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备课视角,准确把握教材
2019-12-15计华
计华
课前思考:
《6、7用数学》一课是解决问题课。“解决问题”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进行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呢?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转变备课视角,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节课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为学生创设“与小动物一起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观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获得数学方法,发展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大括号“ ”和问号“?”,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将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学习。(课件出示动物王国图片)
师:在动物王国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可爱的小兔子,淘气的小青蛙,还可以讲数学故事,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了“与小动物一起学习”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看“小兔图”,学做动作讲故事——学习用加法来计算的题目。
(课件出示小兔图)
师:看着这些小兔,老师能边做动作边讲故事,你听: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兔。
师:谁也能像老师这样边做动作边讲故事呀?
学生学着带动作讲故事。
师: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大家看(课件中“手”闪动,变成“ ”)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它叫大括号。大括号就像我们的两只手一样,把左边的小兔和右边的小兔合起来了。
(课件中“ ”的下面出示“?”)
师:哎,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括号的底下又多了一个问号。
师:有问号呀咱们就要提个问题,老师就会讲带数学问题的故事,仔细听,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讲一个带数学问题的故事呀?
师:一共有几只小兔呀,谁会列算式?
生:4+2=6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兔,就要把左边的小兔和右边的小兔合起來,所以用加法来算。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做动作讲故事的方法,突出了老师的引导作用。“看着这些小兔,老师能边做动作边讲故事。”这是老师第一次讲故事,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会讲带数学问题的故事,”这是老师第二次讲故事,重点引导学生关注“ ”和“?”这些数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三、看“企鹅图”,边做动作边讲故事——巩固用加法来计算的题目
(课件出示企鹅图)
师:认真看图,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法,做动作的方法,把这幅图看懂再列式。
学生边做动作边讲故事,并指名两组进行演示。
生:左边有2只企鹅,右边有5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生:地上有2只企鹅,又跑来了5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师:他看图真仔细,这样讲让我们的数学故事更生动了。
师:一共有几只企鹅,怎样列算式?
生:2+5=7。
【设计意图:教师逐渐放手,引导学生利用讲故事、做动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老师的评价,丰富学生的语言。】
四、看“青蛙图”,讲故事列算式——学习用减法来计算的题目
(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淘气的小青蛙也来了,快看看,一共有几只青蛙?
生:一共有7只青蛙。
师:你怎么知道有7只?(课件中“7只”闪动)
生:图中写着呢。
师:他可真会看图。大括号的下面写着7只,就告诉我们一共有7只青蛙。
生:有2只青蛙跳走了。
师:那想一想,看着这幅图应该怎样讲故事呢?同桌先互相讲一讲。
(学生自己讲故事)
师:是呀,还剩几只青蛙呢?小问号在这儿呢!(课件中“?”闪动)谁会列算式?
生:7-2=5。
师:求还剩几只青蛙,我们就要从一共有的7只中减去跳走的2只,所以要用减法来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题目,和前面的小兔图、小猴图是不同的。“大括号的下面写着7只,就告诉我们一共有7只青蛙。”“小问号在这儿呢!”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指向明确的引导。通过让学生自己试讲故事,再全班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看图,正确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