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作曲家及其创作风格

2019-12-16

黄河之声 2019年19期
关键词:罗西尼诺尔歌剧

刘 畅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0710)

从历史上来看,意大利一直受到了来自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侵略和压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给本国人民带来了一丝曙光,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触动了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本国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革命的意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意大利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开展一系列爱国革命运动,意在摆脱国家被欺凌的、被侵略、被压迫的宿命,实现国家统一稳定和全民族的振兴繁荣,在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终于实现了国家统一,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丰功伟业。

意大利民族复兴的意识不仅渗透在文学领域,而且还突出的表现在歌剧创作的领域。罗西尼、贝里尼和唐尼采蒂等意大利作曲家以他们的歌剧创作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从中无不展现出强烈的政治热情,也为威尔第后来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罗西尼(GioachinoRossini,1792~1868)

罗西尼出身贫寒,父亲曾因政治倾向而被捕入狱,幼年的罗西尼与母亲随着流动剧团在意大利一个名叫波隆纳的地方及其周边村落靠卖艺维持生计。19世纪初的几年间,罗西尼得以在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深造,主攻作曲和器乐演奏,不久之后,就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德米特里奥与波利比亚》。在1813年,罗西尼创作出了正歌剧《唐克雷迪》,自此之后,他才思泉涌又接着写作出了意大利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让他声名鹊起,自此作曲家先后收到了来自于意大利其他地方许多知名歌剧院歌剧体裁音乐作品创作的委约,给予他富饶而又无比坚实的歌剧创作土壤和音乐实践的难能可贵的机会,使得罗西尼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速度,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歌剧佳作,并为他带来无比荣耀的艺术声望和名利。直到他三十七岁退出歌剧乐坛,一共创作了四十部歌剧。其中,较为著名的歌剧有《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阿尔米达》、《唐克雷迪》、《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湖上美人》、《试金石》、《奥赛罗》以及《威廉·退尔》等等。

(一)喜歌剧作品与艺术特征

罗西尼在喜歌剧创作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天分,成名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他创作的喜歌剧代表作。这部歌剧的男主人公是费加罗,他这个人物角色来源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戏剧,并且是其中最富于个性、最有魅力、最富于智慧的代表性戏剧人物。其剧情大意是:阿玛维瓦伯爵是一个血气方刚,充满激情的贵族青年,他对罗西娜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有着深沉的爱恋,感情真挚热烈淳朴。然而,罗西娜被其监护人管教约束甚为苛刻,失去了与人爱恋交往的权利和自由。更可怕的是,她的监护人老医生巴尔托洛对罗西娜存着歹心,不仅贪图她的美色还惦记她的财产,想通过婚姻进一步永久控制罗西娜,从而不仅能够占有她而且还能谋夺她的财产。费加罗在剧中尽管只是一个每天忙碌着的平民理发师,但是他精明能干、足智多谋还十分热心肠、乐于助人,全城的民众都十分爱戴他。当他知悉了伯爵的困难时,觉得可以再次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这对有情人达成心愿,在费加罗的设计谋划下,音乐教师巴西里奥即刻见钱背叛,最终顺利帮助伯爵和罗西娜结成连理、获得大团圆结局。

(二)正歌剧作品与艺术特征

1813年,正歌剧《唐克雷迪》是罗西尼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气质的歌剧,被世人称赞为一部富于战斗精神和英雄性的歌剧。紧接着,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又诞生了这部歌剧着墨于以色列先知那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带有令人心碎的悲壮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逐渐觉醒的民主意识、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

《威廉·退尔》是一部正歌剧,这部歌剧的戏剧蓝本出自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戏剧,这是他创作的经典大歌剧的代表性作品。讲述了13、14世纪瑞士人民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自由独立解放的历史故事。这部歌剧的创作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夕,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法国大歌剧的模式,符合当时民众的审美取向,场面宏大,错综复杂的剧情还交织着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旋律一改作曲家一贯华丽的风格,朴实真挚,让人们耳目为之一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这部歌剧的序曲,至今仍是音乐会上频繁演出的曲目之一。

综上所述,罗西尼的歌剧创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罗西尼有着惊人的即兴创作的才华,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旋律创造天赋。比如他仅仅用了十三天就写出了不朽的佳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第二、罗西尼的歌剧创作带有相当鲜明的意大利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他的作品中像意大利民歌中的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和声手法以及充满蓬勃生机的节奏设计和色彩斑斓的旋律音调俯拾即是。第三、罗西尼擅长的花腔技巧展现出意大利歌剧的独特艺术魅力。比如: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第一幕里,费加罗的唱段“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就呈现出意大利喜歌剧中绕口令般的、明亮快速的花腔形式,生动地塑造出了费加罗这个精明强干,果断机智的人物形象和他的性格特征。但与此同时,罗西尼取消了演唱者在以美声唱法演唱花腔时随意窜改音乐,根据个人心意即兴发挥的陋习,而是紧贴剧情来进行花腔写作,并且首创了“快——慢”速度布局两段衔接结构的双咏叹调的崭新音乐形式。第四、在管弦乐队的配器上,织体简明,生动灵活,随时配合烘托音乐气氛。罗西尼惯常运用具有个人标签性的渐强手法,即以同音调的不停重复的方式构成音乐渐强的效果。这在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试金石》两部歌剧中都有着富于良好音乐效果的尝试。比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音乐教师巴西里奥的唱段“让谣言四处传播”里就有典型的罗西尼式的渐强手法的应用,即同一乐句作多次反复,并逐次提高音量,增加强度。以此象征着谣言开始寂静无声,有如微风流水,但随后逐渐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很快就会像深水炸弹一样突然爆发,闹得人尽皆知、满城风雨。第五、罗西尼创造性的在他的正歌剧创作中融入了喜歌剧的写作技巧与经验,使得他的正歌剧既有轻快诙谐、活泼爽朗的意趣情致,又带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隽永的音乐意境。

二、唐尼采蒂(GaetanoDonizetti,1797~1848)

唐尼采蒂是意大利美声歌剧时期十分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是十九世纪前半叶歌剧体裁创作领域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音乐大师。无论是在艺术创作理念还是作曲技法上都颇有建树。在贝里尼1835年逝世后,唐尼采蒂便成为意大利歌剧创作的领军人物。唐尼采蒂出身于一个编织匠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年在当地的一家音乐学院进修音乐,随后赶赴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主攻作曲理论与作曲实践,获得了相当丰富而广泛的学习机会,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理论知识,进一步磨练了作曲技术。唐尼采蒂是一位创作力极为惊人的作曲家,他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其一生中写出了七十几部歌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题材严肃的意大利正歌剧、半正歌剧,还是风趣幽默、富于世俗气息的意大利及法国喜歌剧,都深深打上了作曲家强烈个人风格的烙印,四处洋溢着美声歌剧的传统魅力。唐尼采蒂的旋律线条委婉动听,流畅自然,富于强烈的艺术魅力,能够恰如其分、入木三分的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并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他与罗西尼、贝里尼这两位歌剧大师一样,能够传承意大利美声歌剧的音乐美学理念与艺术风格,走出了一条既发扬美声传统又富于个性化的新路。

唐尼采蒂跟前辈歌剧作曲家相比较,他并没有克服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某些弊端,也就是过分迎合声乐演唱家们渴望炫耀声乐演唱技巧的内心诉求,过分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欢愉,而缺乏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挖掘和表现。唐尼采蒂的众多歌剧中较著名的正歌剧作品主要有《拉美摩尔的露其娅》,喜歌剧作品则有《爱的甘醇》、《唐·帕斯夸尔》、《军中女郎》、《宠姬》等最为世人所熟知。

歌剧《爱的甘醇》是唐尼采蒂最为普罗大众所熟悉的歌剧代表作,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有为青年内莫里诺希望赢得心爱的姑娘阿迪娜的芳心,从一个卖假药的冒牌江湖郎中那里买了一瓶爱之仙药,叫做“爱的甘醇”,但实际上只是葡萄美酒,然而还是让身前爱情里的他深信不疑。凑巧的是,得了这个药以后还真多了许多少女追求者追随仰慕他,但其实跟这瓶所谓爱情灵药没有关系,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内莫里诺的伯父死了,并将一笔巨额遗产留给了他。女主人公阿迪娜起初不喜欢内莫里诺,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内莫里诺为了给心爱的女子幸福更好的与她相爱,为了能再买一瓶爱情灵药,竟然自愿去当兵,知悉这一切的阿迪娜为之深深感动,并对他产生了深沉的爱恋和倾慕,最终,有情人终于走在一起,整部歌剧在四处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贝里尼(VincenzoBellini,1801~1835)

贝里尼出生于意大利,家世背景与音乐有着相当深厚的渊源,家族里的许多人都是当地有名的音乐教育家、演奏家和作曲家。贝里尼自由学习作曲,很早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他来到塞巴斯蒂阿诺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并进行了长期的作曲实践,为他之后的歌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5年贝里尼写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阿岱尔森与萨尔维那》初露锋芒。1827年创作的《海盗》更是让他迅速的歌剧乐坛崭露头角。1830年——1831年间诞生的《梦游女》与《诺尔玛》是贝里尼最为著名的两部代表作,作曲家本人以相当惊人的作曲速度创作出了这两部惊世之作,题材属于意大利正歌剧,旋律曲调优美动人,戏剧与音乐的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三十四岁那年,贝里尼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清教徒》首演于巴黎,立时引起了社会上的空前反响和轰动,这部融合了意大利民族歌剧传统和法国歌剧华丽风格的作品为作曲家赢得了世界声誉。1835年,贝里尼因病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34岁。贝里尼的十部歌剧为他的一生谱写出了最动人的光辉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歌剧名篇主要包括《梦游女》、《诺尔玛》和《清教徒》以及《凯普莱特和蒙塔古》等等。

贝里尼歌剧最富于艺术魅力的是他的旋律。不仅气息悠长宽广,委婉多情,细腻真挚,富于诗意,也正因此贝里尼有了“意大利的夜莺”的美誉。

贝里尼重视音乐与歌词之间的关系,注重音乐与歌词里的语音语调相契合,韵律协调自然,使二者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完美融合。但是,比起旋律创作乃至音乐与歌词处理方面,作曲家本人的管弦乐队的配器功力和技术层次,则略显得苍白贫乏,只是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相对清晰的多声部乐队音色的伴奏。

歌剧《梦游女》的歌剧更改大致为:少女阿米娜有梦游之症,她在一次梦游的过程中,来到了鲁道夫伯爵的房间,因为此事而与自己的未婚夫产生了误会,但其实鲁道夫伯爵是一位品格高尚的正人君子,二人并未发生不轨之事,嫌隙最终在伯爵和女主人公的母亲的说和劝解之下得以解决,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歌剧中,女主角阿米娜的咏叹调“今天是我的好日子”和“我真不敢相信,你那样快的凋谢了,啊,花啊!”以及“我心中充满喜悦”都是其中十分著名的选段。

歌剧《诺尔玛》的剧情大意是:这部歌剧的历史文化大背景是古代高卢战士处于政治宗教等原因,奋起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斗争,交织着女祭司诺尔玛对罗马总督波利翁坚贞不渝、富于牺牲精神的大无畏的爱情。首先,德鲁伊教女祭司诺尔玛爱上罗马总督波利翁,并打破了自己许下的坚守童贞的誓言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好景不长总督波利翁又开始爱慕年轻貌美的修女阿达尔吉萨,于是便舍弃了诺尔玛和他们的两个儿子。总督波利翁打算带着新的情人私奔,诺尔玛得知以后怒不可遏,激愤之下敲响了大锣,召集高卢战士打响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战争。就在男主人公成为俘虏,并且马上就要被杀为神灵牺牲的时候,诺尔玛说只要他放弃他的新欢就能救他一命,然而波利翁却拒绝了诺尔玛的要求。诺尔玛恼羞成怒发誓要把情敌判处死刑。但在关键时刻,诺尔玛却向众人宣称要牺牲掉自己。她转向她深爱的男人表达了浓浓的爱意,而波利翁这时才感到诺尔玛对他的爱是多么的伟大、无私和真挚,于是和她一起手挽着手走上了火刑台毅然赴死。

在这部歌剧中诺尔玛的咏叹调“圣洁女神,光芒四射”是其中的著名唱段,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着月亮祈祷,袒露出内心对爱的渴望、对和平的期许,感人至深。此外,诺尔玛和情敌阿达尔吉萨的爱情与友谊二重唱以及第一幕结尾三位主人公的三重唱,都很富于花腔技巧和戏剧性艺术特征。

歌剧《清教徒》剧情大意是:这部歌剧是十七世纪,伊丽莎白女王逝世以后,新兴的中产阶级里的清教徒在宗教信仰上要求绝对的纯真,消除一切残存的天主教信仰,与当时的专制统治者——斯图亚特王朝针锋相对。歌剧中清教徒沃尔顿的女儿埃尔薇拉和保皇派爵士塔尔博特相知相爱,埃尔薇拉很担心政治宗教信仰影响自己的婚事,不过两人终于盼来了结婚的那一天。可是就在结婚当天,塔尔博特打算从城堡中解救出被困的皇后——亨利埃塔皇后,于是就帮助王后乔装打扮成自己的新娘,并顺利的帮助皇后蒙混过关得以逃脱。王公于是下令缉拿可恶的塔尔博特,就在塔尔博特被抓且马上就要被处决时,有人带来了和平条约顺利签订的好消息,所有犯人获得特赦,而埃尔薇拉也在刺激下恢复了正常的神志,最后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部歌剧中有着数量可观的旋律极其优美的独唱和重唱段落,比如塔尔博特的咏叹调“可爱的姑娘,请接受我的爱”、埃尔薇拉的唱段“我是一个活泼的少女”以及埃尔薇拉的叔父乔治和清教徒队长浮斯的二重唱“号角吹响”等等。

猜你喜欢

罗西尼诺尔歌剧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内涵大师罗西尼
罗西尼:始于喜剧,不止于喜剧
克诺尔商用车系统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走进歌剧厅
那些草裹紧我的身子
“遇到熟人”的礼节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大都会歌剧院开季《诺尔玛》:三位女高音各具特色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