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摘编
2019-12-14
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发挥市场作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高水平开放中倒逼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营造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这就需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别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及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融合成本;强化对各类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保障企业家守法创新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打破区域壁垒,以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党员干部要提升“抓落实”的能力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时绍祥认为,党员干部要从以下四方面提升“抓落实”的能力。第一,要提升“抓落实”的政治站位。第二,要增强“抓落实”的真本领。第三,要强化“抓落实”责任。第四,要锻炼“抓落实”的意志。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不能急功近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孙要良认为,从主体功能区划来看,我国广袤的国土可以分为4类开发区:在不同类型开发区上,开发的内容和重点也不同。因此,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程度、方式也是十分不同的,不能平均用力。其转化程度和方式一定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一些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保护了绿水青山,恰恰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实现经济发展创造了外在客观条件。“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甚至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实现的,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态。
把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特点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万宝瑞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进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阶段,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市场形态发生变化。互联网把我国农村多而散的农户生产集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产品销售的市场形态形成了线上线下市场并存的格局。二是信息技术成为融合发展新动力。三是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多样化。四是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方式发生变化。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把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五是开放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农业产业链在更大范围内布局与重塑。
农村产业振兴面临着挑战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朱晓娟、姜文来认为,当前,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更好推动产业兴旺,需紧密围绕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第一,要面向市场、围绕需求发展农村产业。既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又要积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第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第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第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第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