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戏曲唱响大江南北

2019-12-16沈秋农

中国火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宣传队沙家浜火种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节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

毛主席都知道发生在这儿的抗日故事

那阵子,排演《沙家浜》成为热潮

百姓摇着船,来看电影《沙家浜》,比过节还高兴

金秋的沙家浜朴素而唯美,暖阳带着舒适的温度与甜蜜的梦幻,在清澈的芦荡里化作粼粼波光,映衬水乡的温暖。屋外风和日丽,屋内欢声笑语。在沙家浜镇红石村党群服务中心,老少齐聚,分外热闹。沙家浜镇原党委副书记、五老姚保元在给青少年讲那个烂熟于心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现在沙家浜镇所在地区,在当时称为横泾乡,横泾是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的意思。现代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芦荡火种》创作于1959年,至今刚好60 周年。编排这部戏的时候,上海沪剧团的演员在横泾公社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听老百姓讲当年抗战的故事。老百姓就像当年迎接新四军一样,领他们去看后方医院的老房子,如修枪所、印报所、歼敌弄、擒敌处等旧址。因为老百姓知道剧团要将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故事搬上舞台,家家户户都非常支持。1963年,北京京剧团将沪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并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会演时,毛主席不但观看,与演员合影,还将剧名《芦荡火种》更名为《沙家浜》。横泾乡的老百姓从广播里、报纸上知道后,个个喜笑颜开。高兴呀!毛主席都知道发生在我们这儿的抗日故事,能不高兴吗?

我是1966年担任横泾公社文化站长的,当年22 岁。记得1970年《沙家浜》剧本发表后,各地剧团都争着排演《沙家浜》。横泾公社15 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文艺宣传队,其中11 个大队的文艺宣传队都在排演《沙家浜》。当时每个宣传队都有20 来个喜爱文艺的青年人,但都没演过戏,怎么办呢?于是,就请县里“小京班”的老师进行辅导。这些宣传队有的排演京剧《沙家浜》,有的根据百姓的欣赏爱好,排演锡剧《沙家浜》。演得好的宣传队还被其他公社请去演出。那阵子,排演《沙家浜》成为一股热潮。《沙家浜》拍成电影后,来横泾放映时,百姓们比过节还要高兴。由于横泾是沙家浜故事的发生地,全县农村首场《沙家浜》彩色电影就选定在湖浜小学操场上放映。为了放好这场电影,县影剧公司特意派出电影放映船,带了放36 毫米的电影放映机和大银幕。湖浜小学操场可以站1000人,那天足足挤了2000人,银幕前后、操场围墙上到处是人,带小孩子的就让孩子骑在肩膀上。那天看电影的不光是湖浜大队的百姓,还有邻近大队的,甚至六七里外邻近公社的百姓也摇着船,过来看电影《沙家浜》,那场面热闹非凡。将近50年过去了,许多事情都已淡忘,唯独横泾第一次放大银幕彩色电影《沙家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我还经常听听现代京剧《沙家浜》,听着听着,就跟着唱几段……

猜你喜欢

宣传队沙家浜火种
沙家浜、荤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
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哪些高科技手段
边丽华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THE PEOPLE’S ’ SQUEEZEBOX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当年的文艺宣传队今日迎来“夕阳红”
六集文献纪录片《沙家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