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民族声乐对河南豫剧的借鉴*

2019-12-16叶德敏

黄河之声 2019年9期
关键词:字头吐字豫剧

叶德敏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一、豫剧的文化背景

豫剧,俗称“河南梆子”,在中国地方剧种中居于之首。它是在河南省当地众多的乡间小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炼,并结合河南当地生活喜好、审美情趣以及方言等特点形成这种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若细致探究其曲种源流,关于豫剧声腔的原始形成,至今还未有确切的说法将这一戏曲的源头将其定位,从大量文献解读来看,目前我们只能将原始的河南地方梆子小戏作为豫剧源流发展的基本的轮廓,在梆子戏的基础上历经磨砺、改革创新形成了深受大众喜爱的演唱艺术。

河南豫剧可大致分为两大声腔体系。有高亢且挺拔的豫东调流派,也有淳朴又细腻的豫西调流派,两个声腔派别在唱腔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豫东调音调又细又高,主要是“高调”唱法,多用假嗓,音色高亢且明朗;豫西调声音粗狂而富有力量,主要多以男性演唱,演唱时多用真嗓,声音雄壮且饱满。豫剧专家在豫东调基础上又将其细分为祥符调和沙河调。豫剧艺术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离不开五大流派的出现:以豫西调为代表的常派(常香玉)、崔派(崔兰田),在演唱风格上常派以舒展、奔放见长,崔派演唱风格韵味纯正且含蓄深沉,以悲剧见长;祥符调的代表是陈派(陈素贞)、闫派(阎立品)演唱风格古朴醇厚,委婉俏丽;豫东调的代表马派(马金凤)在演唱风格上慷慨激昂、粗犷豪迈且音色圆润清脆。五大流派演唱风格迥异,正所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为豫剧艺术鼎立世界舞台做出非凡贡献。

二、豫剧艺术增强民族演唱的艺术美

民族声乐发展至今已逾千年,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和系统的演唱方法。在民族声乐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中国传统戏曲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反哺于中国民族声乐,两种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河南豫剧作为我国四大戏曲之一,以当地文化及语言特点见长,其行腔、念白、吐字对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针对二者之间的异同,将从吐字咬字以及呼吸进行简要分析:

(一)豫剧的吐字发音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演唱艺术较为注重歌唱中的语言性,好的歌唱是让聆听者能够清楚歌词是什么。豫剧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吐字清晰,在字头、字腹以及字尾的处理上堪称一绝。豫剧以河南当地的方言为主,在发音与发声上要突出地方语言特征,在咬字发音技巧上有“口劲”“喷口”之说,何为“口劲”,泛指对咬字力度的把握。“喷口”是指在歌唱中对“b、p”为字头的咬字,在发音时要求双唇紧闭与呼出的气息形成抗衡,使之压力增大,然后双唇突开,声音爆发而出。“喷口”要注重气息和双唇的力度配合,讲究“刚柔并济”才能使发出的声音又脆又亮且有力度。豫剧中吐字发音的特点值得我们众多民族声乐爱好者去学习与借鉴。

《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是一首典型的民族与戏曲融合的声乐作品,俗称“戏歌”。这首作品在风格把握和演唱技巧上不同于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要学习与借鉴豫剧演唱中的吐字发音技巧,例如“阳春三月我满十八”这八个字,每个字在发音时都要注意字头的喷口,阳春“阳”字头要咬住“y”并延长“ang”,字头发出是要坚定有力,“三月”要结合地方语言特点“san”要咬住“s”延长“an”,两个字发音要较为靠前与突出,才能凸显出歌曲的味道与音乐色彩;“报名参军要离开家”中“名、军、离”三个字在演唱时要突出字头,并在字音行走的过程故意延长并突出字尾的归韵,报名的“名”字头“m”发出时需要演唱者适当延长字腹,并强调尾音归韵“ing”的发音,字音归韵的加重与突出,更好突出作品中河南方言的语言特点,使得作品风格的把握更为贴切河南当地特色。对于豫剧中语言发音的学习与借鉴,不仅仅只适应在此类作品中,在其他风格特征较为凸显的声乐作品中也可以去适当的学习与应用,运用语言上的精心处理,让作品内容与情感表达更为细致与细腻。

(二)豫剧的呼吸技巧对民族唱法的影响

沈湘教授曾说过“歌唱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①,在传统戏曲艺术中,讲究“气沉丹田”和“丹田用气”之说,将气息沉至于丹田处,集中用力而发声,声音较为明亮,发音有力且具有穿透性。我国戏曲在气息的训练中总结出很多方法,例如“偷气、换气、提气、抽气、压气、歇气、运气等”,豫剧演员也不例外,对气息极高的要求才能将“唱、念、做、打”完美呈现。古人语“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讲的就是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在演唱《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时,结合豫剧艺术中呼吸的方法可以使作品演唱风格贴近豫剧特色,有“戏范”。例如第一句“阳春三月我满十八”在演唱时,对于“春”“三月”“满”这个四字的演唱,气息要深入且较为集中,丹田之处要集中调动气息,运用气息的推动让字头有力、清晰的发出,给好字头的着力点将字与声同时抛出,气息要始终为字头发音做集中准备,跟随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调整丹田处气息的运用。“报名参军要离开家”这八个子中,每两个字就要深入找一次丹田着力点,深入的接触气息强调字音突出旋律。学习与借鉴豫剧艺术的呼吸技巧,能够使歌唱者完美诠释地方性色彩的声乐作品。

(三)豫剧的舞台设计促进民族演唱之美

提到舞台设计,我们首先会想到舞台布景与陈设,当然这也是舞台设计中重要环节之一,舞台的布景为我们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瞬间进入情景之中,同时也能为观众带来更为逼真的感官享受,让听觉感受与视觉情景相互交融,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其实在这里,我想要阐述的舞台设计,是倾向于演唱中的肢体动作,是指根据特定的故事内容、特定情节、人物角色而设计特定的表演动作,让表演者不仅在演唱上有所述说,而且身形体态上对于作品内容和人物情绪有所表达。在河南豫剧中,演员在表演中除了固态舞台设计外,对于不同角色和行当中,各个人物都有着较为独特的设计,手势、眼神、体态的设计等肢体的独特设计,让各个人物角色都是那么的独特与鲜明。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就简单的多了,除了大型民族歌剧表演外,民族声乐演唱除去固态简洁的舞台设计以外,对于演员并没有固定的造型与特定的手势,对于表演过程中,很多专家也曾经表示过就简洁大方的演唱即可,不需要那么多花枝招展的动作。

在演唱《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这首作品时,首先在站姿上,我们要结合豫剧风格特点,设计富有精神气派的站姿,演唱者不是儒雅简单的站在台上,而是要如同豫剧演员一般,身体挺拔,精神抖擞。由于豫剧艺术本身就激情奔放,所以在演唱豫剧风格较为突出的民族声乐作品时,演员形象要与该类艺术形式相贴切,歌唱精神状态相比普通艺术作品要更为饱满,在演唱的肢体动作上,在作品前半段中,讲述离家的不舍,“村前责任田…村后的青草地,牛羊满鸡鸭”演员要有独特的眼神设计,融入作品内容要讲作品中的场景逼真的映入自己眼帘之中,“村后的青草地,牛羊满鸡鸭”眼神中的喜悦传递既传递了画面,也诉说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接下来似说似唱的“军队是咱军队,国家是咱国家”手势推出去时要干净利落,有力而坚定,眼神坚定的看向手指延伸的方向,眼神和动作与演唱的巧妙设计,在无形之中,就增强的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诉说感。所以看似并不起眼的举手投足之间,却给我们的演唱效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熟话还讲,像不像三分样,根据作品风格与特点,在演唱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舞台设计,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长久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融合豫剧艺术对民族演唱的深远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也在提高,他们吸收借鉴传统戏曲的精髓,将其融合在现代民族演唱艺术之中,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唱家,例如吴碧霞、雷佳、王宏伟等。豫剧声腔的主要特征是假声翻高,其音域明亮而宽广,将豫剧艺术中的行腔特点引入民族演唱中,使演唱在真假声的过渡上自然流畅,音色明亮、音域宽广。豫剧艺术对吐字咬字要求非常高,要求演唱者将念白和演唱的唱词清晰到如同说话一般。新形势下,若要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具特色,屹立世界之巅峰,就要把握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辩证的对待传统戏曲艺术,汲取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丰实民族演唱的音色及舞台表现力。

注释:

①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欢

字头吐字豫剧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绕口令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家”字的写法
《羊字头》教学设计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