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2019-12-15王卓
王 卓
作为以“构建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引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主流方向,深耕中国人的文化家园”为目标的《地域文化研究》创刊团队领导者之一,在刊物的创意策划阶段,就面临两大难题,这也是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地域文化研究》的办刊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一,学术期刊与走市场的大众期刊不同,它的作者群体基本上就是读者群体,二者有相当大的重合度。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地域文化研究本身就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说好听了这一领域属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实际上这也意味着以之为依托的刊物没有明确的作者队伍和目标读者群。对办刊人而言,是一个具有相当大难度的挑战,对地域文化研究者,也面临尴尬的处境,其学术成果在大多以学科设置栏目的高水准刊物上发表,尤其被重要文摘转载方面,相对于具有明确学科归属的研究者而言,面临更大的困难。第二,我国目前对于学术期刊学术质量认定的“核心期刊”体制,对于一个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参与核心期刊评定资格的新刊而言,受制于作者所面临的科研考核体制当中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成果分值的巨大差异,怎么建立一个高水准的作者队伍、获得高质量的稿源,是一个需要办刊人殚精竭虑加以解决的问题。从中也能够窥见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在全国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贡献的评价、认定等方面,处于相对的弱势。
如果以逆向思维反过来看,劣势有可能就是优势,因为地域文化研究涉猎的学科太广了,仅就今天大会发言的学者而言,就有从事社会学的、史学的、考古学的、哲学的、文学的,这也许是很多研究领域所没有的一个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曾经组织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学科对话,对各个学科的研究都具有启示和促进作用,但是对话结束后,大家还是回到各自的轨道上从事各自的研究。如果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层面上进行对话则会有所不同,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问题和对话平台,就是中国地域文化。这样的一种对话、碰撞,有可能真的会推进相关研究的学术进展,并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增添一个新的空间,类似于“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特殊价值和广阔前景的学科。要克服现有的困难,推进中华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既能够将已经相当广泛展开的各个地域文化研究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也能够为新时代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贡献力量。这需要聚集研究人才、梳理基本问题、明确研究范畴、确定理论框架、促进学派形成以及研究成果社会功能的更多实现;需要付出很艰苦的努力,经历必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