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稳定导向的创新驱动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探索
2019-12-15张锟
张 锟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社会综合治理局,陕西 咸阳 712000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项工作作为一级政府尤其是开发区政府,借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重大意义。结合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省市政法工作全面追赶超越及“一升一降”总体工作要求,陕西省西咸新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现状与问题
我们在推进覆盖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工作体系和远程法律服务系统平台。全力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社区矫正工作中心建设、安置帮教基地等正如火如荼地试点进行中等等。但不可避免的,在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亟需转变
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仍以传统型法律服务原有的内容为主,缺乏对农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每个镇街都有每个镇街的情况,服务对象根据产业结构、行业特征、地域经济等的不同情况,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的“产品化”改造。
(二)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
西咸新区处于中国内陆中心城市,自改革开发以来外向型经济贸易较少,缺乏得天独厚的法律运行环境,调整人与人交往规范主要源自乡约民俗。加之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并未能作出及时、有效的思路转变与重心调整,且本土经济中民营中小企业并无力承担法律服务高额专业化费用,需要政府以此作为孵化激励政策的企业福利加以扶持和保障[1]。加之近年来随着地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外界投资的不断涌入,西安市的整体经济格局也在经历着的巨大的转型升级,这些领域特色也应当是国家级开发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着力方向。
(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人力资源匮乏
开发区所处区域为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法律人员力量普遍薄弱。基层和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艰苦、发展平台有限,优秀法律人才不愿意下基层,优秀法律服务组织不愿意扎根基层,导致相应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始终无法实现覆盖式发展与全面提升。
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以及设想
(一)“五个抓手”:进一步加强五项工作机制建设
1.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在继续推进政府、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同时,加大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力度,出台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利用法律工作者个体为服务单元而非传统的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为合作对象。按照有效工作时间为计费单位具体进行换算。让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个体进行具体服务,在一线检验、在一线管理;切实在基层分流涉及法规法律调整的可用诉讼途径解决的案件,切实起到诉访分离的实际效果。
2.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注重传统型人民调解组织和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调解工作网格化,健全完善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司法所、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衔接互动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以“以案定补”工作为抓手提高调解人员积极性,探索建立律师主持和解制度,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让诉调、检调、警调对接机制,切实得到发挥。
3.法制宣传教育机制。注重运用好网站、微博、移动传媒载体、微信等新媒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好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农村、社区、学校、企业以及公园、广场等基层法制宣传建设与“法律六进”活动充分结合形成标准化法律服务产品。通过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荣誉创建活动让宣传工作更加“互动”和“实用”,让创建过程更有“回应性”,增加群众的获得感。
4.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充分结合制度创新,加快调整“三项标准”;引导法律援助资源向基层延伸、行业拓展服务提高办理案件的补贴标准;联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信访等部门,完善法律援助与群体性事件、司法救助等的应急衔接机制,调整代理案件的渠道标准;开辟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突出“城乡共享”特色。
5.打造法律服务智慧法务平台体系。将“专业性、公益性、便民性”的性质和“法律服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的功能定位;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电子网络平台建设,以政务门户网站为中枢,整合各类法律资源结合本系统各类行业协会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无人律所”辖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微信服务公众号等信息手段,借助第三方公司在线上与签约的全国三万名律师进行线上互动,提供法律咨询、原件扫描、文书打印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辖区提供免费24小时定点法律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便利的网上法律服务。把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村组和社区。
(二)“三个特色”:服务中小企业、大项目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红利
1.服务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作为开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外围政策环境的感知非常敏感,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在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就业、繁荣市场、促进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沣西新城信息产业园为例:93%都是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同时存在着经营不规范、法律保护意识不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弱等弊病,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不断加强部门联动,探索开展“沣西新城律师服务团”、“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律师服务团”、“对外贸易法律服务团”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法律服务活动;创新“法律体检”活动形式内容,帮助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减少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法律风险等,以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2]。
2.服务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尤其是项目园区的法治环境。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是吸引更加优质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时也是“大项目”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等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为项目因地制宜专门设立相应的服务产品,服务内容。全面打造服务于项目环境体系是进一步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3.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大西安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各个环节提供保障创新、鼓励创造、促进转型的框架与具体落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