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12-15蓝维兰
蓝维兰
随着时代的进步,增强我校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是我校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校寄宿生人数又约占全校的人数3/4,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学生的体质却每况愈下。据参加区体育竞赛情况看,我校学生的身高、体重比城区的差了一大截,与其他农村小学生相比也处于“低等生”??——身高低、体重低。因此为提高我校寄宿学生体质,对我校寄宿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并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然后从营养膳食等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对影响农村小学寄宿生体质健康的不同社会因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寻求影响农村小学寄宿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社會原因,旨在为农村寄宿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依据,为农村寄宿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性材料。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学生:2016年5月份在校的寄宿生,共计480名学生。
教师:4名体育教师、一名校医和23位班主任。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方法:通过查阅了解有关小学生体质状况研究的论文、著作等方面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2016年5月份,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76份,回收率99.17%, 其中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94.17%。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法了解我校寄宿生体形、营养状况、身高、体重等身体素质状况和运动素质状况、体锻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我校体育锻炼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我校的优势以及弊端。为教育、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研究提供了代表性的数据资料。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小学生较全区学生平均身体素质水平略差。
根据上述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校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体形呈现正偏态分布,身高体重偏矮偏瘦比例较高,并随年级的降低,比例成上升趋势;而肥胖形随年级的递增,也出现递增趋向;在营养状况上较低体重还是占主要地位,通过与部分营养不良和肥胖学生的调查访谈,得出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平时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导致肥胖主要是平时膳食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总体上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肥胖问题、营养不良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学校、体育教师的关注。
从调查数据来看,我校寄宿生的体能状况还是比较好,这与我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情况联系密切。我校的篮球、足球、跳绳、田径等运动队队员大部分是寄宿生,平时体育训练运动量和强度大,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和老师指导进行体育训练,体能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参加训练队的寄宿生课外体育活动缺乏具体的管理和开展。同时校的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仍处于比较缺乏的状态,师资量不足以满足体育教学、教研工作的需要,虽学历较高,业务素质水平较高,但是工作量偏重,不利于体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我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是比较齐全,学生在课余之际可以锻炼,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差,虽然学校采取了开放体育器材室,由于器材的缺乏、没有老师组织体锻活动,还是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提高我校寄宿学生身体素质的难点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是体质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很多时间在学校里度过,在校教育对学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习惯的培养等。从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和学生对体质健康教育的认识比较统一,大多数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上比以往有提高,能关注自己的体质健康。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质健康教育不重要,获得体质健康知识的渠道窄,认识不深刻,可见我们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尚未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我校寄宿生呈现较低体重与超重、肥胖两极分化,而且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在农村中有相当一部份家庭属于贫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家看管,孩子的膳食就是完全靠寄宿在学校的饭餐,但学校的提供给予每位学生的伙食是有限的,完全达不到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长久以往导致轻度营养不良的出现。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许多农村生活水平已城市化,富足的父辈们为了充分地满足孩子饮食上的需求,各种营养品、饮料、零花钱等,随孩子们享用导致了孩子的体重慢慢上升,逐而变成了超重或者肥胖。
3.我校寄宿生的体形与身体素质状况
见表一、三、四,从中可看出标准型占多数,身高虽比全国平均值低,原因是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体形较好,也容易出现优秀运动苗子。但由于当前社会、家庭还是偏重于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太重视子女的体能训练时间安排,尤其是周末几乎没有家长带子女去锻炼,因此我校寄宿生的体能属中等水平。
4.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和学生意志品质下降是造成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从往年走路上学的习惯转换成坐车上学。表面上看节省了学生上学的时间,但是却减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宝贵时间。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增多、父母的溺爱,体力劳动明显减少。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学生在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怕出去,导致学生的体质也在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1.培养学生饮食健康意识,学校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搭配
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是提高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我校寄宿生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吃早餐、偏食或挑食,学校饭菜品种有限、大锅的饭菜味道也不能满足学生口感需求,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证营养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食欲和营养。学生膳食是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大,需要多部门、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协同联动。
2.学校领导改变观念,鼓励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学校体育科的重视,从上而下改变思想、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鼓励体育教师“走出去”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去锻炼身体,弥补自己的缺陷,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抓好两操活动与开展丰富体育活动,切实促进学生心理综合发展与培养学生体质锻炼养成教育意识
早操、课间操时间较短,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兴趣。也许有人认为达不到应有的锻炼效果,然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发展耐力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阶段,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及给予重视。体质健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农村小学应因地制宜与多开展体育活动,多为学生提供一些锻炼机会。在文化课学习之余有效地结合一些体育活动,对学习压力紧张的孩子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4.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政府部门督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希望广大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和习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真正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依法治教,加强督导,切实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让孩子吃好、喝好、学好已不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更应该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村,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将积极学习专业体育知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