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铜仁地区通志》之“通”

2019-12-15王复兴

广西地方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志铜仁志书

王复兴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 济南 250000)

贵州省《铜仁地区通志》是一部精装六大本、8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也是首轮修志以来分量最重的一部地区志,也是以“通志”命名的唯一的一部地区志。以前只知道明代以来省志多称通志。章学诚说:“通者,所以通府、州、县、卫之各不相通也。”①章学诚.文史通义·释通[M].即合全省各府、州、县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而通记之。那么,铜仁地区的地方志为什么称“通志”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上通贯全境,即合境内全部10个市、县、自治县、特区而通记之;二是时限上通贯古今,从本地有人类居住时写起,从各种事物在本地的发端写起,一直写到下限年份。这样就把地区志真正写成了地区的全史,囊括了地区古今各方面的事物,既方便读者查询利用,也有利于存史和资政。

该志开创了地区志的一种新形式、新体例、新写法,值得认真总结、效仿和推广。下面试作初步分析。

一、通贯全境

首轮地区志几乎没有将地区事物和所辖市、县、区事物视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标准去选材和记述的,而是以地区为中心,详记地区级事物,有些篇章简记辖区事物,有些篇章甚至不记辖区事物。山东省《泰安地区志》之《凡例》明确规定:“本志以着重记述全区宏观事物为主,详记地区级事与物,兼及县市,以突出地区一级志书的特点。”②山东省泰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泰安地区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铜仁地区志的编纂者,从首轮修志时就不甘于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创新,独辟蹊径。首轮地区志没有按全国通行的体例和写法编写分志,所设48个分志“不过是互相独立的专业志、行业志、部门志”③《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地区通志自序[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分别编写,各自出版。这实际上是一种丛书体,志书名称应为《铜仁地区志丛书》。首轮修志中,省志有采用丛书体的,如《浙江省志丛书》,未见地区志有用丛书体的。笔者曾撰文探讨省志丛书问题①王复兴.关于按丛书编写省志的初步探讨[J].修志文丛,1988(3).,但对地区志丛书体未作研究。首轮《铜仁地区志》既然用丛书体编成,说明地区志采用丛书体也是可行的,可惜未能见到。可以说首轮《铜仁地区志》采用丛书体也是一种创新。第二轮修志,编纂者为克服首轮志书丛书体的缺点,使志书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又加以创新,采用通志体,将地区事物和所辖市、县、自治县、特区事物视为一个整体,站在地区的角度,按同样的标准去选材和记述,写成一部全面、系统、完整的地区志。全志各编各章都是这样记载的。从辖区看,每个市、县、自治县、特区的各种事物地区志都记了;从事物看,每种事物在所辖10个市、县、自治县、特区的情况地区志都记了。

首轮地区志的行政区划部分多记载简略,最多记到县辖乡镇名称,少的仅用三四页。而《铜仁地区通志》的行政区划部分记载甚详,一直记到村,主要内容有:新中国成立以前铜仁行政督察区的设立及撤并和调整,所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省溪等县的设置、归属、演变及所辖区、乡、镇、保;新中国成立以后铜仁地区的设置及辖区变化,所辖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江口县、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思南县、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设立及所辖区、乡、镇、公社的沿革;列表记载1992年铜仁地区各县、自治县、特区“建镇并乡撤区”之前的行政区划,铜仁地区2011年(撤地建市前)各县、自治县、市、特区行政区划和乡镇行政区划;县、自治县、市、特区概况,共用59页。

城市村镇编的集镇部分,设目记载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71个,所记项目有位置、名称由来、沿革、集镇建设、人口、城镇化率、学校、卫生机构、文化场所、电视覆盖率、邮电网点、工业企业、商业网点、金融网点等,皆涵盖境内各市、县、自治县、特区,共用近20页。

农村经济编的农业区划部分,将地区全部境域作为一个整体,首先记载地区综合农业区划,分为东部低山丘岭稻油猪果防护林区(含地区东南部的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和万山)、西部低山中山山原峡谷粮油畜杂防护林区(含地区西部的思南、石阡、印江及德江县除长丰区以外的部分)、西北部低中山峡谷山羊黄牛油桐乌桕药材防护林区(含地区西北部沿河和德江县的长丰区);其次分别记载铜仁、万山、玉屏、江口、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松桃的综合农业区划。这部分记载较全较细,用了18页。

二、通贯古今

铜仁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活动,商周时期形成若干氏族部落,秦统一中国后归属黔中郡,为西南地区归属中原王朝较早的一块版图。这是《通志》记载的上限。所记域内各种事物,始于事物发端,虽然因资料缺乏,“只能据其占有史料明晰往古,通其脉络”②《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地区通志自序[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但是已属十分可贵。有些首轮志书虽《凡例》规定通贯古今,但历史资料很少,连“史脉相通”也未能达到。比较起来,该志历史资料丰富,各部分基本理清了事物各时期的发展变化。

关于民国前的地方政权,许多志书记载简略,而该志记载较详,各朝代本地政权情况记得清楚明白,未出现断档。元代及以前,记载了先秦时期政治势力,秦至南北朝封建统治,隋唐州(郡)县政权,宋代羁縻统治,元代土司政权。明朝实行“土流并治”,记载了明初思州宣慰司和思南宣慰司、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乌罗府。清代部分记载了“改土归流”以及铜仁府、思南府、石阡府、松桃直隶军民厅。此外,设目记载了元、明、清时期铜仁、省溪、提溪、大万山、乌罗等24个长官司,以及明、清时期的基层政权。

民国以前铜仁地区的军事机构,从汉代写起,记载比较系统。汉至元代有关军事机构记载了都尉、监军、校尉、使持节总督、总管府、都督府、经略使、节度使、都团练与统军都指挥使、砦堡、都巡检司、安抚司、都元帅府、宣慰司。明代军事机构记载了平溪卫、石砚卫,凯阳、板桥、思南千户所,思仁守巡道,铜仁兵房,守备府,参将署,铜仁总兵府,都司署、营、堡,分巡思仁道,长官司,营汛哨。清代军事机构记载了铜仁协副将署,都司署,千总署,铜仁协、营,松桃协、营,思南营、汛,石阡营,平溪(玉屏)营、汛。

民国以前铜仁地区的重大兵事上溯先秦,记载也较为详细。先秦至唐代有关兵事记载了秦国司马错攻楚黔中郡、武陵相单程反汉、武陵蛮反汉斗争、五陵蛮大败于孙权、吴魏争夺武陵、西晋管制武陵的战争、南北朝军事斗争、黔安郡土著反抗官军、田氏康出兵平萧銑、张伯靖反唐、黔州数度失守、彭马交战、符应通称王溪洞间。宋元时期军事记载了武溪团练镇武溪、王安石开边、蔡京开边、田祐恭平寇征蛮、杨添朝反宋、田潭交恶、思播抗元、张烈良战死乌罗洞、收编“涅手军”。明代战事记载了思南、思州田氏交恶,朗溪九姓苗民反明,石各野、吴不尔等“苗王”反明,黄柏山计砂苗抗明,周边义军在铜仁,石金州起义、龙同保起义,龙许保、吴黑苗起义,吴老桥、阿伦起义,红苗暴动。清代战事记载了张先壁转战黔东、镇压吴三桂叛乱、石柳邓起义、白老寅起义、杨凤战死乌江渡、咸同号军起义、刘满起义、张尚轩起义。

三、资料翔实

《铜仁地区通志》之“通”虽然主要表现在上述两方面。但要称通志,还得增加一条,即将全域各种主要事物及事物的主要方面都记述清楚,而且记得丰满,使志书内容很丰富。《铜仁地区通志》资料翔实,将域内各方面事物记述得完备、系统、详细,进一步突出了该志“通志”的特征。

首轮修志以来方志界形成共识,按志书结构第一个层次的多少,分为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该志第一个层次划分为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部分,经济分量特重,又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样全志就分为6卷。大编下面的第二个层次设置起来则比较灵活。

从首轮修志到第二轮修志,志书的结构安排大多采用章节体,也有的采用纲目体,即不设章节,纯粹按结构层次安排,用不同字体、字号大小来区别层次,首轮山东省《临沂地区志》①临沂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沂地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就是采取纲目体。作为一部多卷本的鸿篇巨制,如纯用章节体,节下的目要处理好有一定难度,如纯用纲目体,层次又易混淆,不如章节体清楚。该志编纂者经过认真反复的思考和研究,最终取章节体和纲目体之长,设计出章节纲目体(即将章节体和纲目体相结合),“以编章节为纲,以目为基本记述单元。其下,据实际情况分设细目”②《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地区通志凡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这是志书篇目结构层次设置上的创新。大编体与章节纲目体相结合,是编纂大部头志书的甚佳结构形式。

该志所用资料主要来源于域内各级机关部门提供的史料稿和资料长编,以及新旧方志、档案、报刊、史书、著述、谱谍及调查记录③《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地区通志凡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为收集这些资料,编纂者们下了很大功夫。在地委、行署支持下,举全地区之力收集资料,参加收集资料的工作人员达321人,仅资料长编就约2000万字。他们还到省档案馆、文史馆搜集复印史籍文献9部128册,到周边地区收集历史文献11部15册,从省地方志办公室收集专志53部57册,补充收集县级部门志37部,收集地县政协文史资料192部199册,还征集到口碑资料和碑刻、遗迹、文物等实物资料④《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委员会编.铜仁地区通志编纂始末[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为该志内容达到宏富程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铜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珍稀生物有珙桐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黔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著名矿产有汞、锰。佛教名山有梵净山。革命根据地有黔东特区。特色事物有傩文化、印江书法、玉屏箫笛等。少数民族有苗、土家、侗、仡佬等。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社会管理制度,如秦汉郡县制、唐宋羁縻制、元代土司制、明清“土流并治”。这些是铜仁的地情特点,也是志书记述的亮点。主编瞿正平在《自序》中写到:“本志从设计到编纂著述,不惜笔墨突出自然和人文特色,故升格设置梵净山、黔东特区、汞工业3编,傩文化一章,印江书法、松桃锰业2节,玉屏箫笛、黔东事变等若干目。”“即使与他志同类诸门,亦尽其笔落铜仁,彰其特而举其长。”这一段文字特别是最后一句,显示出主编的认识是很有见地的。

人口民族编中,苗族、土家族、侗族、仡佬族分别设节记载,内容包括族源、迁徙、分布、语言、文字、习俗、禁忌、宗教信仰等,将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现状、经济、文化、社会、特点全部展现出来。

农村经济编中,粮食作物(水稻、玉米、薯类、大豆、小麦、杂粮),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烟草、桑蚕、油桐、茶),从本地开始种植写起,记载了品种改良、良种引进、各时期生产情况及产量等。

市场贸易编中的农产品市场,记载了明代集贸市场、清代集贸市场、民国前期集贸市场、民国后期集贸市场。文后设两表:《1954—2011年全地区部分年度集市分县情况》《2011年全地区城乡集贸市场基本情况》。还记载了明代以来集贸交易的物资、使用的货币等情况,并分别列表记载1963—1990年全地区集贸市场成交情况,以及1990年全地区城乡集贸市场情况、各类商品成交金额、综合集贸市场商品购销情况、价格情况等。

关于民间信仰崇拜,许多志书未记。该志在社情民俗编宗教信仰章专设一节记载,下设自然崇拜、迷信活动、家用小巫术、物候信俗等四目,目下设细目,记载了民间信仰崇拜(包括已消失的)。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有些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记述全面,而且使人感到是在对事实和资料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农村经济编农村经济体制中的《土地村社制、屯田制与私有制》一节,记述了境内历代土地制度:秦汉时期家族村社制(公社制)、屯田制,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农奴制、封建领主制,隋唐时期均田制、氏族酋长所有制(封建领主制),宋元时期封建地主所有制下的租佃制、土司农奴制,明清时期土司夷田、军卫屯田、移民屯田和生苗区的地主所有制,民国时期封建地主所有制。这部分将铜仁地区复杂的历代土地制度记述得清清楚楚。

文化资源与传媒编的地方历史研究部分,记载了夜郎史研究、“改土设流”研究、咸同年间号军起义研究、周逸群研究等。这里不是对各个专题研究资料的简单汇总,而是在对各专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各方面研究成果的综述,使读者能对各专题的研究状况有一个大致了解。特别是关于夜郎史的研究,揭示了乾隆皇帝的误判,拨正了夜郎史研究的方向。

总之,《铜仁地区通志》开创了地区志的一种新形式、新体例、新写法,它采用的大编体和章节条目体也很适合该志体例。而且资料翔实,具有一定的学术性。

猜你喜欢

通志铜仁志书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
《新疆图志》通志局本与东方学会本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