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以儿童书籍设计为例
2019-12-15张文婷
◇张文婷
一、儿童书籍设计定位
书籍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实践专业课程,前期需要设计构成、视觉形态、图形设计、文字设计、版式设计等设计基础课程铺垫。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籍设计的理论基础、演变历程、设计方法、设计流程以及综合材质研究等,通过融入书籍内容的创意构思设计和工艺制作来培养学生的书籍设计能力,进一步实现书籍的阅读价值,优化书籍的视觉阅读感受。近些年来儿童书籍在书籍市场的占有率日趋增长,儿童书籍的设计关系到儿童成长的全方位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普通的平面书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书籍。儿童立体书籍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阅读的认知,阅读不只是单调地翻着一张张的书页,儿童立体书籍将设计五感融入书籍设计中,给孩子带来视觉、触觉等全新的认知体验。引导学生以“内容”定位,从主题出发将书籍的信息内容以图形图像立体形态等视觉元素转化,增进儿童读者对著作本身的理解。
二、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设计是为大众服务,儿童书籍的消费者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设计因素。消费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设计作品的价值。儿童书籍和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等紧密关联,儿童教育离不开书籍。随着我国的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书籍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关注孩子的书籍是否适应儿童的年龄需求,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商启蒙,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一个开发互动互融的全新信息时代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生产能力加速进步,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儿童书籍便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同时图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图书市场上的儿童读物也种类繁多。在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儿童读物分类越来越细化,有科普的,有文学的,有关于启蒙的,等等。大多数的书籍都是采用传统平面设计编排,知识内容展示方式趋同,儿童读物从内容到功能的品质趋同化也越来越严重,但随着儿童图书市场需求的增加,为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书籍,应从形态、材质、色彩、工艺等多维度考虑,充分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立体书籍的多方位综合功能受到了儿童和家长们的喜欢和青睐。但是在我国,由于设计发展相对缓慢,针对儿童设计的立体书籍市场保有量还比较少,多数是引进国外的立体书[1]。因此,我国的儿童立体书籍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进步的空间。我们的儿童书籍出版商和书籍设计师都应思考,如何让书籍以一种全新创意的姿态出现在儿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让我们的设计思维融入书籍使儿童读者通过阅读将具象和抽象思维进行转变,提高审美认知,真正在阅读中获取快乐。
三、儿童书籍设计原则
书籍设计是综合艺术,儿童立体书籍设计同样也是将具象和抽象的元素结合表现,真实具象的形体给孩子信任感,设计创作还原现实的场景、自然色彩等使读者能直接理解到形象传达的信息。但是为了使儿童书籍既有魅力又能准确反映书的内容,我们设计者可以将真实的造型和颜色进行重新编排,组织形成深化的视觉空间。而这种经过再分析再归纳再定位后的抽象视觉语言既能表达书籍内容本身的思想意图,也能造就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和形式美感来吸引低龄的儿童读者,给儿童阅读后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一本优秀的童书设计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儿童书籍,还是一本能够激发孩子动手能力和探索欲的玩具书籍。儿童立体书籍的独特的设计,突破传统书籍二维空间,以三维的模式展示故事场景,可以让儿童在阅读中培养更多的空间思维、感染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儿童能在立体书籍的阅读中获得舒适的体验,应当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儿童立体书籍的设计要遵循材质安全性原则
关于儿童书籍的开本定位,我们设计者要明确清晰,设计者要了解受众群体生理特质,制定适合低龄儿童翻阅的开本,选择有利的纸张材料。一般儿童读物的开本会选择更大一些,因为儿童的阅读大多需要图画大于文字量,开本大图片也会大,多数儿童通过读图来理解书本内容,大开本读图更方便,大面积鲜艳的色彩也会吸引儿童视觉关注。我们传统的儿童阅读书籍一般都是用普通平面印刷,长期阅读也容易引起审美疲劳。视觉上,在光线与材质的反射交织中,有时候也会对儿童的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儿童立体书籍在选择材质上要以安全性为前提。书籍的材料是承载书籍信息的容器,器物之美取决于材料之美。在现在的市场中,材料种类繁多,性质也是多种多样,任何材料的使用都必须在书籍主题之下为表达内容服务。只有适合书籍内容的材料才可以发挥材质的最大魅力。一般儿童类书籍会选择纸张偏厚、克数较高的高质量的材料印刷。另外,根据书本内容题材和书籍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在纸质的基础上,采用其他材质,如棉布、毛制材料等,来将故事内容体现得栩栩如生[2]。丰富多彩的画面不仅能够拓宽儿童的视觉范围,给以儿童视觉上的美好感受,还能通过不同材质的触感使儿童体验书中的内容,使得儿童爱不释手。
(二)儿童立体书籍的设计要遵循互动与趣味相结合的原则
书籍要想对儿童具有吸引力,那么在设计上就不能局限于文字、图案的简单设计,在立体设计上融入儿童感兴趣的互动体验变得异常重要。在设计造型上,我们可以有丰富的手法,可与四方体等多面体来进行结合,以不同颜色的文字和可爱的一些卡通形象来组合[3]。这样儿童在立体书籍上不仅能看到精美细致的图案和多彩的文字,还可以通过进行折叠、翻页等方式来展现出立体的景物。趣味和互动相结合,让儿童对书中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让儿童身临其境,逐渐融入到故事中,在阅读中体会到开心与快乐,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爱好。一般儿童书籍都会选用绿色环保对儿童身体没有伤害的材质,棉麻等优质材质柔软安全,这些材质柔软的触感本身就与儿童日常接触的塑料质地玩具手感不同,可增进书籍的亲切感和趣味性。色彩是儿童世界里最具说服力的语言,书籍的色彩编排同时也是给儿童带来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也体现书籍的审美价值,儿童一般对饱和度较高、对比性强的色彩比较喜爱,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尽量选红、绿、蓝、黄等颜色,不同色彩给孩子带来的视觉和内心感受不同,明亮色彩也会给心灵带来愉悦。儿童的思维多是形象思维,缺乏对复杂形体的分析和认知,儿童书籍中图案的应用帮助儿童对文字信息进行理解,“一图抵千字”,图形在童书设计中非常重要,要想设计出能促进儿童自发学习的书籍必须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需求,生动的图案形态诠释文字内容,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形态上儿童书籍除了常规开本,也有的经常把书籍设计成动物或者食物形态,或者将故事内容情节的局部场景立体化,利用设计中立体构成原理,将书中场景还原再现,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文字描绘的内容,既满足儿童游戏乐趣又激起他们对知识探索心。
(三)儿童立体书籍的设计要遵循文化创新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儿童书籍就是针对儿童的阅读消费,儿童书籍中具有其独特文化气息满足儿童自身的知识学习和智能开发,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并影响着儿童的审美艺术等。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积累沉淀。这些文化为儿童书籍内容的丰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国内儿童书籍将传统的成语故事、经典的人物形象等融入绘本设计中,不断创新,与新的时代相结合,会使得其具有更鲜明的文化色彩[4]。从原著内容到材料、色彩、图形、结构能多方面深入研究设计,让童心童趣融于设计,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运用新的设计形态和互动体验阅读方式,能够让儿童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出一种创新的思维,让儿童今后的成长道路更加精彩。
(四)儿童立体书籍的设计要遵循简便性的原则
儿童很多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在理解上、思考上、感知上并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和成熟,设计者也要注意避免儿童书籍成人化。毕加索曾说:“我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儿童的内心至真至美至纯,在立体书籍的设计上我们要迎合儿童的审美心理,运用“创意阅读”模式,通过外观形态、趣味图形等视觉感触,增添阅读趣味性,给孩子的阅读开辟一个全新的童趣世界。
四、结语
总的来说,儿童立体书籍无论是材质选择还是内容设计,都要既能很好地传递信息知识,又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尽可能突破传统书籍的形式,通过色彩、材质、结构等增强阅读趣味,这样才能让儿童在视觉等体验中更快乐地学习和阅读,所设计的童书也才能在图书市场繁多的童书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