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书法教学中运笔示意图的理解与笔法补正

2019-12-14高立斌

江苏教育 2019年85期
关键词:笔锋行笔运笔

高立斌

一、运笔示意图的常见理解误区

书法学习中,笔画的运笔示意图指导着我们行笔的路径(如图1),只要笔尖按照笔画中间的路线示意行笔,就可以写出这两个笔画。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知道毛笔行经的线路,而不理解行笔过程中的笔法,是很难写出好看的字的,只能算依样画瓢,而且画的还不像。

(图2)

(图3)

1.无轻重粗细,笔画线条单一。书法的表现力在于线条,可以说好的线条是书法的生命所在,所以写好每个笔画(线条),是学习书法的基础。由于运笔示意图所示的是笔画中间一条细细的线,所以不少初学者写出的也是这样细细的线,即使粗了一些,也还是粗细一致的线条。这样的线条,运笔过程中没有提按,没有粗细的变化,单薄乏力,或许还不如硬笔书写的线条变化丰富(如图2)。

2.不懂起收笔,笔画形态怪异。运笔是运用毛笔笔毫的一种技巧,起、收笔是最基本的运笔方法,是毛笔字的点画能否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重点。运笔示意图中的这一条细线,往往会禁锢学生的思考,把教师所讲述的笔画起、收需注意的动作要领抛之脑后,抑或是对起、收动作没有理解领会,书写时就成了简单的“描线”,笔毫无起伏,“平铺直叙”。以长横为例,虽然示意图中有起、收笔的提示,但没有书法基础的人,多把起笔藏锋、顿笔回收的动作机械化,书写时没有提按的动作,起、收动作成了僵硬的行走(如图3),这样写出的笔画,往往形态生硬、怪异。

3.关注运笔线,忽视笔画轮廓。运笔示意图中的指示线条,指向于笔尖行经的路线,却无法表达完整的笔画轮廓。初学者如果过于关注指示线条,则会缺少对于如何表现丰满笔画形态的思索,将示意图中笔画的走向示意,仅仅理解为毛笔用笔的路径,写出的线条容易变形,虚实不分(如图4)。

平面的运笔示意图,远远不能阐释运笔过程中丰富细微的笔法技巧,因此,具备一定基础的学书者会无视这种示意图,更多地关注笔画的线条形态和质感。然而在初级的书法教材中,运笔示意图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至少诠释了用笔的线路,指导初学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学习书写。在书法起步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解读补充理解运笔的关键要义,避免他们误入歧途,显得至关重要。

(图4)

(图5)

(图6)

二、运笔示意图辅助教学的笔法理解与补正

1.起笔入纸的藏露与方圆。

书法学习中的笔画教学,往往把一笔分解成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基本过程。行笔中最忌一拖而过,起笔和收笔最忌交代不清,起笔和收笔是决定点画形态成败的关键。笔尖入纸的瞬间谓之起笔,起笔的基本方法无外乎藏露。书法学习中,学生最难领悟的是藏锋起笔。藏锋也称逆锋起笔,是指落笔时先与笔画的走向相反,然后才与笔画走向一致。如写一横,起笔走向本该由左向右,藏锋起笔要求笔尖要先向左移动一下,然后再顿笔向右行笔,即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

以藏锋起笔的长横为例,书写的难点在于笔尖入纸瞬间的“逆入”,不少学生会以“画圈”代替(如图5)。因为他看到的是示意图中的“圈”,而不明白其中轻入、下顿、右行的一串动作,不明白其中的轻重缓急。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把示意线条转换成笔尖的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起笔的要领,带领学生把均匀地“画圈”,引向有节奏、有轻重地书写。

再说说起笔的方圆,起笔顺切而下,形态呈方,即为方笔;逆锋含蓄,形态趋圆,则为圆笔,(如图6)。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笔画的外部形态,少看示意图的线条,结合方圆的特点,借助手上的动作去表现。

对于初学者来说,毛笔入纸的瞬间是最难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训练“点笔入纸”的技巧,大部分笔画,起笔都与点画相仿。唐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书法家在提笔入纸一瞬间的动作是极备法度的,这一刹那包含了很多笔法和笔势,直、平、藏、裹等笔法都会在这一刻体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个方向点笔入纸,再改变笔锋方向行笔,重点观察“点”入纸后形成的起笔形态,感受这种轻轻一点创造的神奇,进而让学生练习从不同的方向起笔入纸,熟练笔法(如图7)。如果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再对照运笔示意图,告诉学生示意线条的开端就是笔尖入纸的瞬间,就是笔画的起笔,学生练习起来自然会轻松许多。

(图7)

2.行笔过程的提按与调锋。

运笔过程中,提按是重要的技法手段,决定着线条的轻重变化。书论家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笔锋在纸上运行时,一直是提与按快速地交替进行着,再加上轻重、徐疾的丰富变化,写出来的线条才具有律动感、生命力。

长横的示意图中只有单薄的一根示意线,无法展示提按之法,如果只专注于示意图,则会忽略运笔中的提按,写出的笔画就会缺少粗细的变化。有的人写字一味地按,有的人只善提,善按者线条厚拙少灵动,善提者线条轻灵却过浮滑。

提按不是做操时手臂的大起大落,靠的是用指腕来控制笔毫的起伏,这种细微的变化难度较大,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多次尝试,感知笔毫的弹性,控制掌握线条的毫厘之间的差异。掌握了这样的技能,再结合运笔示意图去练习,提醒学生何时该按,何时该提,才能写出用笔的变化,修正对示意图的误解(如图8)。

(图8)

(图9)

运笔示意图中的那条线,是笔尖行经的路线,始终位于笔画的中间,也就是说毛笔的笔尖始终要处于线条的中心,这就是中锋用笔。中锋用笔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

笔锋调节,这是书法训练的一个基本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提,笔毫按下去时容易散锋,须及时在提笔的过程中利用笔的弹性纠正笔锋,使笔锋聚于中心。二是转,书写的过程中轻轻转动笔杆,使笔尖指向由侧回中,这种调锋技巧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体会,把握笔锋的提按使转,做到熟能生巧。

3.收笔离纸的干净利落。

收笔的基本方法是“回锋收笔”,即笔锋运转到点画末端,向行笔走向的反向往回带笔。“回锋收笔”在书法作品创作中非常重要,如古人所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回锋收笔时,不只要通过抑扬来完成回锋,也要求行笔至笔末端时,手腕借下行力量反向回力来完成回锋。对于初学者,这种收笔的难点在于收笔时笔锋离纸的动作,不少人曲解了示意图,均匀地反向画了一道线,再停笔上提,拖泥带水而且僵硬,没有理解提笔回力的技巧。教师要提醒学生示意图中收笔的那段示意线条,是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路径,强调的是提笔的方向,书写时要利用笔毫的弹性提起来,打个比方,就是让笔毫沿着示意线的指向“弹”起来,需做到果断干净。可以把示意图中收笔段的示意线改为虚线,或是标注“弹”“提”“跳”等字,帮助学生理解(如图8)。

“提笔出锋”也是收笔的基本方法,以悬针竖为例,笔锋逆入后,即中锋直下,至尾部出锋处,渐提笔空收,形成尖锐之锋。学生书写中常见问题如收笔时没有提笔出锋,秃尾无锋;尾部提笔较迟,导致出锋过程较短,过渡不流畅;出锋太急,或细或长或飘,不饱满。教师也要重点讲解行笔到收笔的过渡阶段的运笔技巧,可以把收笔段的示意线条变为虚线,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如图9)。

在运用运笔示意图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初学者不能局限于示意图的有限“意图”,要充分理解背后的笔法指向,努力掌握运笔技法,写出美的线条,为学习书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笔锋行笔运笔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写意青蛙
一个动作写出笔锋
旋转&跳跃
名家笔锋
字钉运笔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