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12-15郎金英
郎金英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的教学为主要内容,偏离了人文的方向,只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阅读教学的全部意义和目的被简单化为“理清脉络”“筛选信息”“提取意旨”,甚至被归纳为“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分析写作技巧”等等。
当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字,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长久以来的语文课堂变得既无生气,又乏味道,以至于校园里出现了“世上那么多的书,学生最不爱读的是语文书;学校里那么多的课,学生最不爱上的是语文课”的怪现象。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受教学目的的影响蒙上了太多的功利主义的尘埃,远离了学生的心灵,漠视了学生的情感,才使得阅读教学失去了快乐。
二、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的理解,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山顶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学生马上提出异议,他紧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 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工期才会缩短。而另有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既然中部打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这一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学生情绪亢奋,各抒己见。有个学生说,肯定是打了两口,因為八达岭的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打两口,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赞成这一观点的学生补充说,这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但必须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否则就对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要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此时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他们又提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为什么不也采用“中部凿井法”来增加工作面呢?经过一番对课文的精读探究,他们理解了,原来居庸关的特点是“山势高,岩层厚”,如果采用“中部凿井法”太花时间,所以用了“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对此,有的学生还画出了示意图加以说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三、加强语文阅读教学
(一)融人情景,享受心灵共振的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引导学尘‘披文人情”,穿透语言表义,理解作品意蕴。对于较短的作品,让学生反复阅读,教师可以提出层层深人的阅读要求: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读,体验作者情感;有声有色地读,与作者融为一体;有滋有味地读,品味作品意蕴。常言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对于较长的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精彩片断让学生反复阅读,达到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情感共振,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
(二)把握整体,享受意象流动衍生的美趣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关注作品前后贯连着的主旨、意脉,关注言同间渗透出来的情趣、睿智,关注直观表象后潜流着的思想、信念与追求。阅读切忌肢解,把文章划切为字、同、句,文章之美则荡然无存。西方一位美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只是欣赏花瓣的时候,你便失去了花的美丽。
(三)尊重个性,享受思想多维砥砺的理趣
文学作品是借助人物形象,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来揭示主题、表达情感的,由于文学自身的这种特性,文学作品的思想意蕴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同语来描绘的。又因为阅读者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有差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决定了解读、体验和阐释作品的意义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文学的精彩之处,也是它的诱人之处。硬性的“统一见解”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感受、不同见解,只要合情合理,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吧。
四、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生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
六、课外阅读来拓展学生思维
课外阅读指的是课外布置的作业,本学期我要求每个孩子每天读一篇课外文章。这些作业要求孩子必须在家长面前读三遍,家长还要签字。这些课外文章都是带有拼音的。在阅读中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读,首先标上自然段序号,在读的课程中要学会停顿,如句子与句子之间心理要数两个,段与段之间心理要数三下。这样就能感觉到句子的阴阳顿挫。这样的读也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给以后写作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这个字眼看起来似乎是高年级的学生有关,通过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培养学生阅读非常重要,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做起。这样为以后写作和说普通话打下坚定的基础。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在我的要求下,能说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人人会成为优秀的广播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