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大学生网络订餐引导对策*
2019-12-15李晶晶张军生
李晶晶 张军生
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就餐问题。网络订餐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然而,由于网路订餐食品安全缺乏监管,校园管理难题层出不穷,网络订餐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网络订餐为生活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助长了学生懒惰风气,成为奋发青春道路上的阻碍。习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生动地说明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社会导向性作用,表明其在整个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地位[1],进一步坚定了加强青年价值观引导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订餐的特征
(一)时代化
当今世界正朝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前进。植根于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潮流是网络订餐特征之一。网络订餐将时代因素与传统产业挂钩,联系学生手机生活一体化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时代与生活紧密相接。网络订餐的时代化,使其更具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在寝室,教室等地自主点餐并选择配送时间。二是文字输入,美食收索等信息化功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三是网络订餐采取线上结算的方式,与学生支付习惯相呼应。网络订餐的时代化特征,是学生生活信息化的具体表达。学生在餐饮中享受着它的方便快捷,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网络订餐潮流。
(二)广泛化
网络订餐的生命力表现为具有大规模的学生用户,在校园生活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达2625.3万人,每所高校大约有88.6%的学生有网络订餐的消费习惯[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大数据,佐证了学生群体广泛的进行着网络订餐。针对学生广泛使用网络订餐的情况,我们对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进行网络订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校园餐厅就餐模式传统化,伴随就餐拥挤,时间流失等难以有效解决问题。第二,校园餐厅供给的单一化,稳定型与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满意体验之间的矛盾突出。
(三)思量化
网络订餐源自于社会消费群体的需求,又兼顾和满足着消费者的餐饮需求。网络订餐平台不仅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饮食需求,也思量到少数民族这一特殊群体的饮食风俗。对于少数民族学子而言,网络订餐兼顾到其餐饮中的饮食禁忌。少数民族学生在选择餐饮食考虑饮食禁忌,如藏族忌食奇蹄无爪类肉食,回族禁食猪肉。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民族餐厅规模小,数量少,分布集中,激化了少数民族餐饮需求的斗争性。网络订餐为少数民族学生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以回族就餐为例。用户通过搜索“清真”,便可进入“清真型”店铺,享受服务。网络订餐的应用为尊重民族信仰和满足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提供了较好的融合模式。
二、大学生网络订餐存在问题
(一)部分网络订餐带来学生身体健康问题
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订餐正在蓬勃发展。为消费者就餐提供便利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伴随,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网络订餐发展的腹心之痛。部分商家为减少利润,牟取暴利,不惜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黑作坊”“遮羞布”等事件屡见不鲜。作为网络订餐的消费主体之一,学生深受其害,无质量保证、无卫生保障的“二无”食品为学生身体健康埋下隐患。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O2O模式的弊端,O2O模式以盈利为主,存在交钱入驻现象。第二,外卖商家素质参差不齐,线上服务加线下实体,为不良商家制作劣质餐饮提供契机。第三,有关政府部门未能与网络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食品安全打造坚实监管网。
(二)部分网络订餐容易引发大学生过度花费
网络订餐的经营模式是价值规律的灵动体现。不可否认网络订餐是生活工作与就餐需求的平衡称,但是人们常忽视了网络订餐消费中存在的价格漏洞,从而给自己带来的多余花费。网络订餐带来的多余花费主要通过起送价,配送费来体现。具体情况包括:部分商家设置起送价,消费者只能选择标准及其以上的餐饮。部分商家借起送服务销售高价餐饮,给顾客带来多余的花费。另外,部分商家设置配送服务费用对消费者进行捆绑消费,如果不支付配送费,消费者只能到店自取或到店就餐,背离大部分人选择网上订餐享受外送的目的。此外,部分商家抓住消费群体的受惠心理,以消费一定额度后减免小额费用的名义引诱消费者进行"过度花费"。
(三)网络订餐容易生成校园管理难题
网络订餐的蓬勃发展促使配送服务走进大众视野,但配送服务弊端也逐步显现。学校作为网络配餐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网络订餐配送服务对学校交通安全有着间接影响。首先是配送人员进校加大学校人口流量,加剧了出行难度。其次是学校道路狭窄,岔道多,各式配送车辆穿梭校园交通网络,增加了学生出行的不安全因素。网络订餐为校园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校园环境的清洁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师生的精神面貌。网络订餐进校园加剧校园卫生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校园外卖在配送的过程中会发生食物倾洒,破环地面清洁度。另一方面剩余食品及餐具的随意丢弃对校园空气质量和居住区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剩余食品失去再次利用的机会,临时餐具的丢弃产生大量垃圾。
(四)网络订餐诱发学生主观依赖
网络订餐的风起云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主观依赖性,使学生的身心具有一定惰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在此列举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忘却艰苦奋斗,难以树立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无形中助长"饭来张口"的思想倾向。其二,网络订餐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依附网络解决就餐问题,逐渐不愿意走出寝室,越来越喜欢"宅"在寝室,对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产生一定影响。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上讲话指出:“全国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锻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绚丽光彩。[3]"但随着生活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监管力度减小,学生对物质管理权限增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校园懒惰风气流行令人担忧。
(五)网络订餐反映出的利益争议不可小觑
在网络订餐的过程中,学生的维权意识较为淡薄。外卖实物与商家描述不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事件,食物倾洒投诉无果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网络订餐中的利益纠纷,学生常以给商家差评的方式来宣泄情绪。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配套《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多部有关单行法律。[4]将消费者权利对象化,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之后,中国有了首个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立案调查的案例。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分配时间,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学法,懂法,用法律维护自己在网络订餐中的合法权益。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路订餐的对策
(一)强化监督管理,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食品是餐饮服务业的基石,食品安全监管是网络订餐服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为加强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监管,保证消费群体的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对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做出明确指示:要求以满足普通需求为出发点,提升餐饮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14个部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提出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具体意见。但是,网络订餐产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商家分布范围广,公民主体意识不强等使得政府监管实施乏力。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体系需要社会群众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形成全面监管体系。监管体系中,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治,经济之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学生则可通过投诉通道,对网络订餐进行投诉和反馈,积极加入监管体系中。只有社会共治,才能更好的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二)优化校园就餐环境,促使校园就餐日常化
改变学生对校园餐厅的主观印象为改变网络订餐乱象提供了较好形式。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学校与餐厅两大主体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学校一方面需要加大在食堂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扩充食堂容量,极力营造舒适安全的就餐环境。另一方面还需积极与商家沟通协商,达成“定期化”服务共识。“定期化”服务是指:餐厅需明确“提高饭菜质量,丰富饭菜种类,定期改变菜的样式和口味”的服务要求。学校对校园餐厅存在的安全卫生等问题进行整改并定期对其进行安全卫生考察。就校园餐厅而言,在丰富餐厅菜色,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就餐选择之外,还需要注意维护学生食堂就餐秩序,禁止学生插队点餐;提高上餐速度,优化点餐顺序;改善服务态度,为学生提供更愉悦的就餐体验。只有切实做到食堂就餐秩序化、高效化,方能改变学生对校园就餐的固有印象,促使校园就餐日常化。
(三)构建全面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与研发创新一体化
面对网络订餐带来的安全卫生难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方针。校方可采取组织学生观看“3·15”晚会,参与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倡导“同辈”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看待网络订餐。其次,学生是网络订餐的主要参与者和消费者,不仅要对自身食品安全负责,还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学生进行网路订餐时,可选择入驻第三方平台的校园商家,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构建一道防线。如果学生在订餐用餐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向商家反映,或者向订餐平台投诉,并要求及时处理[5]。再次,“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必须及时调整青年培养的素质结构。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以推动第三产业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结构。针对网路订餐不可规避的食品安全问题。学校可将学生专业知识教学与创新能力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主研发一款兼顾饮食安全的网络订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