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育人功能论略
——以《唐都学刊》为例

2019-12-16王银娥

唐都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刊学报选题

王银娥

(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 71006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之一,在学术事业高度发达并呈现国际化的新时代,高校已然成为学术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学报这一开放的公共平台更是不可或缺,以最优的方式高效率地传播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依然是包括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的使命[1]。这种使命担当,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术研究人才,这是学报从业者的价值追求,学报的这种育人功能的彰显浸透着学报人的智慧和力量。

一、学报育人功能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注]参见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教备案【1998】3号。,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注]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教社政【2002】10号文件。据此可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具有培养学术人才的育人功能。学报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学报作为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对读者具有学术引导功能。为校内外读者提供学术资讯,引导读者关注社会热点和研究热点,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导引读者的学术追求。

其次,学报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作者具有培养和扶持功能。学报编辑主体,在审稿过程中与作者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作者尤其是年轻作者确定选题,进一步提升其认知度,扶持其迅速成长。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经常来编辑部咨询选题的相关事宜,在了解其研究方向后,专业编辑主体给出较为适合的选题建议,帮助其确定选题,使其着手相关研究。也有不少校外作者来信来函来电询问相关选题,编辑主体据其学科专业及其经验,给出选题建议。一直以来,《唐都学刊》的编辑同仁都在悉心地做着培育和扶持学术新人的艰辛工作,为作者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

再次,学报作为学术研究及其传播的重要媒介,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不少优秀的学术人才往往首先在学报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进而受到学界的关注,数十年来,学报不断推出学术新人,培养、扶持青年作者,推动研究者不断攀登学术高峰[2],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人员,不少已然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不少有影响力的学者的处女作都是在学报上发表的,学报编辑主体为学术人才的成长做了很多奠基性工作,从文稿的选题——论点的提出——论证过程——结论的得出或方案的提出,每个环节都留下了学报编辑的印记。

二、《唐都学刊》编辑主体是何以育人的

1.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学术人才

办刊人及其编辑团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学刊影响力的重要支点。长期以来,学刊把发现、扶持、培养学术新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注重刊发青年学者的优秀论作。学刊初创之时,就开设过“青年园地”和“大学生论坛”栏目,举办过“论文写作培训班”,培养和扶持校内青年作者成长;每期刊发硕士研究生论文三成左右;21世纪初,创设“博士论坛”栏目,为优秀博士及博士生提供展现自我学术思想的平台。同时,校内外不少作者评副高职称及正高职称时的论文代表作是在学刊上发表的。可以自豪地说,学刊为学校和国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学刊发表论文的年轻作者,如今不少已然成为高校、科研单位的学术骨干、知名学者、教授、博导,如袁祖社、康震、秦红增、任建东、毛曦等。可见,学刊为发现、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3]。

新时期以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博士及博士生稿件的获取及审理上,同样在发现、培养和扶持学术新人——尤其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最强音、积极进取的年轻学者予以重点扶持。不少985、211高校的博士生来电来函感谢学刊编辑对其稿件提出的修改意见及对他们的培养。

学刊创刊三十多年来,办刊人及其编辑团队都秉持着一个重要信念,那就是为学校、社会及国家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将这些优秀人才的学术成果公之于世,让人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看到这些具有敏锐洞察力及家国情怀的科研成果,这是学刊从业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然。

2.注重编辑选择及与作者的互动

在一定意义上说,编辑是“一项具有独立意义的创造性劳动,他参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积累、贮存,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4]。编辑主体是精神文化产品的鉴赏者、鉴定者和传播者,在编辑选择中居于主体地位,因而应具有伯乐的慧眼,准确分辨文稿优劣,进行优胜劣汰的编辑选择[5]。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范要求,学刊编辑主体依其专业学科对所有来稿进行精心的编辑选择和加工。

首先,注重来稿的选题尤其关注理论研究热点及社会热点,对此方面的优稿及时回复作者,告知其稿刊用信息;对于选题尚好而论述平平的文稿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若修改后的文稿符合学刊要求则予以刊发,否则就不予采用。

其次,注重学刊重点栏目的约稿和来稿,及时告知相关作者其稿审理结果,对于有亮点但整体论述不佳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返回。

再次,非常关注本校作者来稿并及时审理,需修改的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再审,不合要求的请作者再修改。说到“修改”,对于二本院校的学刊而言,已然成为工作的常态,用不着修改的上乘论作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稿件或多或少都需修改,才符合学刊发表要求,由初审提出修改意见→重新审理修改稿→确定此稿能否刊发,编辑主体异常辛苦,每个环节都浸透着历届办刊人及编辑同仁的心血和汗水。

最后,责任编辑将已确定的稿件,进行精心的编辑加工,使其符合发表要求。在文稿的反复修改中磨砺作者,不仅使其对问题的思考渐入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佳境中,同时使其对论文的写作程序有较为清楚的认知。就这样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作者在学刊编辑的指导下成长,我们也为此感到欣慰。

3.注重校对环节中作者的参与

编辑校对工作是保证刊物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一期稿件确定后发排,就进入编辑校对环节。首先,责任编辑联系作者,将其文认真校改一遍,包括文章的主旨观点—论证过程—参考文献—注释—表格数据等等要素,这是给作者最后一次审视其文的机会,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发现,有个别作者将其文的数据精确到发文时,有的作者还修正了不合适的用字用词,有的作者修改了参考文献。我们为如是敬重学术、高度负责的作者而感佩。其次,由责任编辑在作者校对的基础上进行一二校次的校对工作,要求对校稿的研究主题及其论证过程等进行全面审视,对于不合适的用字用词及不当的语法进行校改,对于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编排规范等等方面进行把关和校正。再次,由执行编辑通读本期稿件,对论述欠妥、用字用词不当、不合规范等等问题进行校改。最后,由主编进行终校。

学刊编辑主体的如是敬业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编辑校对作风,赢得了校内外乃至海内外作者的高度赞誉和肯定。有些博士生作者在网上发表感慨说:“唐都学刊的编辑人员最认真负责,不仅对我们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而且在稿件校对时还嘱咐我们要认真再看一遍,这令我们非常敬佩。”有些作者打来电话说:“老师,刊物收到了,非常感谢您的指导和修改意见,我发表出来的文章比投稿时的稿件提高了好多,老师您辛苦了,要注意休息哦!”虽然我们平时很累,但听到这样的话语,让我们顿感温馨和慰藉。

三、学报育人功能发挥的要件

1.编辑的智慧与职责是学报育人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

首先,对学报编辑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是学报育人功能发挥的首要前提。其次,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及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学科编辑工作的前提,是分辨学术文稿质量优劣的基础。新时代不少论文选题都具有跨学科性,需要学科编辑围绕其原有学科专业,不断扩展知识领域,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再次,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把握是编辑选择之必须,是编辑判断学术前瞻性的标尺。

一般而言,非C非核学报的来稿大都质量平平,有创新价值的较高质量的稿件少之又少,在此种境况下,学刊要保持较高的水准,必须做两件事:其一,邀约一定数量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的文稿,作为刊物的支撑。其二,在办刊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还必须做艰辛的工作——对有新意的稿件提出切实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要求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可以说,《唐都学刊》每一期除了个别约稿外,每篇稿件都是在责任编辑的指导下,作者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才成为见刊的样子。这种从文稿选题—论证过程—对策方案的凸显都浸透着编辑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正是编辑团队的敬业精神,才使学刊每年有近十篇的转载量,才使学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正因如此,不少博士生诚挚地表达了对学刊编辑人员指导和扶持其成长的谢意,不仅激发了他们科研的兴趣,而且给予他们科研的动力,促进了他们的成长成才。这大抵就是学报育人功能的体现吧。

2.编辑主体与作者、读者的互动与交流是发挥学报育人功能之要件

作者是科研的主体,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其学术眼界和写作动机必然影响其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编辑主体的选题策划就是一种与作者互动的良好契机,选题策划是指对学报上将要呈现出来的文章主题进行谋划,旨意在于着眼现实或史实,捕捉学术前沿,将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以对社会主体起正向的导引作用[6]。编辑主体可将刊物主办者的选题策划设想与相关作者商议,征求其意见和建议,经过编辑部同仁商定后,再将选题策划方案的相关内容告知相关作者并邀约其论作。这样组织的稿件,就较易产生综合效应和影响力。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最终鉴赏者和受益者,希望能够欣赏到一流的刊物、上乘的学术论作,以对其科研工作及生活产生积极影响。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无疑能使读者的精神愉悦,敦促其产生良好的心理动机,并在认知层面上构筑自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文明的方向发展[7]。大多数读者喜欢理性的、有创新的精神文化成果,并努力从中搜寻适合自己发展的智力资源,可见学报对读者的培育功能。编辑主体要善于与相关读者互动交流,了解读者群的需求,调整办刊思路和策略。

编辑主体是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者,当然期望优秀文稿的脱颖而出,并使其见诸报刊,以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从而使少数有创见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促进社会主体思想观念的更新,并使其行为方式在社会文明进步中不断优化[7]。编辑主体处于作者与读者的中介位置,当然需要经常与作者和读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产生互动互进的效应。

3.建立学报审稿专家库是发挥学报育人功能的保障条件

对于非C非核学报而言,有些已经建立学报审稿专家库,凡拟刊发稿件都经专家审稿把关,保障刊物学术质量。但也有一些未建立学报审稿专家库的编辑部,稿件由责任编辑初审,主编终审定夺。这样,对责任编辑和主编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不少同行同仁都因常年劳累得了职业病,经常头晕、颈椎疼等。作为保障条件的人财物的缺乏,是制约学报发展的瓶颈。作为有良知的办刊人,也不可能持续地透支自己的体能和智能,也有懈怠的时候,但一想起自己的职责也就不自觉地投入其中。这种精神是新时代的召唤使然。对每期拟用稿件进行专家评审是保障刊物质量之关键。

4.学报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协作

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与辩证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多面体的结构,是整体;每一个行业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点,是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发展的。每一部分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其他部分的协作与支持,编辑出版行业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持;需要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政策上、思想上的导引和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需要编者、作者、读者的协作与互动,如此等等。只有在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条件下,学报的育人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彰显和发挥。

猜你喜欢

学刊学报选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斗语言学刊》简介
关于《红楼梦学刊》编委会调整的启事
谈诗词的选题
欢迎订阅《红楼梦学刊》
选题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