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兼职的法律保障
2019-12-15万明轩
万明轩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江西 南昌 332020
许多在校大学生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时,为了在毕业时能够凭借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选择兼职这一渠道尽早累积社会经验,为自身职责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大学生存在涉世未深的阶段,且没有一定的法律基础,这就导致在兼职过程中容易上当受骗,或在市场中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造成大学生在市场兼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问题。国家、政府以及高校三方针对于此应当担任起相应的责任,为大学生这一群体提供兼职政策以及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以此保护大学生的利益,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心能力。
一、学生进行兼职过程中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方面
1.法制不够健全完善
自从1995年国家出台《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便明确规定了在校学生进行兼职的情况,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一类活动不视为就业。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兼职时无法得到相关劳动法的保护,由于与雇主之间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也无法签订劳动合同,这就导致部分单位以此为突破点,通过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来提高自己的收益。如2012年一名大学生在某酒店兼职工作,由于大学生兼职不能算为就业,导致没有签署劳动力协议合同,因而领导指派其工作严重超出正常员工工作时长,这便是市场压榨大学生劳动力的最佳证明[1]。
2.中介市场混乱无章
在调查大学生兼职的相关情况之后发现,其获取工作的来源多是通过中介公司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中介方的市场混乱无章,监管力度不足,这导致许多非法中介公司涉入市场欺骗涉世未深又单纯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在选择中介的时候要谨慎小心,必须对中介公司进行一定深入的了解。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1.价值观有所偏离
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利己主义的影响,导致其对兼职的认知发生偏离,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获取钱财,同时自己的经济实力、社会知识以及社会地位的不足,在权益受损的时候,若侵害程度较小则会忽略,不找麻烦,认为可以退让一步,这种认知导致某些有不法思想的招聘机构对大学生的侵权行为越来越严重,甚至形成一种风气[2]。
2.忽视劳动协议
有的学生在签署兼职协议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协议书上关于工作时间、工资等相关事项进行详细的阅读,因此对于用人单位没有足够的清晰地了解,这就埋下了日后权益受害的隐患。大学生在签署协议的时候应当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尽可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仔细阅读协议中的内容,做到面面俱到。
二、兼职大学生与用人方关系的法律定位
大学生若想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自身的权益,最为重要的便是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有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得到权益保障。社会各方面均给予了这一问题以充足的重视。准确了解大学生在兼职期间与用人单位两者的法律属性,明确在法律中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相关法规标准。不能对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属性进行一概而论,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就事论事。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在兼职期间与招聘单位建立了比较稳定且正式的法律关系,并签署劳动协议,在法律上具有作用和实效性。劳动协议对工作地点、时间以及报酬等进行详细的规定,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成为了具有权益的“劳动者”,受法律保护。
三、维护大学生在兼职中权益的途径
(一)高校应当为大学生开辟兼职绿色通道
高校应当为大学生建立完善的兼职管理制度,建立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合作的桥梁,作为第三方纽带,有效筛选用人单位,为学生选取能够保障合法权益,具有良好信用且对学生锻炼自身能力有益的单位。并加大宣传劳动法让学生能够对法律加深认知,以此让学生通过兼职能够有效累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高校帮助学生和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在校内举行招聘会等能够让学生更多接触招聘单位的机会[3]。
(二)大学生要提高维权意识
大学生在与招聘单位建立雇佣关系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单位的实际状况,确认单位的诚信情况,以及待遇、和承诺,尽自己可能来保障权益。在兼职过程中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保持警戒心,对社会进行主动地了解,在遇到权益受损的时候能够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为自己讨公道。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维护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需要社会、学校共同完善协助相关工作,大学生自身也要对兼职活动树立正确的认知,来提高职业素养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