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及预防研究

2019-12-15董玉红

法制博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犯罪家庭法律

董玉红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未成年人”是一个具有法定意义的概念,不同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界定存在一定差异,而在我国是将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列入“未成年人”范畴。未成年人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在法律上会得到专门的保护,比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是专项保护未成年的法律,目的是从法律上来对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各种要素进行规范,包括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1]。但是即便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未成年犯罪依旧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这也说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仍旧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在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问题时,不能像成年人犯罪一样采取“高压严打”的方式,而是需要从未成年的成长过程入手,研究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而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来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尤其是要注重未成年人心理层面的培养与法律意识增加,从而减少因心理问题与法律意识淡薄而出现的犯罪行为。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分析

通过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出几个特征,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

通过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出现犯罪的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在这其中,14周岁到16周岁这一年龄段的犯罪人数占据主要比例,但是再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些未成年人出现犯罪迹象的年龄会更靠前,有的在11周岁、12周岁时期已经做过一些坏事,比如打架、小偷小摸等行为,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有的会参与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体之中,并且由小偷小摸转为了盗窃、抢劫等更加严重的违法行为。未成年人在这个年龄段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但是很多犯罪者已经早早的辍学,这也说明了家庭与学校在监管上的不足。

(二)犯罪动机随机化

未成年人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多是从自己的喜好入手,并且由于自控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这些原因也导致他们在犯罪时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通过对一些案例的调查,发现很多犯罪者并没有想到自己能犯罪,有的是为了显示“哥们义气”而参与到了打架斗殴中,致人受伤;有的则是为了模仿电视中的“黑社会”而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这些人一般都没有犯罪前科[2]。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随机化也说明了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良习惯、不良行为的影响,而这些也为他们实施犯罪埋下了隐患。

(三)犯罪手段智能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成人接触到了很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而这些电子产品也成为了很多未成年人犯罪的工具。有的未成年人利用手机与电脑在网上实施诈骗,并且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通道躲避打击;有的未成年人从一些不良网站中学习到了很多高智商犯罪手段,并且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需要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科技手段,而这一切需要建立在良好教育的基础上。

(四)犯罪形式团伙化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单人作案的案例并不多,而主要表现为多人、团伙作案。在犯罪类型上主要集中于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甚至强奸杀人等,团伙作案之所以在性质上更为恶劣,原因在于作案人员相互之间会存在对比情形,即某一个作案人敢于做出某些行为,其他人也会效仿甚至变本加厉。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团伙化说明了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严重,其中有的未成年人本来没有想过犯罪,但是在团体的影响下却突破了底线。

二、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措施

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进而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发生原因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以下主要从法律、家庭、学校与社会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未成年人的监管

我国目前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这些法律在实际手段的指导上却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在家庭教育中,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必须有专门的监护人,但是并没有对监护人失责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表示,有的虽然有所提及,但是并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手段进行支撑。在国外一些国家中,会对与未成年人相关的事宜进行明确规定,比如有的国家会规定18周岁以下的公民不能购买香烟,如果有人购买会进行相应处罚。这样的做法也应该逐渐引入我国的法律中,然后再辅以相关执行手段来加强未成人的监管。

(二)注重家庭教育,做到关怀与管理并重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最先接受到的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却因为内部问题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由于教育方式的错误而造成未成年人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的心灵本来就受到了伤害,再加上夫妻双方的不尽责,导致孩子出现了过早的叛逆,进而沾染了很多恶习;有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简单粗暴,让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而逐渐与父母疏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还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孩子,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正常成长。

(三)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引导未成年人知法懂法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且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学校必须担任起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在开展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方面,而是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能放任他们自我沉沦[3]。学校要主动开设法律讲堂来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并且建立合理的体系来对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取水平、应用水平等进行评价,进而达到引导未成年人知法懂法的目的。

(四)社会多方参与,构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有效体系

虽然未成年人成长时期主要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但是社会也需要承担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任,而且有很多未成年犯罪者的不良习惯都是来自于社会,必须得到我们的足够关注。比如社会中的一些娱乐场所要杜绝未成年人进入,如歌厅、网吧等,而且除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外,社会中的每个公民、各种社会力量等也应该参与其中,从而构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有效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法制建设来进行保障,进而为未成人提供一个健康、有德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

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情况。未成年人犯罪所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不仅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而且也让未成人在本该增长知识、描绘美好未来的年纪却走上了歧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保护他们免受伤害。

猜你喜欢

犯罪家庭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Televisions
家庭“煮”夫
什么是犯罪?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