重要性。在这里,“置陈”的意思是所画物品在画中的位置,“布势”的意思是布置画中形象的力量,所以说“置陈”的前提是“布势”。我国著名学者宗白华认为,绘画的过程本质上是构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看似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而实质上却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目前我国的人物画创作水平来看,每位画家都在与时俱进,不断思考、创新和变革,而我国人物画创作中的布局和空间营构就是这一时代的重要产物,它从侧面反映了一位画家的作画水平和对构图方式的深刻理解。

一、作画空间的无限意识

从我国传统的作画方式来看,大多数画家在进行创作时,都具备平面的空间意识,即所画的事物不会限制于一个狭小或具体的空间之内。为了能够凸显我国人物画中的布局和空间营构的独特性,就需要画家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无限的想象意识。彭吉象说过:“中国在绘画构图的过程中,能够不被焦点透视的表现技法所局限,相比能够灵活地对一个人物或者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绘画。”[1]《艺术学概论》也指出:“中国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不会限制于对事物的角度进行绘画,会考虑多角度,或是背面或是侧面,从而表现出所创作物体的完整性。”[2]相比于一些西方国家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在创作时结合了透视的方法,也正是这种作画手段,使我国的传统人物画在视觉上显得十分广阔。从构图的角度来看,这种作画方式较为灵活,从根本上推翻了所谓时空观念的束缚。因此,我们常常会将我国“散点透视”的作画方式与西方国家焦点透视的作画对比,这也是我国传统人物画创作的代表名词,当人们提到“散点透视”时,自然而然会想到中国画。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存在不同观点。在这些学者看来,我国人物画的“透视”来源于西方国家,在一些我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并没有“透视”的说法,而画面的布局需要结合实际的作画需求。例如,刘继潮先生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观念角度出发,提出了“游说”一词,这种说法从根本上与西方的焦点透视和人们一直认为的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观思维区别开来。

上述学者、书籍的观点都指出了中国人物画创作的流动性,对于流动性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首先,流动性代表了一位画家的创造性思维,即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不会从单一的正面角度进行创作,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创作的作品不具备完整性,他们会脱离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绘画创作。其次,中国画家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会结合所作画的特点,突破定点绘画的限制性,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完成绘画作品。如此一来,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更具有空间性和立体性。

二、虚实相生的节奏关系

一般来说,一幅绘画作品中会留有一些空白,即没有进行过绘画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作布白,通俗来讲就是绘画的留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空白的地方并不是无笔可画,而是画家刻意所为,这具有一定的留白意义。从作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表现形式,画家根据所画的实际情况,在画纸上进行适当的留白,使空白的纸面充满想象性,而且这种黑白结合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也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画面处理方式。因此,布白不是随意的,这是画家的客观所为,其目的是使观赏作品者能够产生遐想,进而发现作品独特的美。

中国画的布白并不是简单的空白,一幅画的留白之处需要结合所画物体的特征,并遵守虚实相生的节奏关系。我国大多数绘画作品都是由一条条线条构成的,一些画家在构线的同时,会选择性地进行留白,这也是中国画布白的一个重要方式。而画中的留白之处也需要结合布势的需求,只有保证了留白的疏密性,才能为观者营造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同时,一幅画的留白之处也需要结合合理的笔墨来安排,在实际布白过程中,画家需要注意挥笔的节奏感,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具有特殊性,虽然拥有超高的像素能力,但是却无法准确地观察到处于不同位置的物品。因此,人类在观察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也凸显了留白的重要性,能够加强绘画事物对观者的吸引力。我国大部分人物画都会适当利用布白,通过对纸张的合理留白,能够更加直观地强调画中的主体部分,并体现出作画的空间感,所以说布白也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三、作画布局的完整性

相比于国外的艺术作品,我国的画家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追求绘画的完整性,不会为观赏者设置悬疑,留下疑问。《论艺术》中就明确指出了:“人物形象和自然界事物相结合也就是作画的布局了,通过画家的布局,能够展现出作品的完整性。”[3]我国的画家在实际操作时,大多会遵守大众审美的原则,并灵活运用,结合作画本身的特点,通过处理画中各种形象和符号的关系,组成一种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整体。其实,在我国汉朝就已经有关于作画的整体和局部关系的论述,如《淮南子》中说:“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此句中“毛”是局部的意思,“貌”是全局的意思,在这里指画家在实际作画过程中需要具备大局观,即对画中的细节处理一定要细心,不能因为忽视了局部的细节而影响整体效果。郑板桥说过:“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4]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一句,指圆形是一种很好的图形,因为它没有首尾的区别,也没有实际的方向,给人一种整体的感觉。画家进行人物画创作的形态塑造时,人体的每个部位都需要画家用心构造,不能随意改变任何部位,因为每个轻微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物的整体性,这就是所谓的“一处动,处处动”。因此,画家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需要追求作画布局的完整性,需要做到人物的每个部位相呼应,使作品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人物的气韵,使人物栩栩如生。

苏立文先生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有《中国古代艺术》,他写道:“中国艺术家所记录的并不是单纯的视觉上的经验,而是许多经验的聚合”。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画家在作画时会总结每次的作画经验,在下一次作画时充分利用先前的作画经验,将以往所积累的视觉经验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一幅作品的画面布局和空间营构。与一些西方国家的著名画家相比,中国画家对于作画的理解是独特的,具体体现为对不同画作的独特认知方法和对作画手法的独特艺术表达,我国画家在作画的布局方面区别于一般风格。对于作画的手法而言,一般常用的方法是突出重点,表现所画物品的精华,我国作家在作画空间营构时会结合传统作画的空间意识,如黑白与虚实的节奏关系和画面的完整性原则。

结 语

现如今,在的中国画坛中,作画的布局和空间营构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人物画在创作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无限的空间意识、虚实相生的节奏关系以及作画布局的完整性。也正因如此,我国大部分画家所创作的作品都是栩栩如生的,不仅具备较强的审美作用,同时还能够表达出画家的情感。

猜你喜欢

完整性人物画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关于防火门耐火完整性在国标、英标、欧标和美标中的比对分析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墨水作画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更正说明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指纹来作画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