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味的舞龙

2019-12-15□苏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平江唱戏舞龙

□苏 献

湖南省平江县是“龙舞”盛行之地,九龙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是过去平江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平江舞龙活动的队伍数量越来越多,受欢迎程度却在不断下降。

现在的“龙”早已不再是以前的那条“龙”了

21世纪以来,传统乡土节目关注度下降,耍花灯、皮影戏、花鼓戏等春节保留节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往在春节期间与舞龙舞狮相配套的唱戏,由于表演时间长、内容乏味、缺乏创新,已经不太能适应现代农村的文化需求,村民表示,“唱戏耗的时间太长了,村里也没人愿意领头、出钱搞那玩意儿,只有些没事儿的老人小孩会去凑一凑热闹,别的人看看就走了,还不如电视好看”。

与唱戏相反的是,春节期间拜年龙的队伍却越发壮大。但是,舞龙更多地成为了一种敛财的手段。

现在,舞龙队拜年龙的盈利方式是在各家表演,然后讨要红包。对于临时组成队伍的非职业成员来说,春节期间的舞龙工作可以帮他们赚取足够的比较轻松的短期收入,利益驱动下临时组成的队伍也就越来越多。

拜年龙队伍组织松散化,人员规模小,一般五个人左右就可以结成队伍,很少有以前大规模的舞龙队。这种小规模的舞龙所需要的道具成本也较低,表演场地一般在客厅里,受场地的限制,表演的内容也极其简单,花样很少,因此学习舞龙的时间也很短,在春节之前抽个空闲时间练一练基本上就可以上手。

由于不需要专门拜师学艺,参与舞龙队的成员也不再局限于青壮年,各年龄段,包括女性和青少年也活跃其中。舞龙队伍的壮大,表面看起来重新激发了农村民俗文化的活力,但实际上,其经济功能日益突出,而社会交往、公益、娱乐功能趋于弱化,很难说就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耗时短、内容简单、成本低的舞龙队与现代化进程中兴起的快餐文化很类似,快餐文化追求的是简单便捷。同样地,回村过年的人们也越来越不愿意花过多时间欣赏一项传统节目,而这种小型舞龙队既可以满足在春节期间热闹气氛,又不需花费过多时间呆在一个地方观看,因此前几年该项活动达到其最兴盛的时期。

拜年龙成为了农民的负担

现在,平江农村舞龙队伍数量越来越多,拜年的舞龙队本村的外村的都有。接待舞龙队的花费,普通人家根本招架不住。

农民是有很多忌讳,比如春节期间关门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农民在春节期间一般都会大开家门迎喜气。现在,有些村民听到舞龙队在远处敲锣打鼓的声音便假装自己不在家把门关起来,或者自己不出面,等舞龙队来到家的时候让小孩去给红包。

不少中青年村民无奈地表示,“前几年还好,舞龙队不是很多,大家图个热闹,但是现在一天要来好几十个舞龙队,最多的一天要花五百多元,就舞那么几下又没什么好看的,我们一年赚钱也不容易,都是平民百姓,哪有那么多钱给他们。别村舞龙队不怎么多要红包钱,给多少就接多少。但是碰到本村的舞龙队,领头人说几句多要红包的套话,就得往上加钱,过年嘛,也不能太不给别人面子。”

很多老年人则表示,怀念以前的舞龙表演,现在的拜年龙在他们看来有“过家家”的味道,不够正式和专业,就在客厅舞一圈或者有时候一圈都没舞完就走了,“舞得不够有劲道,做个样子罢了。”

对许多农民而言,年味不仅仅是变淡了,更像是变质了。村民对过去舞龙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许多舞龙成员也仅仅只是手持舞龙道具完成动作,却根本不了解舞龙动作背后的文化蕴涵。现在,舞龙活动也许增加了节日气氛,只是不再为农民喜闻乐见,而是唯恐避之不及。

猜你喜欢

平江唱戏舞龙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以数字感知聚拢需求,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湖南平江:一根辣条的走红之路
函数搭台 导数唱戏——构造函数破解导数问题的三种策略
电学“搭台” 力学“唱戏”——两道异曲同工的力、电问题进阶式分析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姥爷的唱戏机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