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卡 片
2019-12-14李晓旭
知 识 窗
古代教师从业也需通过考试(上)
在西汉以前,教师多是推荐,并不需要从业考试。但到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要想成为太学博士,得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有点类似于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试)。当时,经学名流才有任职资格,而且,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年龄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曾教过学生50名以上,年龄不小于50岁。
隋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官学制度。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既有小学,也有大学;既有综合性学校,也有专科学校。当然,教学管理和要求也更规范更严格了,对教师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办法。
唐代对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在内的学官,均要定期“考课”,一般每年一小考,三至五年一大考。考核内容分业务、品德及教学效果等,考核结果分为九等。其中,授课数量是考核定级的重要标准之一。《登科记考》中这样记载:“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
古代教师的称谓很多,继秦汉出现“博士”后,到宋代,教师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教授。宋代是民办学校开始兴起和繁荣的时代,私立书院流行,但朝廷对官学同样抓得很紧,要当上“公办教师”同样需考试。
古代教师从业也需通过考试(下)
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实施的“教官试”制度,大概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主管和教师资格考试。由于考试过严,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全国州、县的教授“只五十三员”,“盖重师儒之官,不肯轻授滥设故也”。
在唐宋及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在“教学量”上,明代则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挂钩。明朝对教育主管和教师的考核,除了和其他行业官吏相同的“考满”“考察”外,还单设有“学官考课法”。
“学官考课法”是明太祖朱元璋推出的教师考核制度,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颁行。该考核办法的中心是,“以九年之内科举取中生员名数为则,定拟升降”。据《明会典》记载,府学教授有9名学生在乡试中举,州学学正有6名学生中举,县学教谕有3名学生中举,方算称职,可获升迁资格。
平时对教师也有考核。如在月考中,学生三月无长进,教师要被扣工资。如果学生在学年末举行的“岁考”中仍不进步,问题就大了——凡府学12人、州学8人、县学6人以上无长进,府、州、县地方官及所属学校教师除被“罚俸”外,还要被“训导”。如果“岁考”中,府学24人、州学16人、县学12人以上无长进,要取消教师资格。不仅教师被处理,府、州、县的地方官员也跟着受罚,要被处以“笞刑”。
“红头文件”始于南北朝
“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是老百姓对“各级政府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红头文件”始于南北朝的西魏时期,当时有位出色的政治家苏绰,他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长算术。据《周书·苏绰传》记载:“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账户籍之法。”“朱出墨入”,指的是朝廷发出的文书是用朱(红色)标,下面上呈的文书是用墨(黑色)标,界限严明。由此可见,“红头文件”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
等号为何是“=”
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其实在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避免枯燥地重复“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的了。于是,列科尔德开始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读作等号。17世纪,经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大力倡导,“=”渐渐被世人所公认。
金 手 指
5G时代,人们生活将有哪些变化?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5G时代的到来,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如果说4G时代的上网主体是人,5G时代的上网主体将是物。冰箱里的面包快吃完了,花该浇水了,皮鞋脏了该擦了……在5G时代,这些信息将由物品自己“告诉”主人。万物互联后,在云端对这些物品进行智能控制,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未来整个城市都能建设成智慧城市。通过打造统一的5G智慧平台,可以推动多个传统领域的提档升级。例如掌上智慧政务将有助于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
5G还将颠覆传统的教育方式。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视频学习,使学习不再需要以教室为基础,教育资源的界限将被打破。
在网速增长几十倍、上百倍的条件下,高清视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潜力,将在5G时代得到真正的释放。
生活贴士
科学“流言榜”(五十)
洗牙对牙齿有害?
来源:不少人觉得,洗完牙牙缝变大了,牙齿松了,喝冷、热水也感觉酸了,肯定是医生把牙洗坏了。
真相:牙结石会不断“吃掉”牙龈,造成牙龈发炎萎缩,最终导致牙齿脱落,所以需要洗牙除掉。洗牙后牙根重新暴露了出来,牙齿更敏感了,所以喝冷、热水会觉得酸。至于牙缝变大,牙齿松动,那说明牙齿本来就有问题,很可能牙龈已经开始萎缩,并不是洗牙导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时清除牙结石,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喝醋能软化血管吗?
来源:民间和网络上长期流传着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认为动脉硬化斑块是钙化的问题,而醋酸可以溶解血管中的钙质,从而达到软化血管的目的。
真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介绍,动脉硬化斑块分为硬斑块和软斑块,钙化的硬斑块并不危险,而主要成分为脂肪的软斑块很容易破裂,造成血管堵塞。另外,喝下的醋也不会溶解血液中的脂肪。醋酸在小肠中就会被碱性消化液中和,能够吸收进血液的醋酸非常有限,而且很快就会被血液的稳定系统清理掉,故而醋酸不会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也不能软化血管。直接喝醋不仅没有益处,相反会带来一些危害。由于醋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胃溃疡患者空腹喝醋会刺激胃黏膜,造成剧烈的疼痛。
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
现如今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人非常多,如果长期胃口差,日积月累会引发多种慢性病。中医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常进行相关穴位按摩,可起到消积化滞、健脾和胃、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在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
四缝穴 四缝穴位于第2至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穴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穴效果也非常好。
下脘穴 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2寸。下脘穴位于腹部,离脾胃很近。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总之,日常健胃消食用上面几个穴位就行。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按摩, 每个穴位按摩 3到5 分钟,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做做,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胃口就会好起来。
专家坐诊
黑枸杞,那些你不知道的功效和营养(上)
说起枸杞,大家首先会想到红枸杞。近年来,黑枸杞渐渐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样是枸杞,那它和红枸杞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黑枸杞那些你不知道的功效和营养。
黑枸杞的功效和药用价值
野生黑枸杞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多生长在海拔2800米至3000米的盆地沙漠地带。从中医角度讲,黑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现代医学关于黑枸杞的功效指出:黑枸杞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与红枸杞相比,黑枸杞中的铁、钙、镁、锌、铜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除此之外,黑枸杞富含抗氧化功能极强的花青素。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花青素能够改善皮肤,使皮肤变得紧致,延缓皮肤衰老;能够促进视网膜细胞中视紫质的再生成,从而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具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功效,能够保护脑神经不被氧化,从而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还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更具弹性,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黑枸杞,那些你不知道的功效和营养(下)
黑枸杞怎么吃?
黑枸杞营养丰富,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服用。但服用过程,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儿,才能见效。
黑枸杞与红枸杞的吃法基本相同,一般生活中多直接嚼着吃或者泡水喝。直接嚼食,会有淡淡的甜味,有点像平时吃的葡萄干。泡水食用时,为防止高温破坏黑枸杞中的花青素,建议选用60摄氏度以下的温水冲泡,等待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当营养成分和花青素释放完之后,部分果实会呈略透明的白色。用不同的水冲泡黑枸杞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在弱酸性水中冲泡呈蓝色;在弱碱性水中冲泡呈紫色。
枸杞滋补身体的效果明显,尤其是黑枸杞更加温热滋补。因此,患有高血压、性情急躁、在日常饮食中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吃;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等急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也应减少食用量或不食用,以免加剧身体不适。阴虚体质的人应该注意枸杞的用量,用量过度能造成上火。